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抬起头来,抱拳再次礼道:“父亲,今日孩儿并非以大明臣子的身份来见您,而是作为郑氏的一员,来请父亲回心转意。”
郑芝龙闻语,脸色稍缓,又重新坐下,然后指着一旁的椅子道:“你先坐下,今天我到要看看你这个逆子要怎么说服我。”
郑成功见郑芝龙愿意听他劝说,心中微微一喜,坐定之后,遂即说道:“父亲手中掌握大拳,事关朝廷生死,不可轻易转念。以孩儿看来,八闽多山,不比北方,清兵骑兵可以任意驰骋,父亲手握十万大军,完全可以持险而守,清兵虽众,但绝对进不了仙霞关。楚国公能在湖广大破勒克德浑,歼灭满清两旗,杀伪王耿仲明,父亲为何不能?除此之外,我郑氏纵横大海,银钱充足,清兵即便攻入,父亲亦可凭借数万精兵,千艘大船,纵横海上,何须降清耶?”
郑芝龙闻言,却不以为然道:“你这是小儿妄谈之语,不知天下大势。弘光朝廷立于南京时,有天下半壁,五大强藩,兵力地盘远多于我,而长江天堑之险,岂不胜于八闽诸山呼?昔日弘光朝不能据敌,杭州潞藩不能据敌,浙东鲁藩不能据敌,何况八闽一隅!王士衡虽然厉害,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必被清廷所败。而入海之举,更是无稽之谈,我郑氏经营数十年才有今日之成就,难道你让我再入海做海盗?”
郑成功听郑芝龙之语,完全是死心塌地的要投降清兵,不禁有些急道:“父亲何故以为大明必败耶?父亲只看到清军兵强马壮,却不见其以小临大,原是寡国小民耶?其族不过二十多万,而我大汉人口万万,今满清一时得利,却不能久持也!我朝之所以一败再败,实因文臣弄权,派系相争,流民为祸,然当今天子圣明,除党派,惩贪腐,联流民,弊端俱除,此大势以变也!况清廷毫无信誉可言,潞藩轻信,已同安宗皇帝会同十余藩王,被斩于市,越国公方国安轻信,亦与其子被杀,此无信之蛮夷,父亲如何能轻信耶?”
郑芝龙闻语,一阵沉默,半晌后才道:“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摄政王以重爵重利招我,就必会以礼待我。我若信你之言,与强清争锋,一旦失利,便真如方国安矣!我投清,亦是为了郑家,甚至是为了你,你不用再说了!”
郑成功见郑芝龙如此说,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怒气,“父亲如果真为了郑氏,为了我,更加不能轻易投清。今明清大战与湖广,楚国公与清兵交手,未有败绩,这次极有可能再次大败清军,而一旦湖广取胜,江南亦唾手可得也!若大明得以中兴,父亲如何自处,我郑氏又如何自处耶?”
“大明如果中兴,我便更加要投降清廷了!”郑芝龙闻语,却眯眼道:“大木,你还是太年轻啊!我与清廷勾结之事,隆武帝已经知晓,他登基以来,我对他亦多有牵制,甚是无礼。你也说天子英明,那我要问你,这样英明的天子完成中兴之后,会容的下我,容的下我们郑家吗?”
郑成功闻语,顿时大惊失色,他这才明白,就算他说的再有道理,郑芝龙也不可能回心转意了。(欠一章)
第275章 汉中战事
去岁年底,贺珍与孙守法,纠结七万义军围攻西安,声势一时鼎盛,清廷的陕西巡按黄昌胤都向义军投降,但清廷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却据城扼守,急请固山额真李国翰领兵来援。
一时间,义军与清军在陕西发生会战,双方大战于西安西郊,义军虽然人多,但却没有清兵精锐,苦战几日,于正月初五被清军击败,刚投降过来的黄昌胤为清兵捕杀。
同月二十五日,义军连营数里,攻打乾州,再次被清军铁骑袭营,死伤惨重。
此后,清廷为了稳定西安的局势,又派遣定西大将军何洛会等部,进入陕西,清军的势力不断加强,而义军却损失连连,已经无力光复西安,只得退回汉中。
时间到了六月,清廷将吴三桂、阿济格调去攻打襄阳,但肃亲王豪格,却领着满州正蓝旗,蒙古两红旗,以及大批绿营进入陕西。
大散关,乃是从关中进入汉中的要道,但应为废弃日久,已经不如当年全盛之时。
关上残破的日月明旗在风中猎猎,关下数万清军连营,杀气漫天。
在关内的一处院落里,秦王、贺珍、孙守法等一众义军将领面色阴郁。
孙守法道:“大将军、清兵攻打甚急,汉中怕是守不住了。既然楚国公邀我等入楚,又要为大将军请封侯爵,将军为何不愿意退入楚地,暂时避开清兵锋芒呢?”
陕西义军虽然抗清,但成份却十分复杂,孙守法原来是大明朝陕西副总兵,大顺军占领西安后,他便退入终南山中,拥戴秦王的儿子为秦王,继续抗击顺军,等清兵入陕,他又接着抗击清兵,对大明可谓忠心耿耿,王彦相招他自然服从安排。
贺珍却是大顺将领出身,他反清之时,自称奉天倡义大将军,用李自成用过的头衔,以示继承李自成的事业,对大明没有多少感情,只是大顺时日尚短,号召力实在不如大明,他才与孙守法联合,拥秦王,奉弘光年号。
汉中之地,贺珍经历多日,已经视为自家地盘,他如何能够轻易放弃,而且他在汉中是大将军,到了湖广,就得如同李过、高一功一般,成为王彦手下部将,受人节制,怎么看也不如在汉中自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