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105)

  的分歧。马尔克斯、舍费尔和贝洛等历史学家认为,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 没有大的错误,一次大战主要是德国的敌人造就的。这些历史学家颂扬国家 和实力,把战争和占领看作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受欢迎的现象,对民主与共和 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而另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如迈内克、翁肯和欣策则转而 同民主派历史学家如格茨、特勒尔奇和迈尔抱同样态度,反对把威廉德国理 想化,认为帝国的垮台是由一连串悲剧事情引起的,体现了德国历史的延续 性。

  20 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思想大变革,德国则在其中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德国经济走向繁荣,政府对科学 研究的资助也大幅度增加,各实验室获得了所需的资金,科技人员又成为社 会的重要一员。

  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继普朗克发现光电发射—量子—光子的规 律,从而确立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后,爱因斯坦又创立了相对论。与此同时, 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纷纷汇聚到德国。20 年代中期,爱因斯坦开始 致力于场论研究,青年物理学家则纷纷开拓新的领域,如布罗格利研究物质 波,施勒丁格尔致力于波动力学,并于 1933 年获得诺贝尔奖,海森贝格探索

  测不准原理,于 1932 年获诺贝尔奖,博尔致力于互补性原理。 化学方面的进展从整体上说较为逊色,但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成果不容

  忽视。内恩斯特进行了物理化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埃尔利希发明了现 代化学疗法。雅默斯、弗兰克、维兰德和温道斯先后在 1926、1927 和 1928 年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重大发现对药理学和合成材料生产很有实用价值。 在心理学方面,德国兴起了“形态心理学”(即“格式塔心理学”), 其基本原理是“一个整体大于其各个部分的总和”,因此认为追求一个“完 美的格式塔”(完形)或模式、结构是大自然的一个基本规律,只要找到现 存环境下可以达到的最简单、最有规律、最对称的结构就是很大功劳。该学 派的著名心理学家韦特海默曾对意象的心理活动等进行过有趣的试验;屈勒 在大西洋加纳利群岛和非洲度过战争岁月,在那里研究过黑猩猩的行为方 式;科夫卡从自己和韦特海默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正好与当时“测验心理学” 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倾向相反。在形态心理学崛起的同时,心理分析法在 德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到 20 年代,柏林已取代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成为这个

  新学派的中心。 随着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教育领域也开始了民主化进程。魏玛时期教

  育领域的民主化进程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有着不同的内容。 中小学首先面临学校非教会化问题。十一月革命前,德国除巴登和黑森

  之外,小学绝大部分是教会学校,地方和区一级的学校监督权也多半掌握在

  神职人员手中。魏玛共和国建立后,大部分小学教师要求取消神职人员对学 校的监督,并以不分教派的学校或非教会学校取代教会学校,社民党人和资 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魏玛制宪会议上, 社民党主张建立非宗教学校,不开设宗教课,民主党主张建立教派混合学校, 即宗教课程分开上的公共学校,中央党则要求保留教会学校。各派力量妥协 的结果,魏玛宪法宣布废除神职人员对学校的监督,规定宗教信仰绝对不能 成为学校录取学生的标准,但允许地方上建立教会学校。宪法颁布后,全国

  约 4/5 的小学仍保留其教派性质,在巴登和黑森两邦,则仍以教派混合学校

  为主。随着右翼势力日占上风,1927 年马克斯政府试图制订学校法,把教会 学校、教派混合学校和非教会学校定为三种平等并立的国民学校,但遭到社 会民主党、人民党、民主党国会议员的一致反对。

  德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另一项任务是废除入学特权,向人民大众的子女

  敞开校门。魏玛宪法正式规定,全国开设公共小学,连同初级中学和高级中 学,向所有的人开放,只有“天赋和爱好,而不是父母的经济地位、社会地 位或宗教信仰”才是孩子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标准。与此相应,宪法规定实行 八年义务教育制。

  魏玛时期的高等学校仍像一次大战以前那样,是保守的民族主义的堡 垒。政府为改变大学的政治空气,作了一定的努力。科隆和汉堡创办了两所 新型的大学,招聘一批进步和开明的学者前去执教。在原有的大学中,政府 鼓励新兴势力进入学术领域,使一批社民党人、犹太人和妇女学者走上讲台。 但从总体上说,魏玛时期高等院校仍然是保守的,反共和气氛浓厚。一部分 右派民族主义教授虽然从共和政府那里领取薪水,但在讲台上却攻击共和 国。他们人数不多,能量却特别大,他们把持了很多学校的评议会,以反对 大学“政治化”为借口,破坏政府要求大学的等级结构民主、让更多的人接 受高等教育的努力。从 20 年代初期起,一部分教授转而支持民主共和制度,

  同魏玛政府合作,但这种合作大多半心半意,人们谑称为“与共和国喜结姻 缘,可是没有爱情”。1926 年,迈内克组建了“大学教师拥护共和国协会”, 但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大学生中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思想也很流行。 魏玛时期,德国的戏剧处于黄金时期。以乔治·凯泽和施特恩海姆两位 戏剧家最为著名。慕尼黑独立社会民主党主席托勒尔在服刑期间写下几部有 名的戏剧,如《转变》、《机器破坏者》、《战争残废》等,强烈地控诉了 战争及战后社会中种种丑陋现象,被一部分人称作“20 年代最伟大的戏剧天 才”。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曾是一颗表现主义后期的明星,20 年代后期逐渐 摆脱了表现主义的影响,创立了“叙事戏剧”的理论,并认为这种戏剧是反 映现实和表达革命思想的完美形式。他最有影响的剧作是《三个铜子的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