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顿时一阵哄笑,冯铨难免脸上无光。
吕宫出师不利,脸上一红,他见那池塘,马上又出一联,“点水难掀千层浪。”
他这是说,夏完淳年纪小,能有多少本事,掀得起什么风浪,也是暗讽明朝丢了大半江山,现在这点地已经不能有什么作为。
吕宫出完这一联,颇为自得,谁知夏完淳马上对道:“一火能烧万重山。”
钱秉镫见夏完淳从容应对,大长明朝威风,不禁哈哈大笑,招呼众人进入大堂。
众人在堂内坐定,冯銓便与钱秉镫交谈起来,大意便是希望能与高级别的大明官员交谈。
满清的目的是用谈判来拖延明朝,许下极好的条件,来分化明朝,但这得有人和他谈,他才能做到,现在仅是两个小官,明朝根本不重视,那显然无法达到他的目的。
他最想见的自然是王彦,不过王彦现在地位很高,最近又封了郡王,不可能一开始就与他交谈,可王彦见不到,明朝至少也该派个尚书、大学士之类,能做主的来谈。
冯铨这边商议,吕宫却一言不发,堂堂大清状元,居然败在一个小儿的手里,他算把大清的脸丢完了。
吕宫急于挽回面子,恰巧这时天渐渐黑了下来,小吏进堂点了蜡烛,又罩上灯罩,他趁众人停下交谈,立刻抓住机会,见缝插针,立马又道:“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这表示他很不高兴,夏完淳见这厮没完没了,眼珠一转,便骂道:“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你~”吕宫拍案而且,怒气冲冲道:“少小欺大乃谓尖。”
夏完淳立即回敬道:“愚犬称王即是狂。”
这下大清状元险些被气得吐血,一旁的冯铨便有些忍不住了,说好的为大清长脸呢?
你这说好了出去打人,结果每次都打你,不太合适啊。
“消消气,消消气,今天就到这里了~”冯铨好心劝慰一句,趁输得不是太难看,收手吧,不然大清的脸都要丢完了。
吕宫两眼通红,却根本听不了劝,他刚得大清状元不到一年,今后风光无限好,要是载在这里,名声全毁了,今后还怎么混。
夏完淳也微微一笑,“对子只是消遣切磋,长音兄不用在意,我们还是要以谈判为重。”
切磋消遣?老子名声全毁在你小子手里了,吕宫强忍着火气,沙哑着声音道:“我在出一对,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哪个是先生?”
这幅上联乃是他这几日在驿馆苦思所得,自己都没想出下联,料定小儿对不出来,“你对吧!”
夏完淳出生于书香门第,三岁识文,六岁能诗,师从文坛泰斗陈子龙,十多岁就号称江左少年,才华不仅横,而且溢。
不过这对子,确实复杂,稻、粱、菽、麦、黍稷,要找对应,确实不容易。
吕宫见他皱眉,心头一喜,“怎么?对不上来吧。”
他话音未落,便听夏完淳笑道:“诗书易礼春秋,许多经传,何必问老子!”
吕宫顿时一口鲜血喷出。
一旁负责记录会议的书吏,立刻提笔,在宗卷上记上,顺带着准备回家后再写个揭贴~
第653章 红夷使清
大清状元被气得吐血的消息,因为一封揭贴,被整个广京的军民知晓,大涨军民士气。
广京文化鼎盛,不多久夏完淳的事迹就被文人改变成戏剧,评书流传出去,吕宫因此一病不起,暂且不提。
却说冯銓为了吸引明朝的注意,可谓煞费苦心,他在向钱秉镫提出大清愿与明朝“划江而治”之后,消息层层传达,终于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
虽然一部分大臣,认为建夷不可信任,但面对不战而得江南,这样的诱惑,还是使得不少人动心。
冯銓嘴炮一放,成功搅动了大明朝廷,负责谈判的人,也从正五品的主客司郎中钱秉镫,变成了大学士礼部尚书何吾驺,规格一下提高几级。
一时间,冯銓便繁忙起来,而大清状元吕宫,却一病不起,整个人消瘦大半,脸颊凹进去了,眼窝也陷了下去,就像是被人蹂躏过一样,一下苍老,完全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
在广京谈判时,江宁城也来了一波特殊的使者。
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到了顺治四年底,再过一个多月便要过年。
对于清廷江南总督洪承畴而言,顺治四年是极其不顺的一年。
路上失败,江上失败,最近海上也失败了。
浙江水师偷袭舟山,正遇郑氏战船北上,结果偷袭失败,反被爆锤。
这么一来,他从侧面打破长江封锁的计划便落空了,如今江面上的明军战船依然还在,而且随着闽地的郑氏战船加入,明军对与长江的封锁也变成了一个长期的战略,三家水师轮班,每家封锁一月,然后休整两月,牢牢卡主了清军的命脉。
这让洪承畴只得冒险从别处悄悄运送物资过江,长江千里,明军战船也只能控制几个关键点,他这个策略确实奏效,连续几次将米粮运到江北,又将江北的盐铁运到江南。
虽说因为不能走大运河,物品要走一大段陆路,提高了运输的成本,但只要能运,便已经是好事了。
只是可惜,这种背地里的运输,在十月间清廷内部六王内讧后,满清人心开始动荡,运输也变的不再安全,洪承畴最近两次偷运,都被明军水师半路抢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