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修四库全书,是为了什么?便是将天下间,所有对满清不利的东西,统统删除,统统改写,张献中只是一个背锅之人而已。
雍正四年,大学士查嗣庭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出题目“维民所止”,源出于《诗经·商倾·玄鸟》。
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住的,有爱民之意。
这个题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规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
雍正见此那还得了,连忙让人把查嗣庭抓来,直接腰斩,族人全部被流放。
另一间事情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叛乱,乾隆摆酒庆功,一汉官见清兵大败回部,有感而发,吟诗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帐中宴请,本来气氛热烈,听他吟了这两句,顿时就冷了下来,乾隆脸色更是差到极点。
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清不就是胡马吗?
那汉臣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跪下,将官帽放到一旁,直磕得额头破裂,血流满面,才得免。
幸亏这诗不是他所写,不然也得死,然而他即便不死,也被消极为民,永不录用。
乾隆在位时,清廷已经统治中华将近百年之久,但清廷统治者还是这般模样,那清初之时,篡改史实,也就一点也不稀奇。
此外还有“清风不识字”之类,数不胜数,满清文字狱如此之盛,容不得半点对清廷不利之言,他们写出来的史书能信吗?
以前传的很凶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没有找到,如今张献忠的圣谕碑却被挖了出来,七杀碑也以确信为谣传,实为“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其实只要认真想想,张献忠这样的人物,能傻到屠川吗?他从湖广转进四川为啥?取成就帝业的根基啊,他能傻到屠川?
张献忠战死于顺治三年底,而清兵在顺治十六年才攻下渝州,此外刘文秀亦数次经略四川,也就是说在张献忠死后的十三年里,南明还在于清兵在四川作战,如果张献忠屠川,那清兵就只能和鬼魂打仗了。
大明朝时,四川人口过千万,到顺治十九年,人口只剩九万多人,大西军有没有杀人?肯定杀了,农民军的特性,便肯定要杀地主,杀勋贵,这点可以参考本朝,但说屠川,那便是无稽之谈。
大西兵一百二十个营,二十多万众,得多少百姓才能养,算算便知。
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底建立大西,如今已是隆武二年六月,他经营蜀地已经将近两年,蜀地基本大定。
四川乃是天府之国,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蜀汉得此而鼎足,张献忠得了此地,自然要再次进取,他首要的目标,便是北面的汉中,所以他对手下之人言:“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闻闯王遣马爌守汉中,爌庸才耳,若不早取,他日易以能人,则难图也。”
弘光元年,六月间,张献忠便派遣大军北上,攻打汉中,可惜为当时投降清廷的贺珍击败。
严起恒举着使者节杖,出现在剑阁时,张献忠正在梓潼,于是连忙让人将其带来。
汉时张骞持节杖出使西域,苏武拿着节杖牧羊,让的代表汉使的节杖,深入西域诸国人心,此后凡见节杖,诸国便知汉使到来,无不拜伏。
西域诸国,北面的匈奴,看见手持节杖无比威风的汉使,心中仰慕便也学了过去,将节杖视作权利的象征。
此后汉逐匈奴于漠北,北匈奴西迁,与欧洲人相遇,节杖也被带到欧洲,逐渐演化为权杖。
古时候,汉使持节杖,无比威风,但严起恒却没有受到古汉使的待遇,他几乎是被士卒压到梓潼。
此时严起恒站在张献忠行辕之外,他被士卒带到辕门前,便看见两排精锐高大的大西士卒,分立两旁,手中长刀相交,凶神恶煞的挡在他的身前。
第277章 大西皇帝张献忠
严起恒看着身前威武的大西军,看着那明晃晃的战刀,身为文臣的他多少有些紧张,不过张献忠既然把他从剑阁接到梓潼,就不该有什么加害之意,想必只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压压他的气势而已。
想通这一点,严起恒心中稍定,再看着眼前凶神恶煞的甲士时,心里就不在有什么惊恐。
这时他不禁先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高高举起节杖,口中大呼道:“大明朝楚国公使大西王~”
他一边呼喊,便一边用节杖拨开身前的长刀,一路闯到过张献忠布下的刀阵,来到大堂之内。
此时堂内当中坐着一皮肤黝黑,长须过胸的威严男子,想必就是大西皇帝张献忠,而他的两侧则各坐数人,那必然就是左、右丞相,以及六部官员。
严起恒来到堂上,遂即作揖一礼道:“在山阴严震生,奉大明楚国公之令,参见大西王!”
“啪~”严起恒刚刚说完,坐在左侧首位的一名中年男子,便一拍座椅,站起身来,双手相上一拱,行一礼,而后怒指严起恒道:“大胆,吾皇乃大西天子,尔怎么不拜?”
张献忠与堂内之人,俱是眯眼向严起恒看来,想要知道他如何作答。
严起恒见此,却微微笑道:“我乃明使,非尔之大西之臣,何须拜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