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兄,可是性命相托的交情。此行入蕃,不是我一人私事,若能成功,你们连带受惠也是不浅。雍王殿下用人用事,素来不吝赏格,你们蜀中的杨氏,那就是一个绝佳的表率。”
郭元振拍拍他的肩膀,认真说道。
能跟郭元振聊得来、做朋友的,自然也都有一些特质。
听到郭元振这么说,郭万钧在沉默少许之后,才又继续说道:“垂拱年间,大藏此境还兴兵抗蕃,蕃国王命在此境也平常得很,并不受诸邦部拥戴。若此番果然难进孙波,不如退求其次,直在大藏弄事。我也豁出家私,与明府搏上一次,此行钱货所得,招募一些生羌邦部,咱们直接攻进道坞城弄死附国小王,拣其王室子女相貌可观的恭送给雍王殿下……”
听到郭万钧这番打算,郭元振只翻白眼,这家伙难道真以为雍王殿下是馋吐蕃女子那股风情滋味、才派他来蕃国行走一遭?
郭万钧还在那里算计着:“附国土王虽然也享有一个王号,但只是亡国之奴罢了。此前大藏为乱,其王不能平定,主动招引蕃国大军来剿,也是人心尽失。天授年间,蕃国大相更直接征召其王国卫员入蕃国逻娑城担任宿卫,让道坞城更加空虚……”
这些边境小国势力倾覆,本就不受大唐这样的大帝国关注。所以讲到其内情诸种,大唐官方还真的不如这些长行此边的商贾熟悉。
吐蕃的大藏地区发生叛乱,这件事间接促成了永昌年间韦待价的西征,但大藏地区的动乱规模远没有牵连太多吐蕃的国力,再加上当年时令气候妖异、韦待价临阵调度失宜,这一场西征最终还是失败告终。
当郭元振听到这些内情的时候,忍不住便动了心思,便对郭万钧说道:“老兄你想不想做一次番邦土王?你如果愿意的话,咱们果如你所计议,招募羌卒弄死那附国土王……”
郭万钧听到这话后连连摇头,干笑道:“我只一卑俗商贾,哪有那样的计量气魄。更何况,我堂堂的大唐伟男子,怎么能抛弃祖宗,入此番邦为长!”
见郭万钧拒绝的干脆,郭元振便也不再继续煽动他。他也明白这想法不失妄想,附国王室虽然虚弱,但毕竟背后站着的是吐蕃。而且整个大藏地区对吐蕃意义不小,是其重要的藩篱之地,于此扶立的邦部首领不止一个。
自己一行人若想凭着收买一批生羌卒力便彻底搅乱大藏地区的形势,还是有点困难的。
不过总是这么被动等待,也不是办法。因为大藏地区从永昌年间开始便不断的叛乱,所以吐蕃针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一些军事封锁,想要通过这一区域抵达孙波或者更远的逻娑地区,是非常困难的。
但郭万钧所言搞一搞居住在附近道坞城的附国王室,倒也是一个思路。毕竟为了确保对大藏地区的掌控,吐蕃上层与附国王室之间肯定是要维持比较畅通的交流渠道。
郭元振眼下入其国中尚且无门,更不要说与其国中上层人物取得什么联系了。如果能够借用一下附国王室内通吐蕃的渠道,对他此行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
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思路与目标,郭元振便也不再一味的抱怨,而是开始向道坞城靠近。
附国原本是没有城池的,为了躲避彼此间的攻斗仇杀,此前部族往往傍山垒石、以为防控。直到吐蕃兼并此国,才在此境区域腹心之地建造起了一座城池,便是道坞城。
说是城池,但这座道坞城在郭元振看来,不过是一处土围子而已。城池墙壁并不高大,夯土离地并不满丈,身量高大的人在一些城外区域稍作踮脚,便能将城内情形尽收眼底。
即便如此,道坞城仍是郭元振进入蕃国区域后,所见堪称繁华的区域之一。城池周边有蕃胡毡帐聚居,内外有行人出入不断,不像别的地方尽是沟岭纵横,动辄几百里之间荒凉的鸟不生蛋。
诚如郭万钧所言,道坞城的防护力量几近于无。一行人在左近山岭之间窥望数日,历数所见,不过千余名土兵而已,且连几副像样的铁甲都无,漆皮作甲,器械简陋。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道坞城就全无凶险,在离其城池数里之外的山岭上,便设有一座吐蕃军营,城中驻军数量不明,但常有军士出营下山、进入道坞城,或许是为了消遣为乐。
“此前之所以不近道坞城,只因为此处蕃卒骄悍,待我唐人极不友好。若在城中市卖货物,一旦遭遇蕃卒巡城,多半就要人货俱没。”
郭万钧解释了一下此前不靠近道坞城的原因,大藏地区的蕃人以及诸羌对于唐人还是比较欢迎的,毕竟唐人所携诸货都是他们所急缺且不能自己生产的物资,哪怕自己不用,转手倒入蕃国内境其他地区,都能收获颇丰。
可是从吐蕃国中进入大藏驻守的这些茹岱卫军们,则就骄横跋扈,杀人掠货只是寻常。所以从川蜀进入蕃国行商的唐人们,也只在一些边远地区的草市与当地部族进行贸易,不敢到吐蕃卫军眼皮底下活动。
郭万钧虽然常行蕃边,但所能够提供的资料则就很浅显,或有助于对吐蕃国情大势有所判断,但若具体到一座城池的防务力量,都说不清楚。
郭元振隐在山岭之间,望着远处凭山傍河而设的道坞城,一脸的若有所思。
第0646章 红翎赤喙,可杀蕃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