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要忘记德国_黄永祥【完结】(13)

  从总体上看,这时期联邦德国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放在社会总供给上,力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联邦德国政府为了达到高积累率,还将私人消费控制在符合当时条件的水平之上,并使消费开支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也要注意,50年代联邦德国的工资水平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偏低的。在这段时期里劳动时间比较长,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也比较小。事实上,这个时期的高积累率和经济高速增长,都是以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为代价取得的。只是由于工人职员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企业才有可能赚到高额利润并把一部分利润再进行投资,从而迅速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二、持续增长

  ◆经济危机:初尝苦果

  联邦德国战后的再生产过程,还是未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196-1967年,生产过剩危机全面爆发了。这是联邦德国战后第一次同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它同一系列所谓传统部门的结构性危机和经济理论与国家经济政策危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在生产方面,结构性危机不仅从量、而且从质的方面强化了周期性危机,因为在结构上有毛病的部门中,供大于求。这些部门的生产已经长期处于最低水平上,尽管如此,它们的产品订单和销售状况仍然极其困难。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方面来说,结构性危机也使生产同消费之间的矛盾加剧,因为,由于大批解雇,取消超时工作,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大大缩减了。这样,以前表现为局部性危机的结构性危机补充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并且成了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需求下降的产品没有希望出售的情况下,生产绝对萎缩是全面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最典型特点。在整个危机时期,整个工业生产指数比相应的上一个时期低3%。在1967年的个别时期,下降超过了6%,而在某些部门则超过10-20%。因此,出现了战后时期工业生产的首次全面绝对下降。

  幸而,这次危机为多种因素所缓冲,从而很快就转入了复苏阶段。

  这次危机是在为时最长的周期性生产高涨之后来到的。随着战后特殊条件的消失,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早在周期完成初,危机未到之前,就已开始下降。因此,战后高涨时期工业生产的特点不是增长速度不断提高,而是它的逐渐减慢。例如,从1950年到1955年,工业生产增长了77%,从1955年到1960年增长40%,而从1960年到1965年只增长了32%。经济增长速度的减慢在周期性经济危机来临时,起了一种特殊的缓冲器的作用。

  这次经济危机还是在前所未有的对外经济扩张的条件下过去的。1966年,对外贸易顺差为80亿马克,而1967年则达169亿马克。这是因为在当时,西欧大多数国家市场情况都比较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对帮助德国解脱经济危机起了一种缓冲器的作用。同时,市场信息通畅的大企业家事先就已抑制了商品生产。在危机未到之前,就已存在了生产设备能力开工不足的现象。

  1966-1967年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特点还表现在价格运动中。在整个战后时期,联邦德国从物价总体而言是缓慢上涨的,这种上涨只是在局部性危机时期才中断。在1966-1967年的周期性危机过程中,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没有提高。至于零售价格,则仍继续上升。投资过程危机减慢,在这次联邦德国的周期性危机中也没有避免出现破产和失业的浪潮。

  1967年7月,联邦德国的工业生产渡过了经济危机的低谷,转入经济复苏。这次经济复苏的速度相当快,从1967年第三季度开始,到第四季度结束,在半年时间内工业生产增长6.95%,只历时半年就进入经济高涨阶段,而没有经过萧条阶段。

  ◆由高速转向中速

  1966年联邦德国全面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其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1966年到1973年,可以称为联邦德国经济的中速发展式稳定发展时期,也是从1966年前联邦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到1973年后经济的低速发展时期之间的过渡时期。

  据欧洲共同体发表的统计,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66年至1973年为3.36%,而1958至1965年为5.7%。这表明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从高速度减慢到中速。然而,宏观经济效益却提高较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于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仅低于日本。

  据《欧洲经济》1985年公布的数字计算,1966年至1973年,联邦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34.5%,而美国增加40.2%,欧共体国家平均增加95.7%,日本最高达210.7%。居民就业仍较充分,失业率较低。联邦德国的失业率在中速发展时期年平均为0.95%,而在1958至1965则为1.15%,这一指标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九国。此外,联邦德国还接纳了大量的外国工人,外国工人的就业人数超过当时联邦德国的失业人数。在1966年经济危机期间,首先被解雇的是外国工人。因此,本国工人的失业率上升不多。

  然而消费物价上涨加快,出现短期的不稳定。在中速发展时期,联邦德国消费物价上涨率从3.5%上升到7.5%,消费物价年平均上涨率上升到4.075%。从1971年至1973年的3年内,消费物价上涨率高达5%以上。但同美国、日本和欧共体成员国相比较,联邦德国这段时期的消费物价,平均上涨率仍低于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国家,略高于美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