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德国的重奖鼓励政策,对于德国的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建立了广泛的集体奖励与个人奖励制度。对于重大发明创造者,国家不仅给予优厚的物质待遇,而且还授予各种光荣称号与奖项。申请专利者就可获得20万马克的奖金。这种政策,大大激励了民主德国科技发明的创造,群众性的科研活动蓬勃发展。1980年在全国群众性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运动中,取得成果的人员约占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被采用的成果有50多万次,获得经济效益45亿马克。这些新技术新发明通过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得以投入生产,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民主德国还十分重视科技咨询工作。全国形成以国家科技研究委员会,中央科研工作小组,各地科技咨询工作小组为主体的三级科技咨询体系。各级与各类别的科学研究机构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国内科研机构也普遍与外国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
科技的进步要与良好的教育相联系。民主德国的教育事业位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公民文化水平普遍较高。1988年,每万人大学生有79.4人,专科生100人。全部就业人员中,80%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20%受过大专教育。各种教育一概免费。教育经费每年增长,其速度超过了国民收入。1951年,民主德国建立了第一批10年制学校,1959年制定了基础教育法,规定了10年制义务教育。1965年2月又通过了《统一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立起完整的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体系。民主德国很重视幼儿教育,幼儿园遍布城乡各地,90%以上的儿童都进入了幼儿园。普通教育以10年制综合技术普及教育学校为基本形式。在中高年级的学校教育中非常强调学生多科性教育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习和掌握,生产劳动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每周有4小时到工厂或农业生产合作社上综合技术课。毕业生一部分可以进入高级中学学习两年,毕业后经过一年实践锻炼,可以取得大学资格,另一部分可以进专科学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参加工作。10年制综合技术普及教育学校毕业生中,大约有85%的人要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同掌握高等普通文化知识,优异的政治知识以及多方面的职业知识和熟练技能,以便在生产中运用自如。职业教育又分为普通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和职业专门教育三部分。由基础到专业由浅入深地对学生授以基础知识和专业专门知识。理论教育由企业和地方职业学校承担,实践课由工厂的实习工场或国家负责。职业学校大部分由企业主办,毕业后学生即可在企业中工作。1988年民主德国约有近100所企业和地方职业学校,专职教师1.7万人。民主德国有5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大约有30万人,高等学校毕业生约占全国人口的11%以上。教授与副教授1988年约有2500多名。在校大学生不仅免费,每月每人还有200马克的助学金,成绩优秀者还有高额的奖学金。高等学校既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也教授高技术,如微电子、自动化、生物工程、信息,光导等高技术。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注意使学生在科研、发明创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民主德国的成人教育机构也自成体系。到1989年,民主德国共有业余大学200多所,企业专科学校100多所,企业职工培训学校400多所,400多名专职教育家和7万名兼职教师。每年约有150万人接受这些机构中的培训。此外,在信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计算机程序应用、办公室计算机软件应用等高科技领域和先进工艺领域,每年也有12万人左右接受正规高等院校的培训。70年代以来,民主德国尤其加强了在职干部的教育与培训。对于那些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专业干部,主要是要求其选择相关的高等院校进行再学习,对于在职领导干部,主要是在中央研究学院及下属的14个研究学院,进修院进行学习。民主德国非常重视培养师资力量,尊重教师。教师工资高于平均工资,享受优厚的待遇和充分的社会保险。对教育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国家有培训10年制学校教师的师范院校29所。民主德国的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也占有很大比重。1980年以后,每年教育拨款占国家预算的6%。1988年,教育投资达到了154亿马克。从托儿所到成人教育一率实行免费。重视教育是民主德国经济保持增长和能够执行良好社会福利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人道是,青光更多
1974年10月人民议院通过决议,把“社会主义生产高速度发展、效益提高、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统一,执行发展经济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一切为了人民的福利的政策作为头等任务。20年中,民主德国每年投入30%-40%国民收入发展福利事业,人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职工工资大有提高。1960年职工月工资为550马克,到1980年增加到1030马克。而社会福基金不断增加,实际上增加了职工收入。
民主德国注意提高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在职人员每两年晋升一次工资,每次增加60马克。主要侵占消费水平较高。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居世界第14位,蔬菜消费量居第9位,对于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粮食、牛奶、肉、蛋、疏菜,以及某些消费品,如房租、水电、燃料、交通服务等,实行中央控价,价格补贴,几十年保持价格稳定不变。居民用于这类消费的支出只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稳定的价格也保证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