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德尔试图把谈话拉回平静的意大利战线。
“我不知道……,”希特勒心不在焉地说。显然,他方才在想别的事,因为,他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你们难道不认为,归根到底,英国人对俄国人的胜利并不那么兴高采烈吗?”
“英国人显然不高兴。”约德尔说道。他预感到丘吉尔也象他们一样,担心布尔什维主义的危险。
“假如事态继续发展,”戈林说:“我们很快就会收到一封电报。英国人没有料到,在俄国人继续深入德国领土,几乎侵占了德国全境的今天,我们还会象傻瓜一样寸土必争,把他们牵制在西线。”他的话里带着一种讽刺意味。因为,正象古德里安一样,他本人也认为,当东线节节溃败的时候,西线还拼死抵抗实属荒唐。
希特勒没有注意帝国元帅话语中的挖苦讽刺,更加兴奋地讲起,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怎样故意让一份情报落入英国人手中。这份情报透露,俄国人正把一支由20万“严重地受了共产主义传染”的德国战俘组成的部队派到德国。“这件事会使他们坐下来冷静思考的,”希特勒最后说道。
“他们向我们宣战是为了阻止我们东进,”戈林说:“但不是为了让东方推进到大西洋岸边。”
“这一点显而易见,但却毫无实际含意。英国报纸已经辛酸地提出问题:这场战争的目的究竟何在?”
会议还在继续,一会儿是约德尔叙述南斯拉夫的战事,一会儿又是希特勒大谈俄国新式坦克和如何制造制服这种坦克的炮弹。随后,希特勒和戈林突然就降低级别、重新服役的退队军官地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谈不拢。戈林,这位享有盛名的里希特霍芬战斗机中队最后一任司令,总是象军官一样思考问题,而下士出身的希特勒则象士兵一样看问题。另外,希特勒自从有人试图谋杀他以来,对整个军事系统更加疑虑重重。“整个官僚主义的体制,必须一劳永逸地通通扫除干净。”希特勒突然说道:“军内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文职机关的官僚主义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戈林未予理睬,继续兴致勃勃地说,应该给军官以力所能及的任务,但应保留他们原来的军衔。
“不过,我不会象原来那样使用他们。因为,如果此人是上校,把一团人交他指挥,无异于把3,000人送到屠宰场。他现在甚至连一个班也指挥不了。”
“假如是这样,可以让他领导警卫队。我已向我的几位将军建议这样安排。”
戈林不肯让步,两个人开始象小学生一样争吵起来。当希特勒说军阶和职务应该相辅相成时,帝国元帅却认为,只有倒霉的私生子才肯接受降格使用,换一个别人就会自杀的。
希特勒想让他冷静下来,答应决不削减退役军官的军饷,哪怕重新把他当作中士起用。但戈林大叫起来:“我会把军饷扔到他们脸上,并对他们说:‘你们丢尽了我的脸!’你知道,迄今为止,这种作法,一直被看成最大的侮辱。”
“迄今为止”四个字,希特勒还是听到了。他没好气地说,“不过,并非完全如此。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
讨论没完没了地在进行。古德里安厌倦了,蜷曲在椅子里,他急于返回他在措森的司令部去处理东部前线那些成堆的难题。
“今天,我们处于紧急状况之中,”希特勒加重语气说道:“我必须设身处地替连队指挥官着想。连队指挥官是完全称职的。能够指挥全连的中尉,而他的上司却是一个根本指挥不了一个连队的上校,因为他24年来从未那样做过。让这样一个穿着上校军服的人去指挥一个排,他甚至都无能为力。这样杂乱无章地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连指挥官要向这位上校敬礼吗?”
“这种根本性变动会推翻迄今为止一直存在着的东西,”戈林说道:“这种想法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在世界其他地方,已经这样做了,”希特勒说道。
象凯特尔和陆军人事首脑威廉?布格道夫上将一样,古德里安已经坐立不安,但是他还在用一些牵强附会的论据支持元首。这些论据,在300万俄国人决心在国家东部边区大举复仇的情况下,是十分荒诞的。
最后,希特勒把他的论据又一一列举一遍。
“第一,我不能让这些人回家。我不能徇私情任用一些五、六十岁、不适合服兵役的人,而同时却把行伍出身四十多岁的解职。我不能这样做。第二,我不能把部队交给那些不能领兵打仗的人。”
戈林打断了他的话:
“第三,我很难断定这些人到底是否能带兵……假如根本不让他们带兵的话……”
戈林提出的论据把在场的人惊呆了。
“要是他们称职,他们就有兵可带,”希特勒说道。
“他们早就是称职的……”
“要是那样的话,他们应该迅速证明自己现在仍然称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重新学习。这决不是失宠。无论如何,我就曾不得不学习怎样当帝国首相。我曾是党的领袖和自己的主宰,而现在,作为帝国首相,我还得听从帝国总统的。有段时间,我甚至当过不伦瑞克的政府雇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