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之中,有人看向京畿道总戎使兼南汉山城防御使沈器远。
——就文臣来说,金自点权高位重,在李倧面前最有影响力,但就武将来说,沈器远却是第一,而就态度来说,沈器远一向是属于“尊明”一派的,过去的时候,但有这种议论,沈器远是一定会站出来发表意见的,但最近这两年,感觉沈器远好像是变了很多,参加朝议和军议,很少发表意见,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默默地谨遵王命。
激烈的争吵中,终于有人问到了实际:“王上,这两万兵马,我朝鲜出还是不出?”
“你们议吧。”
李倧毫无主意,撂下一句,垂头丧气的往后殿走了。
跪在地上的臣子们相互一望,君上让他们商议,但他们敢商议不从吗?虽然他们不想和大明为敌,这几年,大明连续的胜利更是让他们振奋,但面对建虏的威逼,以及世子在沈阳为质的情况,他们却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反抗。
这兵,还是得出。
议事结束,沈器远面无表情的走出大殿,从他的表情和神态看,刚才的争吵好像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
暗夜里,几只信鸽冲天而起。
……
京师。
乾清宫。
领锦衣卫指挥使兼军情司主事的李若链正在面见隆武陛下。
自定王之乱,隆武陛下继位以来,对大明的内外情报系统进行了调整,锦衣卫主内,军情司主外,但军情司的每一个人同时都具有锦衣卫的身份和待遇,也因此,李若链仍然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统领军情司,主持大明对外的机密谍报。
至于对内的锦衣卫,现在由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晃负责,但和过去不同的是,李晃在司礼监随堂太监的身份之外,又被隆武帝加上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
等于李晃身兼两职,既是主管太监,也是实际的执行者。
朱慈烺这么做,就是为了加强锦衣卫的效率,李晃成为大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太监身份之外又被加了锦衣卫的人。
一主内,一主外,职责分明,唯一只对大明皇帝负责,他们的去留和选用,在现阶段,依然是大明皇帝的权力。
但他们收集的内外情报,内阁和军机处却是可以查阅的。司礼监定期会将内外情报,编成绝密文档,为他们的决策做参考。
今日,李若链急急来见,乃是因为刚刚收到了从辽东和朝鲜传来的紧急情报。
辽东情报,这一次建虏大举出动,兵力最少六万人,还动用了重炮,而朝鲜国王李倧在建虏的命令下,已经同意出兵两万,和建虏主力左右夹击,帮助建虏攻击辽南。等于这一次建虏围攻辽南的兵马,有八万人之多。
……
朱慈烺听完沉思。
建虏倾巢出动,并不意外,甚至多尔衮没有亲征,而是令济尔哈朗为徵讨大将军,也都在军机处的预料之内。
因此,朱慈烺沉思的并不是辽东军情,而是朝鲜的情势。
原本,照军机处的战略大计划,今年在辽南站稳脚步之后,明年按部就班的展开朝鲜攻略,派兵登陆朝鲜,将朝鲜重新拉回大明阵营,并且派兵驻守,彻底断绝建虏从朝鲜攫取资源之路,也为大明三面合围建虏,困死、穷死建虏的战略,完成最后的一方准备。
但现在,朝鲜奉令出征,两万兵马,可能是朝鲜能动用的全部兵力了,要知道,萨尔浒之战时,朝鲜奉大明的命令,出兵讨伐建虏,其总兵力也只有一万人多一点,现在却是出了两万兵。
由此可知,建虏对朝鲜的压迫,已经到了极限,朝鲜君臣对建虏的不满和忍耐,也已经是到了极限。
如此,攻略朝鲜的计划,说不得可以稍微提前了。
身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深知朝鲜在辽东战略里的重要性,因此在抚军京营,刚刚成立军情司之时,就令萧汉俊执行朝鲜策略,派遣精干渗透朝鲜,对朝鲜王室和重要大臣进行监视和探查。
这其中,除了朝鲜国王李倧之外,朝鲜国中有影响力的大臣,亲明派和亲清派的甄别,是军情司工作的重点。
萧汉俊谋叛之后,李若链接手他的工作,继续推行朝鲜秘密情报的工作。
经过六七年的不解努力,现在军情司对朝鲜的控制和了解,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朝鲜国中任何情变,军情司第一时间都会得到机密,并且通过商船和飞鸽两种手段,一站一站,向军情司总部迅速汇报。
……
“崔英一现在怎样?”
朱慈烺看向李若链。
——崔英一,就是历史上那一位在甲申之变后,在崇祯灵前大哭,最后自缢于灵前的朝鲜义士。
朱慈烺知道他忠烈,为太子时,就秘密将他从宁远军中调出,连同他志同道合的几十个朝鲜人,一同派回朝鲜,以为军情司密探,
“回陛下,现在崔英一表面身份为汉阳奉恩寺的僧人,但实际为我大明和沈器远的秘密联络人,朝鲜密情,都是沈器远通过他,传回我大明的。”李若链道。
说了崔英一,那就不得不再说说沈器远。
沈器远,字遂之,本贯朝鲜青松沈氏,朝鲜王朝中期大臣,沈器远早年师从权鞸,历任刑曹佐郎、司宪府持平、同副承旨等职位,在李倧继位中立有大功,亦为李倧所重用,但其实沈器远最初心仪的国王并不是李倧,而是怀恩君李德仁。但因为形势不利,最后不得不拥立李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