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局势平静了近两年,尼堪知道迟早会有一战,可是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
他以为明军至少要将朝鲜人训练个三年时间,积蓄足够的力量,才会反攻汉城,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一时间,尼堪站起身来,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皱着眉头思索。
谢迁提前打破平衡的局势,肯定是因为大清主力都集中了北京,准备西征准格尔,明军便故意到朝鲜捣乱,牵制大清西进。
想到这里,尼堪停下步子,忽然说道:“不要管明军的动作,外面的军队能撤回汉城,便撤回汉城,不能撤回让他们就地抗击!我们死守汉城,一个士卒也不许出城!”
刘清泰听了有先担心道:“王爷,开城也不管吗?一旦开城被占,汉城就成孤城了!”
尼堪重重点头,沉声说道:“不要管,只管守住汉城,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关系。我们一万多精锐,紧守汉城,等他们来攻,咱们只要坚持到朝廷西征结束,骑兵回援,谢迁就只能再次下海,失去的城池,都能轻松拿回来!”
联军四处攻击伪军,汉城的尼堪却不为所动。
明军并没有将汉城的清军引出来,谢迁随即只能按部就班,扫荡汉城外围,然后集合人马扑向汉城。
汉城城头上,清军士卒正在往城上搬运箭矢和滚木,城墙之外的原野上,忽然一面大旗出现,无数士卒紧随在大旗之后,列队而进,浩浩荡荡的向汉城而来。
“咚咚咚……”汉城内警钟声顿时响成一片。
第1065章 满清出击
准格尔的突然进攻,搅动了天下风云。
长城沿线,烽火连天,金国北方陷入战火之中,关中男儿与蒙古人在长城上进行激烈的战斗。
金国在四川战败后,战兵已经只有十五万左右,而这些兵马又有五万放在汉中不能动,两万多人放在潼关一线也不能用,能够投入到对抗准格尔蒙古的人马大概只有八万人。
这就预示着金国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战胜准格尔蒙古。
金国在河西和长城一线陷入苦战,南明方面又顿兵上庸,收取青海南部,对金国落井下石,使得金国的局势越发被动,豪格只能再次亲征,前往嘉峪关御敌。
面对准格尔二十万大军带来的强大压力,以及南明的落井下石,豪格感到了极大的危机。
金国也不是一味的硬抗,在大军于长城抗击的同时,豪格也学起了刘邦,派人联络巴图尔珲,许以钱财,希望准格尔退兵。
此时,被金国给予希望的满清朝廷,已经在北京集结了八万大军,这几乎是大清所有的铁骑。
人马虽然集结完毕,可是多尔衮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明朝在淮河一线增加兵力,使得多尔衮不敢全力西进,而朝鲜方面,明军和朝鲜军队,发动反攻,将尼堪围在汉城,救是不救,多尔衮也举棋不定。
除了这两件事之外,还有一件大事情,也让多尔衮十分不安。
阿济格被明军所杀之后,多尔衮就更加依靠多铎这个兄弟,本来这次西征准格尔,多尔衮已经准备让多铎挂帅,可是不想还未决定出兵,多铎却染上天花,一病不起。
北京紫荆城,多尔衮的府邸,多尔衮与代善对坐在大堂两边,大堂上方挂着一副地图,满达海的长子常阿岱站在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摄政王,准格尔部聚集的区域,主要在阿尔泰山之南,天山之北的广大区域。”
说着,常阿岱用木杆画了一个圈,“准格尔部的聚集区域,又主要分为两片,一部在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附近,这里牧草肥美,是巴图尔珲的本部所在,大概有十万帐,生活在此。另一部分在天山北麓的盆地内,大概也有五六万帐,此外就是散居各处的一些小部落,如同辉特等部,就散居在塔尔巴哈台山的牧场!”
常阿岱又将木杆指回乌伦古湖,“这次准格尔部南征,每帐出丁一人,青壮大多随着巴图尔珲南征,留下的人口有几十万,但是能战的蒙古人却不多,我大清猛扑过去,这几十万人口,还有百万牛羊,都将属于我们。”
为了对付准格尔,满清下了不少功夫,派遣了大量密探摸清漠西的情况,同时又重金收买了一些小部落的首领,使得满清对于准格尔的游牧之地,打探的一清二楚。
代善咳嗽了一下,他的身体也已经不太利索,本来说好了这次由多铎出征,可不想多铎却重病不起,最后还是只能他这把老骨头上阵,为大清乘风破浪。
代善听完,点了点头,“准格尔部主力已经与金国激战一月有余,再拖下去,恐怕金国便真的顶不住了。现在既然已经摸清了准格尔的牧场,本王认为可以行动了!”
多尔衮微微颔首,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是关键明朝方面的动作却让他有些不安,无法没有顾忌的西征。
“据徐州马光辉的禀报,南明在淮南屯军十五万,五大都督之一的戴之藩已经前往淮安坐镇,明军时常跃过淮河挑衅,使得南线压力大增!此外尼堪现在被困汉城,谢迁纠集近三万人马,日夜围攻,使得本王暂时无法下定西进的决心。”
代善听了多尔衮的话,沉默了一会儿,明朝的举动确实令人担心。
“王彦那厮多半是知道了我大清将要西进,所以才故意搞这些动作,想要牵制我大清!”拿着木杆的常阿岱,见多尔衮犹豫,心中有些焦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