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 年 4 月,摩洛哥首都非斯郊区爆发起义,法国以“保护臣民”为借
口于 5 月出兵占领非斯。7 月 1 日,德国炮舰“豹”号开抵阿加迪尔。 威廉和他的外交幕僚们满以为,这豹子一跳,就能安心等待法国的补偿
了。 7 月 15 日,柏林向法国大使亮了底:德国必须得到整个法属刚果。法 国为德国的胃口如此之大而愕然。就在这当头,英国却直接了当地警告柏林: 英国不允许德国在直布罗陀之滨立脚。7 月 21 日,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发表 公开演说。他声明:英国“愿作重大牺牲以维护和平”,同时,英国海军进 入战备状态。
同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一样,柏林当局耍的还是军事威慑的把戏,德国根 本没有作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威廉一开始就动摇不定,贝特曼私下透露:“将
‘豹’号派往阿加迪尔,看来是一种冒险的策略”。因此,面对英国的干预, 德国插剑入鞘了。贝特曼赶忙声明:“我们从来没有想在摩洛哥夺得土地”, “我们正在和法国讨论摩洛哥问题,英国的利益还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外交协议后,11 月 4 日签订德法协定,德承认法在摩洛哥的特 权,作为交换条件,德取得法属刚果的一小部分,那就是把德属喀麦隆同刚 果河连接起来的两条窄长的沼泽地。结果,德国在军事上、外交上付出的巨 大代价换来的却是“一堆池沼”。
两次摩洛哥危机表明后起的德国帝国主义再瓜分世界的急切心理,充分 反映了国际关系舞台上,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水火不相容。国际局势也因列 强的角逐而日趋紧张。
巴尔干危机
1878 年《柏林条约》规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由奥匈帝国代管,名 义上仍属土耳其。1908 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国内局势动荡,奥匈乘 机将波、黑并入自己的版图,引发了一场国际冲突,史称“波斯尼亚危机”。 塞尔维亚向奥匈提出抗议,并进行军事动员,同时向俄国求援,俄国要 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在这场冲突中,德国站在奥匈一边,柏林当局认 为德国若能在巴尔干问题上扶奥匈一把,加强德奥同盟,则可使之在德法冲 突中作为对付俄国的后援,以及德国向东南方向发展的侧翼掩护。因此,德 国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德国在巴尔干政策问题上,再不能如同俾斯麦在柏 林会议上扮演‘不感兴趣的’‘中立的’仲裁人角色”。1909 年 2 月,亲德 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国影响下,以 250 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黑两省的名义 上的主权。3 月,标洛在帝国国会上发表演说,要求俄国敦促塞尔维亚承认 奥匈兼并波、黑两地的既成事实。由于俄国尚未从日俄战争中缓过气来,加
上国内革命形势高涨,被迫让步。
波斯尼亚危机使巴尔干的矛盾,特别是德奥与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1912 年 3 月、5 月,巴尔干半岛上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 内哥罗签订协定,结成旨在摆脱土耳其压迫的巴尔干同盟。10 月,同盟各国 对土耳其采取了战争行动,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1 月,土耳其在军事 上惨败,其在巴尔干的属地只剩下君士坦丁堡、盖利博卢半岛、亚得里亚堡、 亚尼纳、斯库台五处。土耳其被迫请求列强出面调停。
欧洲各大国,尤其是俄奥纷纷插手,将巴尔干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纳入
它们争霸世界的轨道。俄国认为保加利亚占领君士坦丁堡将威胁它在两海峡 的利益。奥匈则不能容忍塞尔维亚涉足亚得里亚海,它甚至调重兵于塞边境, 以防俄出兵援塞。
德国巴不得巴尔干激化矛盾,削弱协约国。威廉写道:“为什么我们应 该阻止战争的到来呢?难道只是为了让俄国进行战争准备吗?不,趁着俄法 英三国现在处于困境时,就让战争爆发吧!”11 月 22 日,德国皇帝威廉、 首相贝特曼、参谋长小毛奇(1848—1916)在柏林接见了来访的哈布斯堡王 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和总参谋长舍莫阿将军。柏林当局鼓动维也纳 切不可在塞尔维亚问题上让步,并明确表示:德国全力帮助奥匈武装进攻塞, 即使是酿成欧战也在所不顾。
11 月 28 日,塞尔维亚军队占领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都拉斯。奥匈再次施 加压力,要求塞军撤离。没隔几天,12 月 2 日,德国首相贝特曼在帝国国会 发表演说,公开宣称:“德国已决定,如果奥地利的利益受到威胁,那么,
我们将忠于我们的同盟义务,坚决站在它一边。同时,我们将为了维护我们 自己在欧洲的地位??进行决斗”。法国认为贝特曼的演说“是针对三国协 约所进行的挑衅”。英国通过政治家格雷对德国大使暗示:“如果发生一场 德国和法国参加的欧洲战争,英国也不可能保守中立”。面对英法的强硬警 告,德国软了下来。当奥匈仍坚持军事行动时,威廉便以“过于冒险”为理 由予以阻止。12 月中旬,欧洲 6 大国大使和交战国在伦敦分别进行谈判。围 绕土耳其欧洲领土的边界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13 年 1 月,土耳其国 内发生政变,新政府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谈判破裂,战事再起。 4 月, 土耳其因战事失利,再次求和。 5 月 30 日,土耳其和巴尔干四国签订《伦 敦条约》,从而结束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实际上,巴尔干问题上的各种矛 盾仍然潜伏着,战火并没有完全熄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