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26)

  1842 年 10 月,马克思任该报主编。在马克思的领导下,报纸的视野大大拓

  宽,开始把重心移向人民群众,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越来越鲜明,发行量从 1842

  年 10 月的 885 份增至 1843 年 1 月的 3400 份。

  《莱茵报》是资产阶级自由派与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共同结下的民主硕 果,它在批判现存制度、动员人民奋起斗争、推进“统一与自由”运动上, 起了积极的作用。普鲁士反动派深感威胁,于 1843 年 3 月 31 日将《莱茵报》 封闭。

  《莱茵报》被封闭,但《莱茵报》产生的影响却无法磨灭。1843—1846 年,“统一与自由”运动向纵深发展,突出的特点是运动已为广大群众所接 受,大规模的政治集会和游行在各大城市纷纷举行。推动德意志社会前进的 基本力量正在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第五节 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正义者同盟

  19 世纪 40 年代是德意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高涨、资产阶级革命酝 酿时期,也是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从初生走向成熟的决定性阶段。德意 志社会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互相交织。

  德意志工人运动发端于瑞士、巴黎和伦敦的德国工人组织。1832 年 2 月, 流亡在巴黎的德意志手工业帮工、店员和知识分子组成“德意志人民协会”。 这是一个具有共和民主主义倾向的组织,从事救济政治流亡者和谋求德意志 统一的政治宣传工作。1834 年春,人民协会被解散,夏天,其左翼代表在巴 黎成立一个秘密同盟,即“流亡者联盟”。七月,出版机关报《流亡者》。 联盟是按照法国人权社的样式建立起来的。其宗旨是解放和复兴德国,确立 社会和政治的平等、自由、公民道德和民族统一。直到 1835 年春,联盟基本 上代表了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由于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渗 入,遂使该组织中的小资产阶级领导人和无产阶级成员产生思想政治分歧。 后来,由于 1834 年成立于瑞士伯尔尼的另一德意志流亡组织“青年德意志” 的许多成员转至巴黎,加速了联盟内部的阶级分化和组织分裂。

  1836 年,联盟内部的部分激进的盟员脱离“流亡者联盟”,组成了新的

  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这是德国工人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组织。它的成立, 表明德意志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开始。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和魏特林空想 共产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威廉·魏特林(1808—1871),生于普鲁士。1827 年,为逃避兵役,到

  汉堡当一个裁缝工人。之后四处谋生,走遍全德各邦,到过欧洲许多国家。

  1835 年 10 月,到巴黎,加入“流亡者联盟”,后又转入“正义者同盟”。 魏特林仅上过中等市民学校。但他刻苦自学,阅读巴贝夫、圣西门、傅 立叶等的著作,结合社会实践,潜心钻研,1838 年写成第一部著作《人类的 现况及其未来》。以后又陆续写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2)、《一个 贫苦罪人的福音》(1843)等著作。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他的主要著作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中,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金钱则

  是私有制的标志,金钱是“可鄙的”。他勾画了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建立 一个“大家庭联盟”。在这个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大家庭”中,大家 共同劳动、共有共享,没有政府、法律和惩罚,没有命令和服从,没有尊卑 与贵贱。宣称为实现这个理想社会必须通过暴力革命。魏特林对资本主义的 批判主要出于道义上的愤怒,而不能揭示其本质。他主张的暴力只是自发的 暴动。虽然他设计的新社会模型很有启发性,但只是一种没有加工好的、粗 俗的平均共产主义。他的思想反映的是正在无产化的手工业者而不是有阶级 觉悟的无产者的政治心态,因而是不能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越到后来,便 越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成为工人运动的绊脚石。尽管如此,魏特林早 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仍不失为德意志无产阶级的第一个独立的理论运动。

  1839 年 5 月 12 日,正义者同盟参加了巴黎布朗基主义四季社的起义。 失败以后,同盟遭到严重破坏,重心移至伦敦,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人纷纷加 入。正义者同盟由德意志人的组织变成了国际性的组织。

  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与德意志工人阶级独立的理论运动相伴而行的是工人阶级独立的政治斗 争。

  大工业的崛起,把成千上万的手工业者抛入贫困的深渊,封建容克的资 产阶级化使小农和农业工人境况恶化;工厂中的工人任凭厂主盘剥,劳动日 无限延长,工资少得可怜,实物工资制、女工童工制盛行,家庭手工业工人, 在本国大工业和英国竞争的冲击下,更加贫困。西里西亚是普鲁士的纺织业 中心,这个地区的麻、棉织工深受工场主、包买商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受苦 最深。他们每周夜以继日地干活,所得工资仅 14 个格罗申(当时德国通用的 一种银币,1 格罗申=12 分尼,1 马克=100 分尼),而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每 天的支出至少 4 个格罗申。他们的生活水平远在教养所和陆军监狱的犯人之 下。不仅如此,织工们还要将收入的 1/3 交名目繁多的封建税和国税,诸如 织工捐、狩猎捐、纺纱捐、地方捐和土地税、等级税等。梅林在描述织工所 受的双重压迫时写道:“他们的身子受到资本主义竞争的猛烈的旋风的袭击, 而他们的脚还埋在封建的泥潭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