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吴克善心情顿时又好了起来,“好,我明天就召集部众,再邀漠南几部一起东征!”
布木布泰见此忙将汤端起来,“都凉了,哥哥快喝了!”
她建议去打沈阳,确实是蒙古时下最好的选择,不过布木布泰也有她的私心,她听说关外还有不少满人被明朝奴役。
如果蒙古打下沈阳,或许能救出不少满人,那福临就能收拢一些人手,有些自保的能力,不用寄人篱下。
明共治六年正月,辽河两岸被白雪覆盖,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
沈阳城孤零零的做落在千里无人的雪原上,大雪覆盖了旷野和城池,大地银装素裹,显得有些苍凉。
这个时候,城池和村落外,几乎都已经看不到人在活动,只有极少靠着狩猎为生的猎户,还有城内的集市,还有些人在活动。
在辽河平原上,还散布着五十万左右的汉民,这点人还没江南一个县的人口多,但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却是一省之地,地广人稀的程度可想而知。
人是群居动物,这些人主要分布在沈阳城周围,因为只有沈阳才有集市,他们才能换取盐、铁、棉布等生活的必需品。
这时外面的世界一片寂静,但是沈阳城内的集市,却还比较热闹。
许多生活在关外的汉人赶着大雪橇过来,还有北边的女真部落,也会偶尔来这里交易。
在集市上,散落在广阔的辽河平原的村落,一般会派遣几名汉子,用骡马拉着村子里种的豆子,还有捕杀动物的毛皮,来到沈阳城交易。
豆子是关外主要的作物,能吃能榨油,沈阳城内有南方的商铺收,等开春了就用船运到南面去,毛皮更是关外的特产,一件上好的毛皮,在南方能换几两银子,要是运气好,弄到极品的貂皮,那一年都不用愁了。
此时,辽东巡抚张家玉,就站在了集市中,听着商铺前的关外汉子讨价还价,还有喊声、笑声、吆喝声,心中不禁有些高兴。
他很喜欢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景,看着百姓安居乐业,治下百姓能够好好的生活,他内心很充实,觉得他做的很有意义,能让他从政治斗争失利,被发配苦寒之地的苦闷中走出来。
他是拥唐派的干员,在南京事变中被拿获,于大牢中关了一年多,经过苏观生、堵胤锡等人的周旋和求情,最后得以从轻发落。
王彦与张家玉是同科之人,张家玉是进士,王彦却没考上,他知道张家玉的能力,两人又有些旧情,所以便将他发配到了关外来做巡抚。
不过说是巡抚,其实管的人还没江南一个县多,只是名头大些。他从大省臬台的位子,到沈阳来,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刚到沈阳时,城内被朝鲜军破坏,尸体都未清理干净,张家玉心头还是非常失落,但经营一段时间之后,成绩慢慢出来,他才慢慢摆脱政治斗争失败的阴影。
这时他正在几名属下的陪同下,了解行情,不能让商户胡乱开价,损害辽民的利益,只有辽民能在关外生存的好,才能吸引关内之人移民,充实关外的人口。
他们沿街查看,至正午时分,一名年轻的军官,却忽然纵马过来,看见他后当即下马禀报道:“抚台大人,侯爷请您回衙,蒙古人杀过来了。”
第1252章 兵临沈阳
沈阳城被朝鲜军抢城了一片白地,城中的宫殿和所有的建筑,几乎都被烧毁。
现在城中可以算是百废待兴,一切从零开始。王某人名落孙山,张家玉却高中进士,他还是很有些能力的。
他到了沈阳之后,先不急修府衙,而是在一片白地中建起了集市,然后派人从江南找来商号,运来大米、盐铁、茶、棉布,让他们换取辽民手中的豆子、山参和毛皮,另沈阳城恢复了生机。
不过集市建好了,衙门和其他的建筑,就简陋许多,城中的明军至今还住在帐篷里。
巡抚衙门坐落在满清的皇宫遗址上,就挂了一块匾额,其实还比不上一个县衙,就是个土房子而已。
张家玉领着几人匆匆回来,便见衙门前不停的有人进出,他走到门口,小吏当即迎接上来,急道,“抚台,高苑候在院内等候。”
张家玉随即挥了挥手,直接走进大院,便正好看见谢迁坐在一个石凳上,与几明将官说话,他看见张家玉进院,连忙起身,拱手急道:“张抚台,您可算来了。蒙古人顺着辽河南下,三司的官员赶快避一避吧!”
“蒙古人还敢进犯我大明?”张家玉有些意外,“来了多少人,现在到哪儿呢?”
“我也没想到他们这么大的胆子,我朝大军未去扫灭他们,他们居然来进攻我们了,真是胆大包天。”谢迁道。
他顿了下,接着说道,“不过军情不会有假,北面监视科尔沁的庆云堡、正西堡已经被蒙古人攻下,并且洗劫一空,他们现在正朝沈阳而来,大概有四万多人。”
四万大军,这让张佳玉有些心惊,身边的不少官员,纷纷有些惊慌起来。
谢迁当初在朝鲜损失了大半兵力,因为他是鲁王派系,所以人马一直没有补充,只有不到万人。
虽说明朝光复北方之后,准备重新招募北兵训练,补充他的军队,但是时间尚短,还没有实行。
眼下他一万人,沈阳只有四千人,其他以局为单位,分布在北线、辽西走廊、还有朝鲜边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