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法国曾多次饱尝德国武力蹂虐之苦。普法战争使法国失去了富有的阿尔萨斯马洛林,以及50亿法郎的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终使法国以战胜国身份从德国手中收回了失去多年的土地,但损失比普法战争更为惨重;而时隔二十年,法国就又一次沦入希特勒的魔掌,法国人民饱受了亡国丧家之痛。法国的贡比涅森林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见证:第一次大战结束时,法国元帅福煦在这里接受了德国的投降书;第二次大战,这里变成了德国人关押法国“政治犯”的集中营。因此,法国对处置德国问题坚持自己的发言权。
戴高乐将军在战争后期,不止一次地强调法国参与世界大国解决德国问题的主张。1944年12月,戴高乐就表示同意把奥得-尼斯河作为德国的东部边界,主张把其余的德国领土分割成好几个国家,且这些国家只能保持联邦制关系。但因为法国被排斥在德国问题及三国核心之外,法国的意见并没有引起盟国的重视。直到雅尔塔会议后,法国被邀请参加对德占领、法国才加入到对德事务中来。
法国的主张,简言之就是要经济上高额赔偿,在政治上肢解德国,使德国不能再维持一个整体;限制它的工业发展,确保它不会再具有发动战争的实力。法国方案的基本点在于:分离莱茵兰;鲁尔地区实行国际共管;萨尔经济上与法国合并,政治上与法国保持特殊联系。这三个问题成为战后关注的核心问题。
战后法国的历届政府都主张保持德国的被分割和被占领状态。由于莱茵兰、鲁尔、萨尔三个地区与法国自身利益休戚相关,因此对这三个地区法国态度坚决。法国对德国这种严厉的态度,既是历史的结果,也有现实的因素。英国虽然是欧洲国家,但是它同德国的利害冲突并不如法国那样直接,在战争期间也不及法国受害之深。英国战后自我感觉似乎还是一个“世界大国”,着重的首先是发展东西方关系。所以英国与美国在战后很快就明确把德国问题从属于同苏联抗衡的战略、不赞成法国和苏联的高赔偿政策。英国认为把德国搞“穷”并不合算,一个穷困的被占领的德国反会给占领者带来负担。美国则放弃了把德国变成“农业”地区的“摩根索计划”。
法国与英美对德国的占领方案问题,成为西占区内占领国间长期的矛盾,直到1947年才有所调整。
三、占领德国
◆分占方案最后定型
决定了德国被分区占领的一个重大事件即是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召开的波茨坦会议。这次会议由苏联的斯大林和外长莫洛托夫,美国的杜鲁门和国务卿贝尔纳斯以及英国的丘吉尔和外交大臣艾登参加(7月28日起改为艾德礼和新任外交大臣贝文)。
这次会议上,斯大林是战时盟国唯一仍在台上的代表,这对于会议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而言,西方和新领导人比较缺乏经验,因此对苏联做出了一些让步。苏联进一步提出把鲁尔工业区同德国其他地区分离而置于盟国当局管辖之下,但杜鲁门和艾德礼一致拒绝了这个要求。波茨坦会议上,盟国确定了对德国的大体轮廓,经过半个多月的商谈,苏、美、英三国共同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波茨坦协定》。虽然谈判过程波折不断,但欧洲咨询委员会还是坚持了克里米亚声明和管理德国联合声明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的规定及原则立场。
7月26日三国最终将德国划分为四个占领区:东区(苏占区)、西北区(英占区)、西南区(美占区)和西区(法占区)。在四个占领区中,英占区和苏占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较深。他们倾向于把德国看成是一个经济上的整体,而这一提议遭到了法国的强烈反对。同时大柏林也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但为四国共管,且成立了由四国域防司会组成的“盟国联合司令部”。
尽管法国这时也提出了对德国的领土要求,即占有鲁尔区、萨尔区和莱茵区,反对在战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但由于法国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所以它的意见未被采纳。1945年9月,法国接受了波茨坦会议的各项决议。总的来说,波茨坦会议虽然对德国的前途并没有明确的想法,但确立了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格局。同时,波茨坦会议也没有采纳任何关于分割德国的计划。除了规定柯尼斯堡城及其邻近地区让予苏联,沿得河至尼斯河以东地区让予波兰以外,波茨坦会议有关德国问题的所有协议并无一处提到分割德国。
四国同意通过管制委员会对整个德国负责,对德国实施“四D政策”,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分散化和非卡特尔化。会议阐明的主要原则包括:应当在军事安全和军事占领宗旨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快地在全德国各地根据民主原则,特别是通过选举委员会恢复地方自治政府;应在全德国各地允许和鼓励一切具有集会权利和公共讨论事务权利的民主政党;根据在各地方政府实行代议制和选举制原则的成功程度,尽快地在各地区,省和州各级行政机构中实施这些原则;暂不设立德国中央政府;尽管如此,仍应建立以国务院秘书为首的德国某些行政部门,特别是在财政、运输、通讯、外贸和工业方面。这些部门在军管委员会的指导下行动。因此,盟国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并且亲自担负起管理这个国家的责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