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史纲_孙炳辉、郑寅达【完结】(95)

  2.计划生效后 5 年内德国赔偿数额为:第一年(即 1924/25 年度)10 亿

  金马克,第二、三年各 12 亿金马克,第四年 17.5 亿金马克,第五年起每年 偿付 25 亿金马克。对赔偿总额和最后期限未作规定。

  3.德国赔款的来源:50%为政府预算收入中的关税和砂糖、烟草、啤酒、

  纺织品、鞋类等消费品的间接税收入;11.6%为运输税收入;26.4%为铁路 公司的国有红利收入;12%为工业企业的国有红利收入。为此,德国铁路由 政府移交给赔偿委员会,改为股份公司,由协约国派人主持。

  4.为了稳定德国的通货,实现预算平衡,由美英两国向德国贷款。第一 批贷款称为“道威斯贷款”或“赔款贷款”,数额为 8 亿马克,其中美国提

  供 55%,英国提供 45%。这批贷款用于满足双重目的:保证新银行的黄金储 备;为在 1924—25 年实现计划所规定的重要目标而支出的国内付款。

  5.法、比两国在一年之内自鲁尔撤出占领军,作为德国接受“赔款计划” 的条件。同时规定以后若要实施对德制裁,必须得到赔偿委员会一致同意, 如委员会内部意见分歧,应将问题提交由美国人任主席及争论双方派代表参 加的三人仲裁委员会复审。从而剥夺了法国的制裁权。

  6.为了监督德国对赔款计划的执行情况,规定设置“赔偿事务总管”, 下置“拨送赔款委员会”,由美、英、法、意、比五国代表组成,帮助管理 和掌握作为赔款担保的税收、铁路运输、铁路公债及特设银行等事务。

  在实施道威斯计划期间,德国支付的赔偿数额,按德国政府方面统计为

  79.93 亿马克,按赔偿委员会方面统计为 75.53 亿马克。其中 1928/29 年度 偿付的 25 亿金马克,占德国当年国家开支的 12.4%,国际支付账目的 12.5

  %和国民生产总值的 3.3%。赔偿分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货币赔偿用德国 马克支付,用记账形式转入德国国家银行受款国代表的账户上,然后在债权 国汇兑委员会的掌握下进行转账汇兑工作。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稳定了马克,对 20 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国内的矛盾。但该计划并未 能从根本上调整使德国人民感到屈辱的凡尔赛体系。

  《杨格计划》

  1928 年,德国赔偿问题再次成为有关各国关注的中心,战胜国要求将赔 偿问题“商业化”,即向国际股票市场出售专项公债券,将所得现款一次性 偿付给各国。道德国政府拒绝。1929 年,德国政府声称财政陷于崩溃,无力 实行道威斯计划,要求重订赔偿计划,确定赔款总额和年限。1929 年 2 月 11 日,英、法、比、意、日、美、德七国组成由美国经济专家杨格为主席、13 名专家参加的专家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商订最终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 案。德国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代表德国参加了专家委员会。4 个月后拟成了 “杨格计划”初稿。同年 8 月 6 日,有关 12 国的部长举行海牙会议,审议和 修改赔偿计划。1930 年 1 月 20 日正式签字。第二次海牙会议结束后,德国 国会于 1930 年 3 月 12 日批准了杨格计划。

  杨格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确定德国赔偿总额为 1139 亿马克,分 59

  年付清,在 1930—1965 年的 36 年中每年平均偿付 20.5 亿马克(比道威斯计 划每年少 4.5 亿马克);(2)规定每年支付的赔款分无条件赔款和有条件赔 款两类,前一类赔款约占 1/3,无论德国有何困难都不得拖延,后一类赔款 约占 2/3,如德国经济困难,在取得债权国同意后,可延期两年;(3)规定 以实物抵付赔款的年限为 10 年,其数量逐年递减。(4)取消对德国财政经 济的国际监督,撤回德国国家银行理事会 14 名理事中的 7 名外国人士,成立 “国际清理银行”以处理赔偿方面的一切事务。

  1929 年 8 月 29 日,德、英、法、比 4 国达成莱茵区撤兵协议,在英国 的压力下法国被迫同意于 1930 年 6 月底以前撤出全部军队。此外,法国在第 二次海牙会议上曾要求保留对德实施制裁的权利,遭到德国代表断然拒绝。 以后有关各方达成协议,规定如德方违约,由海牙国际常设法庭负责处理。 杨格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德国的赔款负担,但该计划实施不久,德 国就卷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在德国政府请求下,美国总统胡佛于 1931 年 6

  月 20 日发表“缓债宣言”,建议延期 1 年支付各国间的赔款和债务。随着经 济危机日益加深,1932 年 7 月有关各国签订了《洛桑协定》,规定德国分数 次支付 30 亿马克就能了结赔偿事宜。1933 年 1 月希特勒执政后干脆取消了 赔偿义务。德国自承担赔偿负担以后所支付的现金和实物总额,据德国政府

  统计为 531.55 亿马克,据赔款委员会方面统计为 199.93 亿马克。

  第四节 魏玛共和国初期的动荡 卡普暴动

  魏玛共和国建立之初,经济濒临崩溃,各地无产阶级不断发动起义,反 革命暴乱也时有发生。

  德国的君主势力在十一月革命中遭到削弱,但没有被铲除。当时这个势 力主要聚集在民族联合会(1918 年夏成立)、军官团、旧官吏、民族人民党 和人民党内。随着革命运动渐趋低落,以及魏玛政府对它们采取宽容和合作 的态度,这股势力再度活跃起来。它们煽动反犹浪潮,利用民众仇恨凡尔赛 条约的心理,图谋推翻民主政体,复辟君主制或建立独裁政权。部分右翼政 党试图通过新的国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来改变政权机构中的力量对比。1920 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