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将这条放在第四,做幕僚、心腹的却要体察他的心思,其实四条的顺序,完全是颠倒的。
这一条,自然也复合楚党众多官员的利益,他们跟着王彦,自然也是希望有机会实行心中抱负,获取高位,立小皇子,确实是最佳选择。
顾炎武接着说道:“接下来,就是唐、鲁两王能不能够接受小皇子的问题。先说唐王,他是由拥唐大臣,苏、陈、万、顾等阁老,以及郑国姓、金声桓等几大强镇支持。拥唐派之所以支持唐王,第一是因为他们需要唐王来与鲁王抗衡,保证自身利益,第二是因为皇长子年幼,主少国疑,压不住鲁王、甚至桂王,所以才选择支持唐王争位。现在唐王、鲁王争斗不下,谁也无法压服谁,如果殿下支持皇长子继承大统,拥唐派的大臣,极有可能接受这个结果。”
王彦点点头,如果唐王登位阻力太大,拥唐派退而求其次,选择皇长子的可能还是很大的,只是这样一来,唐王必定十分不满,会记恨上王彦。
堂上的人并未反驳,王彦见此催促道:“鲁王呢?”
“鲁王连唐王都压制不住,殿下不支持鲁王,鲁王便肯定争不下皇位,可对鲁王而言,也绝对不会允许唐王登基。唐王春秋正盛,若登临大宝,政事上必然要亲力亲为,再加上朝堂上,已经有了殿下,那大明内部的格局就是,两强一弱,鲁藩便没有地方站,所以鲁藩一系,绝对会力争,不会退让。可要是皇长子登位,皇帝无法理政,朝堂上的格局就是一强两弱,只要殿下稍弱妥协,给鲁藩一系让出一些利益,当可达成妥协。”
现在的情况是,立唐王,鲁王不满,立鲁王,唐王不满,这两方都不能妥协的话,或许只能学北方的满清挑个年纪小,又没有实力的出来,然后让唐鲁两藩继续保持牵制和平衡,这符合王彦的利益。
王彦早已决定,但他也要统一楚党内部的意见,于是说道:“诸位以为如何?”
堂上的大臣们沉默一会儿,严起恒站起身来,拱手道:“只要两藩不打起来,维持朝廷稳定,卑职以为可行。”
众人听了,纷纷点了点头。
王彦见此,随即说道:“既然如此,顾部卿便往江西一趟,将曾皇后、皇长子迎接到南京来。”
顾炎武正要领命,陈邦彦却站起来,伸手叫停,“且慢!”他向王彦拱了拱手,随即说道:“殿下,皇后与皇长子,在拥唐派的护卫下,顾部卿恐怕迎不出来,反而会引起拥唐派的反感,以为殿下蓄谋已久。卑职以为还是等三方达成协议后,再做决断。”
王彦听了,从谏如流,“那就等三方协商后,再去迎接。不过此事也不能拖太久,明日便举行议事,与两藩把事情定下来。”
商议既定,王彦挥手让人退去,这些天来他基本没有好好休息。
虽说他这边已经商议出了应对方略,但唐、鲁两藩此时只怕也在各自盘算,未必会听他的,明日必然有一场耗费精力的大战要打。
今天是唐、鲁两藩互怼,明天可能是他怒怼两王,所以需要养精蓄锐。
堂内的官员将领,一一退出大堂,王彦揉了揉脑袋,正欲起身,忽然却见余太初逆着出去的众人,走了进来。
第779章 旭日东升
王彦见余太初进来,眉头一挑,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不会是在他们商量之时,两藩已经生了什么龌龊,或是鲁藩准备离开南京了吧?
这时王彦脸色一沉,等他进前,不禁开口问道:“可是发生了什么要事?”
余太初走近后抱拳,低声说道:“殿下,方才监视鲁王的人来禀报,沈宸荃离开鲁王军营,秘密南下了。”
王彦听了微微一愣,忙回头对身边亲卫道:“去,将陈大人,方大人,顾大人请回来。”
亲卫闻令,急忙追出,片刻后领着几名已经走出大堂的官员,又回到大堂。
这时王彦问余太初道:“可知道沈宸荃去做什么?”
“卑职以派人跟随,目前还不清楚。”余太初抱拳说道。
王彦皱了皱眉头,挥挥手,示意他先站到一边。
“诸位,鲁王派沈宸荃秘密南下,是什么意图?”
这个时候,两藩的任何一个举动,王彦都会高度警惕。
陈邦彦几人从新进堂,还未入座,便听到王彦相问。
三人都愣了一下,一时不得要领,方逢年听后,想了一会儿,猜测道:“莫不是想去招抚浙江?”
方逢年原来是鲁监国绍兴监国时的大学士,浙东之变后,鲁监国流落出海,他则迁到了武昌。
王彦在武昌建藩后,他这一派急需要方逢年,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官僚,所以将他吸纳入楚党之中。
就像隆武朝廷大学士张肯堂现在成了鲁王系的得力干将,方逢年也被王彦折服,而他为官多年,行事老道,如今也是楚党内十分得力的干员。
方逢年是浙江人,熟悉鲁王派系也熟悉浙江,因而一猜便八九不离十。
王彦听他之语,与陈邦彦对上一眼,恐怕还真是如此。
“殿下,估计方老说中了。”顾炎武开口说道:“鲁王一系与浙江有千思万缕的联系,现在南京以下,浙江传檄可定,鲁王必然是去招抚浙东了。”
王彦微微皱了下眉头,现在大明在名义上是一个朝廷,事实上三个大藩,王彦自己就是最大的一藩,但他想重建中央,便并不希望唐藩、与鲁藩太过强大,否则今后肯还是要打一场内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