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在为自己鸣不平。他的“一日之恶”只能是玄武门之变,“三年之善”当然是贞观之治。
——孟宪实
《庄子·应帝王》中这样说道:“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创世说”,如果这样认为,那么你就流于一种肤浅的认识了。
其实,在庄子“混沌”寓言中所深藏着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西方基督教中也有“原罪”一说,指的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并不是实实在在犯的过错。那么中国的“原罪”又指什么呢?庄子说得很清楚,中国人的原罪,就是从倏和忽合伙“谋杀”混沌开始的。尽管倏和忽的主观愿望是善的,但他们是难逃“杀人”之罪的。看来此“原罪”非彼“原罪”。
回到李世民的身上,“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背上了杀人的罪名。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但是他的夺权手段,让人不敢恭维。清人王夫之一再质疑,他说唐太宗的行为有些邪恶,但因为他的贞观之治曾是历史上令人憧憬的黄金时代,千百年来,当人们谈及此事时,多采用回避的态度。然而无论如何,李世民赢了,李国文先生说的好:“在中国,谁赢了,谁就嘴大,谁就有理,谁输了,谁就会被踏上千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一部“二十四史”,从来都是胜利者的大嘴史,失败者的完蛋史。此话不假,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基于自己的优势地位和强烈的“原罪”心理,对史官大加关照,那些史官们端详了一下手中的笔,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也罢也罢,功过都予后人评吧,先保住自己的命要紧。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现在的正史。
李世民虽然对史料进行了修改,但并不能抹去自己的这段历史。正如孟宪实先生说的“究竟是别人没忘,还是他自己没忘呢?我认为,是他自己没有忘记,玄武门之变成了他的’‘原罪’‘”。某一日,李世民在睡梦中隐约看到李建成与李元吉骑马从天边奔驰而来,二人胸口处均插着一支箭,李世民想上前与他们说话,可是不管他怎样努力,他的嘴都无法张开,李世民急得满头大汗从梦中醒来……他开始仔细思量,如何才能减轻这种道德上的谴责呢?他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李世民下定决心,一定要铸就一个辉煌王朝,以“三年之善”掩盖这“一日之恶”。
正是对玄武门“原罪”耿耿于怀,在这件事的鞭策下,李世民借鉴历史,实行仁政,励精图治。他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还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也许贞观之治有些被夸大了,贞观时期比乱世当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时期强,但远没有现在通常吹捧的那样美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们的生活确实在一天天地好转,老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是不是改了史书,有了卓越的政绩,李世民找到了心理平衡,不再为此事耿耿于怀了呢?鲁迅先生说:“一部中国历史,概括起来,无非’‘瞒’‘和’‘骗’‘这两个字。”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瞒得了世人,但能瞒得了自己吗?“原罪”这种东西,在心理上是很难消除的。一直会伴随这个人一生,已近暮年的唐太宗像所有的老人一样,喜欢回忆,喜欢怀旧,喜欢反思。于是他又恢复李建成太子封号,还把跟李元吉妃子生下的孩子过继到其门下。李世民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寄希望于后代,不要再发生玄武门惨剧。
李世民最终也没有摆脱“原罪”的纠缠,但无论如何他都开创了一代盛世,为中国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又何必要计较“一日之恶”与“三年之善”孰轻孰重呢?
天下英雄 尽入吾彀中
李世民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他拥有一个人才济济的心腹集团,他们团结一致,投入战斗,因而制胜。
——胡如雷
自古人心最难测。纵观历史,有多少宏图伟业功亏一篑,毁于内奸之手;又有多少英雄豪杰没有死于敌人的刀口,反而死于自己人的手中。从来就是强者得天下为王,弱者失天下为寇。而那些争抢天下的帝王将相们,互相较量的除了智慧、勇气,还有知人善任的本领。
历史中的许多事情往往让人难以捉摸。无论是哪个朝代或是体制,在历史上总能找到与其相似的地方。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二人就有着极为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出生贵族,惯于玩弄权术。他们都在父皇的统一大业中都立过大功。两人都是次子,都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王位,都成功地在东北亚建立建立了军事霸权,都被各族人民所热爱,一个被尊为“天可汗”,一个被称作“圣人可汗”。然而不同的是二人却得到不同的结局,一个成为让世人尊崇的一代圣君,一个则身败名裂,成为中国声誉最差的皇帝之一。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用人方面,杨广的问题很大,而李世民则是遵循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