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112)

  1938 年又转移到美洲继续活动。 纳粹党党内矛盾的另一表现是部分冲锋队组织的反叛活动。由于经济危

  机期间冲锋队向队员提供食宿,大量失业工人和青年涌入该组织,致使其成 员中底层群众的比例比纳粹党高得多。在少数野心家的挑动下,部分不满于 希特勒投靠权势集团行为的冲锋队组织向纳粹党领导集团提出了自己的政治 经济要求。1930 年 8 月,施滕纳斯任队长的柏林冲锋队提出 7 点要求,呼吁 希特勒放弃“合法”路线,以暴力行动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要求提名 冲锋队领袖为国会议员候选人,缩小党的大区领袖的权力,并给冲锋队为党 的集会维持会场秩序支付报酬。这些要求遭到拒绝后,该队在国会选举中消 极怠工,并于 8 月 29 日袭击纳粹党柏林大区指导处,砸坏大部分办公用具。 希特勒亲自赶到柏林,用安抚的手段平息了事态,随后于 9 月 2 日撤换冲锋 队全国领袖扎洛蒙,自任冲锋队最高领袖,并规定全体冲锋队员必须宣誓对 其个人无条件效忠。1931 年 1 月,希特勒任命罗姆为冲锋队参谋长,隶属于 全国最高领袖的领导。罗姆曾任冲锋队首领,20 年代中期希特勒想把该组织 建成纳粹党的政治宣传工具和打手别动队,罗姆进行抵制并坚持冲锋队相对 独立的准军事组织性质而与希特勒发生冲突,辞职前往玻利维亚。这时,希 特勒为了转移冲锋队的政治兴趣,遂重新起用他。罗姆到任后,立即着手再 次加强冲锋队的军事性质,模仿德国陆军的组织机构,设立总参谋部、司令 部和训练学院,并设地区总队、旅队、区队、旗队、突击大队、突击队、小 队和小组,一般都由前军官担任头目。

  1931 年 4 月 1 日,施滕纳斯等人再次起事,纠合了勃兰登堡、西里西亚、

  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地区冲锋队的领袖,发动第二次叛乱。不久,德国北 部和东部的冲锋队组织也起而呼应。起事者谴责希特勒的“合法”夺权路线, 指责他任人唯亲,要求澄清民族社会主义理论,并宣布废黜希特勒的领袖地 位。希特勒一面在《人民观察家报》和《抨击》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施 滕纳斯一伙是钻进纳粹党内的“沙龙布尔什维主义和沙龙社会主义的小丑 们”,“将一系列严格说来是属于共产党不断煽动所需要的概念引进冲锋队 内”;一面调动党卫队平息叛乱。希特勒的行动获得国防军领导层的赞扬。

  1932 年期间,格·施特拉瑟同希特勒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格·施特 拉瑟自 1926 年起担任纳粹党全国宣传领袖,1932 年又兼任全国组织领袖, 成了党内地位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纳粹党班贝格会议之后,他一直 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直到 1932 年 5 月,他还在国会演说中站在小资产 阶级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表示“为了获得他们自己的生存权”,人 民要求“同黄金、世界经济、唯物主义这些恶魔断绝关系,同输出统计和银 行利率的思想习惯断绝关系,??恢复正当劳动的正当报酬。”但是,1929 年底以后纳粹党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对如何处理同旧势力的关系 问题也有了新的看法,认为在坚持民族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同保守势力

  结盟比举行暴力革命“更为可靠”。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批评了奥·施 特拉瑟在 1930 年的行动,表示“社会主义不可能由宣布过激的理论词句加以 推进,而是有朝一日通过某一民族社会主义的劳动部长颁布必要的法律来实 现”。1932 年 11 月,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得票数下降,格·施特拉瑟认为 希特勒的“合法路线”已陷于破产,如果纳粹党进一步向右偏转,广大党员 将投奔共产党。因此,他主张纳粹党“应原则上改变路线”,“回到原来革 命的民族社会主义路线上来”,“避免下降为一种反犹主义的经济党”。他 还认为,使纳粹党免于瓦解的另一途径是立即执政,如不能单独执政,参与 组阁亦可。当时希特勒既坚持要自任总理,更拒绝改变纳粹党的既定方针。

  1932 年 12 月 7 日,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翌日,格·施特拉瑟辞去 党内一切职务,前往意大利“疗养”。纳粹党内以施特拉瑟兄弟为首的反对 派就此消散。

  第三节 1932 年,处在十字路口的德国 总统选举

  1932 年,德国政治斗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随着经济危机达到最高峰, 失业人数也升到顶点,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现状的愿望更加强烈。阶级斗争的 激化进一步加剧国会内外的党派斗争,一年内国会被解散两次,政府三次更 迭。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纵横捭阖,频繁地分化组合,德国政治生活处在资产 阶级民主和法西斯独裁的十字路口。

  1932 年第一次大的政治斗争是总统选举。

  1932 年,兴登堡总统任期届满,3 月将举行新的总统选举。当时兴登堡 年迈体弱,不打算连任。但资本家“杜伊斯贝格集团”要求他争取连任。布 吕宁总理和国防部办公厅主任施莱歇尔也认为他是“唯一能击败希特勒的候 选人”,劝说他参加竞选。社会民主党采取“取小害(兴登堡)而避大害(希 特勒)”的对策,不提自己的候选人,支持兴登堡竞选。“纳粹工业集团” 则推出希特勒参加竞选。希特勒经过一段时间犹疑之后,同意竞选。但纳粹 党避免攻击兴登堡,反而试图利用他的威望来争取群众,他们提出“尊敬兴 登堡,投票希特勒”的口号。民族人民党推出钢盔团第二号人物特奥多尔·迪 斯特贝格为候选人。共产党候选人为台尔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