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雅尔塔投票方案的措辞非常含糊,以致可以为任何一种解释进行辩护。它说:
……安全理事舍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七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七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和平解决]……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俄国人这时宣称,雅尔塔原文中所提到的,“其他一切事项”中,包括决定某一争端应否讨论的事项。这和美国国务院公开作过的解释是截然相反的。英国和中国支持美国的意见,那些激烈要求削弱否决权的小国的代表则大吃一惊。俄国人竟然反对他们认为已经十拿九稳的一种主张:任何受害的一方有权获得申诉的机会。
有几天,会议似乎濒临失败。葛罗米柯受着来自莫斯科的指示的制约。其他的代表和他们本国的政府则决定不接受俄国的解释,因为按照这种解释,安理会就被剥夺几乎一切独立的权力,弄成仅仅是一个傀儡舞台,一本正经地重新搬演大国通过其他渠道作出的一些决定。6月4日,杜鲁门决定通过哈里·霍普金斯直接向斯大林发出呼吁,设法改变俄国人的立场。如同上文所述的那样,霍普金斯轻而易举地便办成了这件事。
6月7日,关于斯大林的裁决的消息传到了旧金山会议。同日,发起国发表了一项声明,阐明它们对雅尔塔投票方案的解释。这项声明并未就小国5月22日提出的二十三个问题逐条答复,而是讲了“对常任理事国在安全理事会作出决议时需要全体一致的整个问题的总态度”,其关键性的一段如下:
再则,安全理事会的任何一个理事国不能独自阻止安全理事会考虑和讨论提请它注意的争端和情势。……也不能用这些手段使争端当事国无法获得向安全理事会申诉的机会。……
此外,安全理事会的决议和行动很可能产生重大的政治后果,甚至可能引起一连串事件,以致最后可能需要负有责任的安全理事会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当安全理事会决定进行调查,或者断定已经到了要求各国解决它们的分歧的时候,或者向当事国提出建议的时候,这一连串事件就开始了。常任理事国的全体一致正是适用于这种决议和行动,但是,如上所述,争端当事国不得参加投票。
这项声明的结尾部分说,雅尔塔方案对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的工作是“必要的”,并且直截了当地告诉小国,关于一个问题是否是程序问题的决议,仍然受否决权的限制。至于所提的其他问题,“答复应是什么……那是很清楚的”,但是大国避免具体说明。
许多代表对这项声明感到不满。尽管大国作出了保证,但是他们的二十三个未获答复的问题中,某些问题的答案还是一点也不清楚。他们仍旧抗议说,否决权并没有象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得到修改,但是,鉴于大国之间的统一阵线,这些心怀不满的代表们都束手无策。6月12日,伊瓦特试图扩大“程序”问题的定义以限制否决权,但他的最后努力也告失败,这一冗长的辩论终于结束了。雅尔塔投票方案连同它的种种含糊不清的地方,原封未动地一起写进了宪章。
到讨论的最后阶段,否决权和修改宪章的问题有了连带关系。当大国的顽固态度变得明显时,希望限制大国特权的人就把希望寄托于将来对宪章的修改上。作为对这种意见的一个让步,会议规定,如果十年以后宪章没有通过正规手续——经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三分之二表决,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一作过修改,就可以根据大会过半数及安全理事会任何七个理事国的表决召集一次会议以修改宪章。这样,十年以后,对修改宪章的否决权就暂停生效。6月18日达成的这一决议,结束了会议关于安全理事会程序这一复杂问题的工作。
最后一次警报发生于6月15日俄国人对大会讨论国际问题的权限提出异议的时候。这时人人都急于想结束这个已经超出规定闭幕日期两周以上的会议。同时,没有人希望看到整个宪章被这个最后的障碍绊倒而完全失败。因此他们在三天后便达成了一种妥协办法。大会被赋予讨论“本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或事项”的权利。6月21日这个方案被采纳后,会议剩下的一项任务就是通过整个文本了。
最后,6月26日,一切准备就绪。出席会议的代表在他们煞费苦心拟就的宪章上签了字。在签字仪式上,杜鲁门总统很隆重地发表了一篇讲话。他以适度的乐观主义精神说:
你们刚才签署的联合国宪章是一个坚固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比较美好的世界。……
我们全体和我们的国家,现在都承担起把你们所写的这些文字化为行动的责任。那些已经牺牲的人、哪些现在活着的人以及那些尚未诞生的人,他们的希望——全体自由国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的果断的行动上。自由国家具有相当好的生活水平,将在一个友好的、文明的国家共同体中进行工作与合作。
这个新的和平结构正在坚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我们务必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建立起全球范围的理性统治——在上帝的指引下创造持久的和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