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年事以高,多铎身染重病,多尔衮的身体也不太行,满清老一辈,开始凋敝,而尼堪、常阿岱这样的少壮派,逐渐走上了满清的政治舞台。
年轻人火气大,有冲劲,攻击准格尔明显是壮大大清的大好时机,在他们看来怎么能因为明朝的牵制,便放弃呢?
多尔衮看了常阿岱一眼,知道他的想法,但作为大清的掌舵人,他必须考虑全面。
“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不管南明意图如何,十五万大军屯在淮河一线却是事实,我们如果不警惕,牵制就可能变成真的进攻。万一明朝从淮河、南阳同时出兵,而我大清全无准备,极有可能将我们赶到黄河之北,所以不得不防!”
代善老臣谋国,行事比较稳重,他微微颔首,显然比较赞同多尔衮的顾虑,可是西征之事却也不能拖,不能被明朝束缚手脚,影响大清的国策。
代善沉吟了下一下,“蒙古人平时为牧民,战时则为兵,与我满人一样,几乎全民皆兵。如果要征讨,自然不易,可是现在巴图尔珲带走了绝大多数青壮,本王估计留在牧场的青壮不会超过三万人,这就是我大清的天赐良机。我们八万精骑,大可留下两万人在北京,防备南明的进攻,六万大军直扑准格尔,应该没有问题。”
说着代善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至于朝鲜方面也不用太过担心,朝鲜军队的战力,本王知晓,尼堪有一万精兵,凭借汉城而守,坚持半年都没问题,待我大军灭了准格尔,再回过头来,轻而易举就能将朝鲜这个跳梁小丑,再次赶入大海!”
代善数次征讨过朝鲜,每次都是势如破竹,没有一次是例外。
在他看来,朝鲜十万人,也未必是一万清军的对手,尼堪在朝鲜两年时间,如果几个月就被朝鲜人赶出汉城,那他这个郡王也就不要当了。
多尔滚点了点头,有两万骑兵监视南明,明军要是敢跨过淮河,这支骑兵足以承担切断明军粮道,拖延明军的进攻的任务。
至于朝鲜方面,多尔衮到是还有些担心,明将谢迁也算是有名之辈,尼堪在汉城能不能坚守一段时间。
常阿岱见多尔衮还在犹豫,随即说道:“摄政王,再拖延下去,金国可能就认输了,到时候豪格给准格尔送上财货,求准格尔撤兵,我大清就丧失天赐良机了!”
第1066章 血战瓜州(上)
车臣领着六万人马进抵瓜州城之后,开始了一次迅猛的进攻,可是没有想到遇上金军抛射的震天雷,负责攻城的辉特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瓜州城下壕沟纵横,鹿角遍布,蒙古人准备不足,未接近城墙就被金军打退。
这让车臣火冒三丈,认为辉特部没有尽力,可是事实上他也知道,这次失败是因为他们准备不足,有些轻敌才攻击失利。
他之所以训斥辉特部,主要还是因为他发现瓜州可能不太好打,将会影响他与父亲巴图尔珲台吉会师,影响到父亲对他的看法,所以把气撒在了辉特部身上。
伊克明安对于车臣的训斥,也很委屈,是他说要用迅捷猛烈的攻击,来展现准格尔无可匹敌的气势和战力。
他急于同巴图尔珲汇合,见孙可望不降,立刻便决定进攻。
蒙古军准备不足,器械不全,他奉命进攻结果失败,责任怎么能怪在辉特部的头上。
进攻失利之后,车臣也见识到了瓜州完善的城防,蒙古人虽有六万人,可是只能马上称雄,攻城战还真是有点欠缺。
车臣知道攻陷瓜州,还是需要足够的器械。
好在蒙古人从铁木真时代开始,就喜欢抓捕工匠,然后编成匠籍随军行动,帮助大军打造各种器械。
准格尔作为蒙古的一支,也收罗了不少的工匠,只是他们的动作慢些,还在后头。
进攻失利之后,车臣只能一边等候工匠,一边老老实实的推着整车的泥土去填平壕沟,清理城前的拒马和鹿角,以便下次攻击时,蒙古大军能够迅速冲到城下,同时也方便攻城器械通过。
城头上的金军见蒙古人开始填壕,自然不会客气,城上的火炮齐射,直接往城下招呼,不过蒙古人赶制的填壕车却十分坚固,车上的甲板上都盖了两层皮革,铁沙炮打出的沙子,城上射来的箭矢,还有铳丸都很难击穿,只有大炮和城后抛出的砲石击中才能砸烂。
城上的火炮和城墙后的砲车毕竟是少数,震天雷这样精贵的东西又不能用,瓜州城上火炮和砲石齐发,但还是架不住蒙古人的填壕车众多,城上的守军便眼看着城外的深壕被填平,鹿角拒马被清开,蒙古人逐渐清理出了一条直接进攻城池的道路。
在护城河被逐渐填平时,赶到的蒙古工匠,也开始在营地里大造器械。
瓜州城上的金军将领,眼看着壕沟被填平,蒙古营地里一个个巨物高高耸起,便告知手下士卒,要准备拼命了。
蒙古人刚开始兵力城下时,那铺天盖地的气势,确实将瓜州守军吓得不轻,可是随着第一次攻击的虎头蛇尾,加上连日来蒙古人填壕,被他们打死了不少人,他们心中便渐渐没有了对蒙古人的恐惧。
这日清晨,城上的将领向孙可望报告,说蒙古已经填平了三条壕沟,将北城前的鹿角拒马清理干净,近几日就可能攻城。
孙可望正与虞胤在铁器坊视察,这里正加班加点的生产震天雷等火器,每制造出一箱,便立刻运到城墙后摆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