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侵占中国胶州湾
1894 年 7 月,日军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并很快获胜。1895 年 4 月 17 日 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了包括辽东半岛和台澎列岛在内的土地和巨额 赔款、通商等特权。俄国不愿坐视日本在华势力的剧增,准备干涉。4 月 8 日,对俄关系冷淡的柏林当局一改常态,对来自彼得堡的探询作了明确的回 答:德国政府同意立即联合俄国同时对东京采取外交行动;即使英国不参加, 也要这样干。德帝国急不可耐,其主要用意是为自己在太平洋攫取海军基地 打下基础。特别是在与俄国的交易中,靠牺牲中国捞到好处。威廉在给沙皇 的信中说得很露骨:“我希望,正像我愿意帮助你顺利解决俄国尽可能吞并 领土的问题那样,你也应该善意地对待德国,让它在‘不妨碍’你的不论什 么地方得到一个港口。”
4 月 23 日,德国和俄、法驻东京代表一起访问日本外务省,并分别递交 照会,对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提出异议。俄、法两国均表示从“诚实的友谊” 出发,进行“友好的劝告”。唯德国口气强硬,责成日本政府“断绝永久领 有辽东之念”。在口述的备忘录中,德国代表威胁说:“日本以俄法德三国 为对手,最终总不会得胜,立即采取听从我国忠告的态度,才符合日本的利 益”,并摆出“立即诉诸武力”的架势。当时,德巡洋舰“玛丽”号和“阿 尔科纳”号已进抵芝罘。5 月 5 日日本答复俄德法三国公使:“决定抛弃永
久占领辽东半岛。”5 月 10 日,日本政府声明: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三国干 涉还辽,德帝国是不遗余力的。事后日本报纸在评论此事时指出:“三国干 涉的主动者虽然是俄国??实是德国所为。”
三国干涉还辽协定墨迹未干,9 月,威廉政府就向中国政府提出租让胶 州湾的要求。清政府以“史无前例”为由断然拒绝。于是柏林当局决定用武 力威逼。
1897 年 11 月 1 日,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庄,当地人民联络“大刀会” 成员,杀死两名德籍教士。威廉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悍然采取军事行 动。
11 月 13 日下午,德远东舰队的军舰驶进胶州湾。翌日上午,以“借地 操演”之名派陆战队登上青岛,很快就占领了军械库、弹药库以及俯瞰炮台 和镇军衙门的高地。接着遣使通牒青岛镇守军官,以“炮火相见”要挟中国 军队撤出青岛。至 11 月 16 日,德国已有 8 艘炮舰泊于青岛海面。腐朽的清 政府慑于外强威力,电令“全军忍辱,力顾大局”,“以免衅自我开”。就 这样,德国侵略军兵不血刃地踏上了它的远东第一块殖民地。11 月 20 日, 柏林通过其驻华大使海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提出将山东巡抚革职、在被害 者地点建教堂立匾、惩办凶手、永保无此等事发生、赔偿军费、准许德国承 办山东铁路和开矿等六项要求。中国政府则坚持:必先“胶澳退兵”,才“彼 此照约商办”。
德国决定扩大军事行动,任命德皇的弟弟亨利亲王为远东第二舰队司令
官,率舰驶往胶州湾。在舰队启行之日,12 月 15 日,威廉亲临基尔军港检 阅,在为亲王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发表演说:“倘若有任何人竟想破坏我们的 正当权利,或者损害我们,那就立刻起来用你们的铁拳去对付他。”面对德 国的压力,清政府屈服了,1898 年 3 月 6 日,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规定:中国把胶州湾周围半径 50 公里范围内的领土(包括青岛港)租让给德 国,为期 99 年;德国有权在山东修筑和经营铁路;德国臣民有在铁路两旁开 矿的权利。这样,德国实际上已将山东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此后,德国又积极参加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
运动,并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权益。 侵占中国胶州湾是后起的德国帝国主义“争夺日光下地盘”作出的第一
个实际步骤。
德英矛盾激化
德国帝国主义“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令列强特 别是英帝国主义倍感威胁。俄法捐弃前嫌,英国放弃“光荣孤立”同两个宿 敌取得“谅解”。1904 年英法协定,1907 年英俄协定,连同 1894 年的法俄 协定,在欧洲形成了与德奥集团相对峙的三国协约。
海洋霸主英国一心想保持“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扼杀自己的竞争者; 由欧陆而全球的德国则力图抢劫“世界工场”的地盘,取而代之。双方都深 知,欲达目的,只有扩展军事实力。标洛在 1899 年 12 月 11 日的帝国国会 上公开宣称:“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威力、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 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只有在我们懂得这一道理的时候,我们
才能站到高峰而不坠。”1872 年至 1912 年间,德国的军事开支增加了 335%。
1913 年,德国的军备开支达 21 亿马克。为筹集战争资金,威廉政府采取一 系列措施,使战争储备金从 1871 年的 1.2 亿马克增至 1913 年的 2 亿多马克①, 国家黄金储备从 1910 年的不到 8 亿马克增至 1914 年 7 月的 11.5 亿马克。 此外,还设立战时贷款银行,授权发放借贷银行证券,使扩军备战摆脱了法 律的掣肘。1899 年 3 月 16 日,德意志帝国国会以 222 票比 132 票通过一个 军事法案,将兵员从 59.9 万人增加到 61.2 万人。以后又不断扩充。到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陆军野战部队达 230 万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