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分斯利姆 元帅(1)
威廉•约瑟夫•斯利姆(William Joseph Slim,1891—1970),英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师长、缅甸军军长、第15军军长、东方集团军司令、第14集团军司令、第11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1891年4月6日,斯利姆出生于布里斯托尔市,在纪律严明的学校和与军事毫无联系的家庭中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魅力的批发商人,母亲出生于一个中上层家庭,性格倔强。 在伯明翰的爱德华国王语法学校念书时,斯利姆的第一志向是成为校长。随着岁月的流逝,斯利姆被送进有名的斯图沃特•洛埃兹钢铁厂,那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尽管不能成为正规军军人,斯利姆仍决心参与军事事务。由于自己的努力,斯利姆获准参加伯明翰大学军官训练团。1914年8月,斯利姆在那里获得一等兵军衔,不久以后,被派到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任职。从此,斯利姆开始了通向英军最高职位的生涯。 1915年7月,斯利姆所在的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第9营被派到加利波里参战。在此期间,斯利姆看到管理不善对士气的影响,以及高层指挥、参谋人员与部队之间缺乏接触。斯利姆还意外地第一次与廓尔喀人有所接触,他们在艰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那种乐观、勇敢的气质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16年初,斯利姆随部队转移到美索不达米亚。他在那里负伤,并因战功而被授予十字勋章。在此期间,斯利姆还曾被调至第6廓尔喀步兵团,但仍在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服役至战争结束。 1925年,斯利姆结婚。不久,被选送入奎达参谋学院学习。毕业后斯利姆在印度军中担任初级参谋职务。1934年,当他调任坎伯利参谋学院的教官时,斯利姆在整个英国军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斯利姆被选入帝国国防学院,得到高级指挥训练的机会。 1938年,斯利姆回到印度,指挥第7廓尔喀步兵团的一个营。不久,斯利姆升任印度高级军官学校校长。1939年,战争爆发之际,斯利姆被任命为在联合省组建的印度步兵旅旅长。斯利姆以其个人的品性,强化而又富有想像力的训练方式,即兴的创造力和信心,使该旅成为训练有素的队伍。一年以后,斯利姆率领第10印度兵旅作为印度军第5师的一部分被派到苏丹和厄立特里亚抗击意大利军队。 1940年11月,驻守在加拉巴特以北100英里外的斯利姆旅奉命收复加拉巴特和附近的迈泰迈。斯利姆指挥部队用突袭方式很快攻下了加拉巴特。但由于意大利空军的空袭造成人员伤亡,部队陷入混乱。斯利姆焦急地想以新的计划进行战斗,但他的参谋极力反对,理由是据报告,敌人的增援部队已经上路,印度军在喀土穆抵挡敌军前进的主要任务将遭到严重损害。斯利姆极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们的劝告,承认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战斗以失败而告终的事实。 1941年6月,斯利姆晋升为少将师长,负责指挥第10印度师。6月至7月间,斯利姆指挥部队从伊拉克沿幼发拉底河右岸强行挺进叙利亚,成功地攻占了位于坚固设防的代尔祖尔镇的幼发拉底河上的重要大桥。 1942年1月,日军入侵缅甸。3月,仰光沦陷。亚历山大将军从英国飞来,指挥缅甸盟军作战,斯利姆被调去担任所谓的缅甸军军长。斯利姆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境遇。他原来熟悉的是沙漠地形、开阔地带,现在却面对丛林和河流;他指挥的部队对他很陌生;由于接连撤退,士气严重动摇;缺少地图和运输工具,没有人员、物资补充,没有增援部队;对日军的行动一无所知。在困境之中,斯利姆以其自身的品行和时常深入部队的行为很快在下属中激起了信心。4月19日,斯利姆接到缅甸军朝印度东北部撤退的指令。一个月后,斯利姆指挥缅甸军克服难以想像的重重困难,胜利抵达印度。在整个行动中,斯利姆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和高度的复原力。缅甸的撤退被认为是斯利姆作为指挥官的一次最大的考验。
第九部分斯利姆 元帅(2)
奋战在印缅地区的斯利姆
回到印度后不久,斯利姆奉命指挥新建立的第15军,司令部设在加尔各答。第15军和在印度东部抗击日军的第4军一起组成东方集团军。斯利姆的职责是保卫孟加拉免遭来自海上的攻击,协助行政当局维护驻地的秩序。斯利姆以一系列备忘录的形式阐明了抗击日军的战术,形成了丛林作战的基础。 1942年7月,东方集团军司令部指挥所属部队进攻位于孟加拉湾东海岸、加尔各答南面的若开半岛,企图攻占半岛上的日军机场,消除其对孟加拉、加尔各答的空中威胁。进攻开始时进展得很顺利,但到1943年3月不仅停了下来,而且开始撤退。斯利姆临危受命,成功地完成了任务。1943年10月,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蒙巴顿到任,将地面部队组建为第11集团军群,斯利姆升任东方集团军司令。不久,东方集团军改称第14集团军。 1944年2月,日军进攻若开,斯利姆率部坚守。这次战役历经三个星期而以日军的彻底失败告终。 若开战役之后,斯利姆计划重新占领缅甸,为此必须大量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这一机会很快到来。3月,日军猛攻英帕尔和科希马。战事之初,危机四伏,但由于斯利姆具有迅速恢复的能力和不甘失败的决心,加上蒙巴顿有力的后方支援,危机都被克服了。斯利姆坚持拖垮日军的政策,利用英帕尔的紧固防御力量毙伤日军。一俟反攻机会到来,他号召已经精疲力竭的官兵再努一把力,发起强劲反攻,将日军打退到钦敦江的另一边。这次战役,参战的10万日军中有5.3万人被毙伤或打散;参战的3个日军师团中有2个师团失去战斗力。这是日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陆地战败,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破灭了。 从英帕尔之战胜利到占领仰光这段时间,斯利姆充分展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最高水平的帅才。在欧洲战争胜利前,东南亚战区的人员和物资补充从未得到优先考虑。斯利姆不得不用最少的资源在最不利的地形和气候中打了一场运动战。他用即兴指挥的才能和智谋,充分利用突袭方式,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皇家空军的能力等方式来弥补资源上的不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