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兄难弟
德国和日本共同崛起于19世纪中叶,自此开始了那漫长的相似的历史进程,成就与误区交织成它们的命运。更有甚者,在第二次大战前夕,两国凑到了一起,彼此成了难兄难弟。
◆逆境出枭雄
1868年8月27日(阴历),睦仁天皇即位,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代。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厅加冕,改称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诞生。它们同属于第三代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第一代当属英国和荷兰,第二代为法国和美国,现在德日与俄国也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行列。
德国和日本与俄国不同,它们是在逆境中崛起的。普鲁士王国兴起时,四邻都已十分强大,唯它的国家尚四分五裂。日本闭关锁国百年计,为西方列强所冲击,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上层阶级的战争,一个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一个结束了封建割据的状态。同时,国家虽然统一了,但仍然属于后进国家。这种起点决定了德国和日本的国家特征和历史进程。它们不是依仗革命来重建国家,而是以开明阶级自上而下改革实现历史转轨;它们依仗武力实现目标,又依仗武力来统治,因而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它们不能像先进国家一样自然地渐进发展,而必须在国家扶持下走非常之路;统治阶层的历史局限性与新性资本的劣性臭味相投,变得更富侵略性。德国和日本的共性并非民族特性所赋予的,而是这种历史状态所产生的。
的确,日本还没有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只是因为历史的巧合罢了。其时,德国真的是与英法俄等列强展开生存竞争,而且德国在欧洲势力范围内没有“生存空间”以供“开拓”了——我们知道,世界经济还没有成为今天这样的自由化经济时,每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的崛起都拥有一大片上帝“赐予”的“野蛮”土地供他们去开拓。然而,日本却不同。它不仅力量不够充足,而且隔海就是还未瓜分完毕的亚洲大陆。实际上,日本的贪欲像德意志帝国一样是无底洞。
◆狼狈为奸
第一次世界大战令德国急刹车,偏出了它的历史轨迹,日本则依然沿着旧轨进行“第一次远航”。
日本的体制多少符合垄断的性质,继续推动经济的发展。德国在恢复了自由竞争经济的情况下,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然而好久不长,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推枯拉朽般击溃了两国经济。德国放弃了魏马共和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实际上同第二帝国一脉相承。同时,日本也在旧路上走得更远,军国主义体制进一步加强。它们像饿狼一般躁动于亚欧大陆两侧。
赤裸裸的利益将它们吸到了一起。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要侵略扩张,决心重新瓜分“腐朽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争夺“生存空间”。于是,东西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恶狼也结成把兄。最后,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恶狼之间没有友谊,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它们不仅不能共同行动,而且内部勾心斗角。德国出于一己之私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在苏联攻击德国时也按兵不动。它们注定要毁灭,只因为它们积恶甚多。它们是恶之花,逃脱不了灭亡的厄运。
◆共创奇迹
德国和日本战败投降,却都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固然,各有各的具体原因,各有各的经济战略,但是其共性却是可以总结的。
德国和日本都经过了“民主改造”,转入了常态的社会运行机制中。这是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德国建立了良性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日本则保护内部市场,保持东方特色的企业制度,保证了内部经济的活力。德国是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日本则以贸易立国——开放的世界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为此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美国“救世主”起了不小的作用。美援对经济的启动,市场对开放经济的发展,核保护伞提供的稳定,是德日经济奇迹的重要条件。
德日走上和平发展之路,搭西方“便车”,减轻了军事负担,集中了精力和财力发展经济,可谓因祸得福。
◆联手进军安理会
而今,两极格局终结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在新格局下,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变得密切了。
在冷战时期,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比起同美国的关系来,不可同日而语。世人对它们的关系很敏感,它们也似乎忘了昔日的情意。而今,它们加强了合作。德国制定新亚洲战略,以发展同亚洲大国的关系为重点,自然不会忘记日本。日本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积极促进较为冷淡的欧日关系发展,尤其要加强同德国的合作。它们都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正在积极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的确,拥有这样的席位就意味着国际社会承认一个国家的世界大国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的缔造者们基于国际政治的现实,依据大国外交原则赋予五大国以否决权,既责成它们为世界和平负责,又让它们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德国和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大国俱乐部的成员,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与之相称的实力,而不是因为它们能够积极地对世界和平发展负特殊责任。《联合国宪章》中还包含了针对它们的敌国条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