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要忘记德国_黄永祥【完结】(44)

  1971-1980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部分,有90%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到1981-1985年,上升为95%的比率。1986-1989比重达到了10%。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民主德国非常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更新设备。他们认为,要提高生产质量,保障社会主义全面合理化,就必须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同时,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改善投入与产品比例的决定性前提。国家提供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1966-1970年总数为150亿马克,1971-1975年为250亿马克,而1976-1980年上升到350亿马克,平均每年70亿马克,接近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80年代以来,民主德国更把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放到突出地位,关键工艺和尖端技术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工业企业53%实现了自动化与半自动化,国民经济部门产品更新率每年平均达到30%,消费品更新率达到40%。工业设备的不断现代化,既节约了工时和劳动力,也减轻了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民主德国在广泛采用先进工艺的基础上还注意降低生产中物质与能源的消耗。由于民主德国自身缺乏自然资源与原材料,而7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与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民主德国把减低消耗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在生产中减少消费,采用新科技,对产品进行再加工。1988年由于减少消耗,使民主德国和国民收入比1980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正确的经济方针,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民主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民主德国也得利于一些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首先就是它从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发展中受益非浅。民主德国常可以得到数额巨大的联邦德国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在两德内部贸易中,东西马克按1:1比价结算,此外还免除关税。通过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还可与欧共体各国进行免税贸易,从中得到很多优惠。在科技项目合作中,联邦德国也给予了民主德国大量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其次,民主德国还从经互会中得到了很多利益。通过经互会内部协议,民主德国可以从苏联得到价格低廉的原料与能源,巨大的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也促进了民主德国商品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苏联的大量订单,也保证了民主德国在造船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和光学仪器工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德国还通过与经互会成员国间的科技合作建设了大量联合企业,建立起了科技工业部门,更新生产设备与产品质量升级。

  ◆第一生产力

  民主德国缺乏资源,劳动力数量不丰,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必须依靠现代的科技高素质的人才。民主德国领导人一贯重视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重视职工劳动素质的提高。民主德国建国初期,在恢复和扩建苏占区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新建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科研机构。但此后科技发展道路曲折。60年代,由于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技始终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70年代,民主德国明确了科技进步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强调从实际出发,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把研究与应用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改进了科研机构和管理体系,增加科研经费,注意培养新生科技力量。进入80年代后,由于劳动力进一步减少,以及能源、原材料及资源的缺乏与局限,生产力的提高必须依靠现代科技的进步。因此要求科学与生产更有效地结合,为此民主德国制订了长期的发展方案。

  经过长期的努力建设,民主德国建起了先进完善的科技体系,到1989年,已有六个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科研机构,其中以民主德国科学院为代表,另外还有农业科学院等政府部门所属科学机构,以及设于全国53所高校的共900多个科研机构。此外,在工业部门的200多个联合企业中也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全国在科研领域中的工作人数1970年为12.71万,到1988年已达到20多万。基础研究是民主德国科研发展中的重点。全国各方面科研力量中50%集中于此,而研究工作的主要领域又集中于经济方面。为大力发展科技,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经费。1971年至1975年,科研经费每年平均支出50亿马克,约占国民收入的3.9%;1976-1980年平均每年支出63亿马克,约占国民收入的4%;1981年到1985年,科研经费收入达到了75亿马克,占国民收入的4.6-4.8%。到1987年,科研经费投入120亿马克,比60年代增长了3倍。以这样的完整的科研体系、强大的科研队伍与大量的科研经费为保证,民主德国的科研成果与科技发展层出不穷。

  1971-1975年申请专利的科技发明为22971项,而1970年时仅有4500项。至1980年,发明专利已有26741项。1981-1985年又猛增到了49780项。科学技术方面,民主德国尤其重视发展微电子、计算机、新材料生物工程,核能和微光等高技术,以及广泛推广应用能大量节省人力的自动化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技术。80年代大力发展了“长特-卡姆”工作台,到1987年底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和生产工作已达到了4.37万台。到1988年底,增至73489台。结果,生产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制图、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倍。微电子技术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末,民主德国投入使用的电子计算机共有13.7万台,工业机器人9万多个,办公和个人用计算机极其普及。每年约有200多种新工艺投入使用,50多种新产品投入市场,产品更新率达30%以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