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调兵遣将,早惊动了漳州清兵的统帅佟养甲、李成栋,早在清军密探从厦门传回王彦与郑成功会面的消息时,李成栋就预感到事情不对头,及至一月底,清军的细作探到明军,在广京大规模调动,粮食、器械开始运往潮州,李成栋就据此判定,王彦这是要揍他了。
去岁李成栋本来和王彦打的火热,每月都有几封书信往来,只是王彦开出的条件,李成栋并不满意,加上王彦以前只是他下面的一个千户,现在高出他那么多,他心里就难免有些不平衡,等清廷为他抬旗之后,他就断绝了与王彦的书信往来。
张存仁让他辅助佟养甲镇守漳州,他心里就一直担心王彦怒他,要挥兵打他,现在确切的消息传来,这位清军大将就有点寝食难安了,他一面告诫部下,严防死守,一面火速向闽浙总督张存仁报告,请求从福州、泉州抽调清军进入漳州府。
福建一地,对于清廷来说,其实比较尴尬,因为赣地没有像历史那样被清军控制,所以福建实际上是,被江西明军、广南明军、外加郑成功三面包围。
如果清兵在此驻扎十多万人马,道也不惧明军包围,但偏偏福建八山一水一分地,产出的粮食,不足以养十多万兵,清廷又没有做海贸的经验,所以福建要驻重兵,就得从江南运粮,但这无疑又会削弱江南的力量。
洪承畴现在自己屁股底下还一堆屎,江南的问题还没解决,哪有时间管福建。
从战略上来说,福建被三面包围,已经处于劣势,但清廷好不容易诱降了郑芝龙,得了福建一地,现在虽有些鸡肋,但却不能放弃。
张存仁之前被王彦打得大败,搜刮来的百车金银,全被王彦夺去,让他是又恨又忌惮,他看了李成栋的密报,心里担心,怕仅依靠漳州府的清兵,要挡住王彦和郑成功的夹击,恐怕不容易。
一时间,他只能快马将消息,传到江南,称王彦东征已经不可避免,让洪承畴想法拨点援兵过来,或者打打江西,不要让万元吉、金声恒入闽北,威胁福州。
消息传到江宁时,正碰上洪承畴纠集十多万人马清剿太湖陈子龙,拿里腾得出手去支援千里之外的福建。
去岁年底,多尔衮敏锐的察觉到,八旗入关之后,实力有所衰退,不再能像入关之初,几路大军同时出击,多线开战,于是定下先伐蜀中,再攻楚赣的国策。
洪承畴作为谏言之人,他的任务就是安定江南,防备楚赣明军,恢复生产,为清廷提供粮食和赋税来源。
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首先要确保江南太平,所以洪承畴回到江南之后,就与南下坐镇,重新掌握兵权的多铎,制定了十万清兵会剿太湖的策略,决定先拔掉明朝在江南的这颗大钉子。
江南这边正准被大干,哪有功夫支援福建,不过如果福建清军被王彦打得血崩,让明军不仅战据漳州,还一举收复八闽全境,那么明清局势又会出现大变化,浙江就会受到巨大威胁。
鉴于这种担忧,洪承畴最后还是决定,让原本准备南下围剿四明山义军的谭泰领不到两万人,入闽协防。
第446章 大祭
越秀山上的忠烈祠,开工已经有数月时间,大量的民夫、工匠在此劳作,不仅在几座山峰上建了大殿、阁楼,山上原本就有的镇海楼等建筑,也进行了修复和完善。
越秀山风景秀丽,登山而望,可以直接看到宽广的珠江,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是文人墨客常来聚会游玩的好地方。
此时建了几个月的忠烈祠,终于即将完工,广京人也异常期待。
请忠烈入祠,朝廷将要举行大祭,楚国公也要在祭祀之后,领兵东征,凑热闹,观礼的广京人,一大早就涌向了越秀山角。
这次东征,一共调集了四万大军,不可能都参与誓师,王彦也不厚此薄彼,每部抽调一些精锐,来到越秀山下,没能参战的几镇人马,主将也带着百来人,过来接受皇帝和王彦本人的训话。
场地设在越秀山角,六杆大棋,分别代表着五忠和督标六部人马,军队用过早饭,各部人马陆陆续续的抵达。
请忠烈入祠,朝廷的大祭,要到午时才开始举行,但此时占地数十亩的空地上,数千士兵在各自大旗下站好,周围则围上了数以万计,赶过来看热闹,观礼的百姓。
这时场地内外,无论士卒还是周围的百姓,都在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士卒们是在为自己营中的武将助威,百姓们则完全是凑凑热闹,但他们人多,呼喊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全城可闻,蔚为壮盛。
人们置身于人海和直冲霄汉的声浪之中,再加上校场上精彩的比斗,就越发的激动,越发的声嘶力竭的呼喊。
这样的景象,可不多见,追溯到上一次,还是清兵围城,唐王以监国仪仗巡城,全城一起爆发出震天的呼喊。
越秀山传出的动静,使得城中原本等到了午时,再过来观礼的人,也开始出门,不少大户家的妇人、小姐,也坐着马车前去观看,何枝枝同许嫣嫣自然也在家人的护卫下前往,凑凑热闹。
此时在校场,一员战将,名唤陆士逵,使一杆长枪,将一名斗了四五合的将领扫落下马,然后高举长枪,在校场上纵马驰骋。
“忠勇无敌,忠勇冠军~”
五忠军内部,也有争斗,毕竟六部人马,王彦不可能一碗水端平,而内部的竞争,也使得各军能够,相互促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