汤荣苦笑了一声,躬身道:“是下官辜负了庄尚书的信任和栽培。”
庄成益嗯了一声,站起身来之后说道:“老夫先进宫一趟,你留下来接着查,最好把其他地方的数据也都清查一遍,老夫会让其他人配合你一起查。”
汤荣心中顿时大喜过望,躬身拜道:“是,下官多谢庄尚书!尚书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
“脑子很好用,可惜就是走错了路。”
拿着庄成益递上来的资料翻看了半晌,赵桓也忍不住摇了摇头,替汤荣感到一阵惋惜。
只是惋惜过后,赵桓的神色又变得有些狰狞,沉声道“这些狗东西,朕给他们的俸禄少了?怎么一个个的就是改不了贪腐的毛病!”
庄成益心中一颤,躬身道:“官家息怒。臣以为此事未必就一定是有人贪腐,说不定其中另有隐情?”
赵桓点了点头,对无心吩咐道:“让人去知会何蓟一声,让皇城司跟御史台一起派人往山东布政使司走一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待无心躬身应下了之后,赵桓又将目光转回了庄成益,说道:“朕有意试着放开盐制,庄卿以为如何?”
庄成益有些懵逼。
官家说的放开盐制,大概就是跟之前放开铁制,允许民间冶炼钢铁的意思一样?
斟酌了一番后,庄成益躬身道:“启奏官家,臣以为放开盐制之事,不可行。”
赵桓屈起手指,敲了敲桌面,说道:“说下去。”
“是。”
庄成益应下之后,便接着说道:“臣以为百姓可以一日无铁,却不可一日无盐。”
“官家放开铁制,许民间可以自行冶炼钢铁,乃是因为各地都有冶铁的作坊,百姓可以因此而受益,朝廷也可以因此而多收税,故开放铁制,可为善政。”
“然而跟铁器不同,从古至今,能够取盐的也只有那么几处盐场,想要取盐,比炼铁可难了不止一筹。”
“若是开放了盐制,许民间可以自行贩卖食盐,只怕这产盐之地的盐价要暴跌,其他地方的价格却要猛涨。”
“如此一来,百姓就会吃不起盐。只怕官家一番好心,反会让百姓受苦。”
赵桓嗯了一声,微微皱着眉头,没有再开口说话。
庄成益的话并不难理解,其中的道理也是明摆着的。估计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庄成益才会默认了国库拿钱补贴盐政。
摇了摇头之后,赵桓倒也放下了折腾盐务的心思。
毕竟,后世的种花家都没能完全放开盐的管制,说明这个问题哪怕是到了后世都一样敏感,就算自己想要折腾,也完全没必要在这个事情上面折腾。
但是不折腾,不代表赵桓就没有其他的想法。
“回头把盐务都单独拆出来,设立一个盐务衙门,依旧由你户部管辖。”
赵桓琢磨了一番后,说道:“在瀛州、山东布政使司沿海、江浙沿海多设立几个盐场。回头让皇家学院那边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提高取盐的效率。”
庄成益却皱眉道:“海盐取法,多为刮泥淋卤、晒灰制卤,再把制成的卤水用灶煮煎成盐,无论多开几个盐场,终究还是需要煎煮,成本根本就降下来,除非皇家学院那边能找到更好的法子,让取盐的成本降下来。”
“否则的话,现在的取盐量已经足够供应我大宋百姓,也没有必要新开盐场?”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怎么就没必要了?找到更好的法子,多开几个盐场,让取盐的成本降下来,就能让盐的价格更低。”
第三百五十九章 吐血的庄貔貅
盐这个东西并不是很起眼,尤其是对于后世种花家的兔子们来说,随便到哪个小超市里就能花两块钱买一袋一斤装的精盐回去。
注意,是精盐,不是粗盐。谁要是敢把粗盐卖2块钱一斤,肯定会被人骂奸商。
但是对于大宋的百姓来说,不行。别说是精盐了,就算是粗盐,大宋的百姓也不可能以2块钱一斤的价格买到。
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盐跟铁、茶之类的东西一样,属于朝廷专卖——
在靖康改制之前,大宋的财政收入占比最大的依旧来自于农业两税而不是商税——熙宁十年,农业两税的收入达到五千七百万贯,而民间商税则是两千万贯不到。
而仅仅只是出售食盐专卖权“盐引”一项,就让大宋朝廷有了四千万贯的财政收入,制盐业的劳工和附加利润还没有算进去。
以大宋的四大食盐产地为例,山西解州池盐和各地海盐的价格每斤售价为40文,太原卤盐的价格为每斤36文,四川井盐的价格则是每斤100文。
根据后世专家教授们的推导计算,宋朝时期每文钱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0.3元到2元人民币之间不等。根据赵桓的观察,宋朝每文钱的购买力大约折合人民币1元左右。
然而即便是以每文钱折合成0.3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来计算,一斤盐的价格也得在12块钱左右。
这是一个近乎于让人想要骂娘的价格——试想一下,如果中盐敢把盐价定到每斤12元……
当然,大宋的盐价问题主要还是看跟谁对比。
明朝盐价最便宜时的景泰年才1.79文,平时不过六七文左右,嘉靖初年胡广大荒盐价才涨到二十八文到三十二文,还是比我大宋便宜,种花家2块钱一斤的价格更是不知道比大宋的盐价便宜了多少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