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中央指示和陈毅电令,我于10月4日率八路军第五纵队 主力兼程南下,突破顽军盐河、旧黄河等防线,连克佃湖、东沟、益 林、阜宁等城镇,直下盐城。沿途歼灭顽军第十常备旅和独立第三 旅等部,切断顽韩军之归路,动摇其侧背,威胁其大本营兴化,在战 略上对顽韩军造成南北两面作战之势。 黄桥之战形势发展很快。至10月8日,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 军即取得黄桥决战的完全胜利,韩德勤遭到惨败后,率部退驻曹 甸、兴化、车桥一带。 这时,我率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机关直属队进驻阜宁县东 沟、益林一线。10月10日,第五纵队南下之先头部队第一支队所 部,与新四军北上之先头部队,在盐城、东台间的白驹镇地区胜利 会师,完成了打通华北、华中联系的通道和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任 务,粉碎了国民党妄图把我军限死在黄河以北的阴谋。黄桥决战的 胜利和八路军南下与新四军会师,为确立我党我军在华中敌后抗 战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并对以后抗战形势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八路军与新四军会师后,陈毅特地从海安司令部乘汽艇沿串 场河北驶盐城,慰间南下的八路军指战员。我从东沟赶到盐城相 迎,这是我与陈毅自井冈山分手之后的首次相逢。相见之下,分外 亲热。我们在盐城相聚几天,阔叙别情,感慨交集。陈毅就众多老 战友久别重逢,即兴赋诗云: 十年征战几人回, 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 表达了广大指战员共同的喜悦心情。 我回阜宁纵队司令部后,立即给刘少奇打电报,请他进驻盐 城。10月下旬,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由皖东半塔集到达阜宁,随即
进驻盐城。11月中旬,陈毅亦率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移驻 盐城。皖南事变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新四军军部。 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在军事行动总方针的指示中说: “苏北运河以东地区,应由陈毅、黄克诚部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由黄 克诚部发展阜宁、淮安、盐城以北地区,陈毅部发展泰县、如皋及其 以东地区。不仅扩大主力,并且应努力与地方党共同建立无数小游 击队,建立政权,把这些地区抗日民主化。” 1941年1月,发生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近 万人,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受八万余国民党军队的围歼。除傅 秋涛率领少数部队突出重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 押,政治委员项英、参谋长周子昆遇害,政洽部主任袁国平负伤后 自杀。如此惨重的损失,是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的第一次。 “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华中,引起新四军、八路军全体指战员 无比愤慨。1月25日,由我领衔,华中八路军将领十八人,致电八 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严厉声讨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的这起反 共卖国罪行,建议采取紧急措施,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电文 说: 江南新四军遵令北移,惨遭当局下令围歼。消息传来,全军震 愤!此次惨变,实系亲日派阴谋家、反共顽固派有计划地制造内战, 实行卖国罪行之开端。阴谋家不仅欲置我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 于死地,且欲将全国一切抗日爱国军民一并出卖,以求得他随时向 敌人作投降之勾当。阴谋险恶,罪恶滔天!民族生存危如累卵,克 诚等为国家生存、民族解放计,特提出下列七项建议,请鉴核示遵: (一)迅(速)撤回八路军、新四军在大后方各地之办事处。
(二)撤回我党在国民参政会之参政员。 (三)调必要的武装加强陕甘宁边区,保卫陕甘宁边区。 (四)我全党全军应紧急动员起来,以应付事变的继续发展。 (五)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开回大后方去肃清内奸。 (六)联合抗日党派及军队,准备成立新中央政府来坚持抗战 大业。 (七)立即布置全国性的清除内奸的计划。 克诚等谨率全华中八路军,随时准备待命行动,誓在我党中央 领导之下奋斗到底。临电悲愤,立候明令。 “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中央军委即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 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 副军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赖传珠为参谋长。在华中的新四军、 八路军各部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共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我八 路军第五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我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彭 雄任参谋长,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仍由我任军区司令员、政 治委员,辖淮海、盐阜两个军分区。 长期以来,苏北广大农村为国民党特务、反动地主武装所把 持。当地一般地主均有武装,大者甚至有五百支人枪。这一带土匪 众多,封建会道门武装组织遍及各地。民间枪支不计其数。当地的 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我党我军尚缺乏了解。 我们到苏北后,在中原局(华中局)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 实行减租减息,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扩大抗日武装,建立 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清剿土匪,消灭反动地主武装叛乱,粉碎日寇 的“扫荡”,打破顽军的“磨擦”进攻,发展生产,加紧进行根据地的 各项建设。当时我们着力地抓了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抢修海堤 还在我率八路军第五纵队刚进入苏北的时候,就遇到海啸成 灾,疮痍满目,难民遍野。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曾迫于当地群众和 士绅的一再呼吁,勉强拨了一点经费,修了一道海堤。但因国民党 各级官员层层克扣,偷工减料,海堤修得极不牢固,海啸到来,一冲 即垮。我们到了此地,目睹人民群众离乡背井、苦不堪言的凄惨景 状,决心重新修筑海堤,帮助群众战胜水灾,渡过难关。在中原局及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支持下,我们采取发行修堤公债、 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员了上万民工,军民一齐上阵,终于在1941年 7月底,将全长九十华里的海堤修成。新海堤竣工的第二天,又遭 海啸袭击,且比前次的水位高出六寸。但新修筑起来的大堤屹然不 动,保障了沿岸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我们组 织人民群众生产自救,初步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我们切实关心 群众疾苦的实际行动,恰与国民党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行径形成 鲜明对照。人民群众开始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好 事的!”连一些曾对我们抱怀疑或抵触情绪的士绅,也渐渐改变了 看法,开始向我们靠拢。当地群众还以领导修堤的我方县长宋乃德 之名给海堤命名为“宋公堤”。通过一系列切实的群众工作,我们逐 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为根据地建设创造 了有利条件。 (2)消除匪患,减租减息 苏北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土匪出没地。我军到后,国民党顽固派 更利用土顽、匪特纷起作乱。他们互相勾结,打砸抗日政府,杀害我 方干部,抢劫残害群众,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我们于1941年上半 年开始,抽调主力及地方部队,大力清剿镇压土匪顽劣,迅速将横 行苏北地区的股匪予以剿灭,使该地千百年相沿的匪患得以完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