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军事史_J•F•C•富勒【完结】(13)

  罗马人的正面毫无疑问就会被冲乱,这不仅能使第一线的攻击大为省事,而且更可以激发第二线 的勇气----这都是临时召募的非洲人。最后,凭着他的第三线精兵来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打击。 西庇阿仍然保持正常的军团队形,但却能适应他面临的战术情况。他没有把他的各部依照三 线棋盘格的老形式展开,照这种形式,是第二线的各部恰好掩护着第一线中各部的间隔。反之, 他的第三线各部正对着第一线各部的后方,这样在战斗队形中产生了许多条甬道,以便迦太基的 大象可以从那里通过。此外他的老兵则保留在较后方,所以即使迦太基的战象达到了突破目的, 他们也不会陷入混乱。轻步兵则填塞在甬道之中,如果他们挡不住战象的冲击,可以立即撤退。 左翼方面为意大利骑兵,由纳利乌斯指挥。右翼方面为努米蒂亚骑兵,由马西尼沙指挥。 这次会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汉尼拔的战象冲锋和骑兵的溃败; (二)汉尼拔的前两线 兵力和西庇阿的前两线兵力交战; (三)双方预备队的交战; (四)马西尼拉攻击汉尼拔老兵的背 后。 虽然利瓦伊的记载更富戏剧性,但波里比阿的记载却比较可靠。会战的序曲是双方的努米蒂亚 骑兵开始松散的接触,这时,汉尼拔命令他的战象冲锋。但是当他们接近敌人时,由于罗马人号 角齐鸣,响声震地,使大象们惊慌失措,于是左翼方面的战象反转身来向后冲,使汉尼拔的努米 蒂亚骑兵立即发生了混乱。马西尼沙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追击,把对方的努米蒂亚骑兵赶出了战场。 在中央方面,大象从甬道中追逐罗马轻步兵,使他们受到严重的损失。接着纳利乌斯的机会也来 了,因为当战象正要冲到罗马人后方时,他也立即向汉尼拔的迦太基骑兵冲锋,并把他们击溃。 好像是和马西尼沙比赛一样,他也开始猛烈追击。 不等双方骑兵都远离战场,步兵的战斗也开始了,正如波里比阿所说,这是人与人之间的近 战格斗。最初似乎是汉尼拔占了优势,但因为他的第二线未能支持第一线,所以第一线就慢慢后 退。最后他们感到已经孤立无援,于是就向后方逃命。因为不准他们通过第二线,这些惊慌失措 的人就不惜向自己人砍杀以夺取生路。结果这两线兵力混成一团,彼此自相砍杀。罗马的年轻士 兵在壮年士兵支持之下,向前推进,又压迫他们向第三线退却。因为第三线拒绝他们通过,所以 就纷纷绕过侧翼,落荒而逃。 这样就展开了第三阶段的战斗。战场上的景象十分凄惨,死伤枕藉,尸骨堆积如山,血流遍 野。西庇阿命令把负伤的人抬往后方,扫清战场,以便作最后一次突击。他把年轻士兵撤到两翼, 然后命令壮年士兵和老兵,以密集队形前进到他们中间。当他们越过障隘物(尸体) ,到了与年轻 士兵成一线的位置,双方同时开始冲锋,引发最激烈的战斗。因为双方的数量、精神、勇气、兵 器都大致相等,所以胜负迟迟未决。双方人员都发挥出最大的勇气,努力死战,一步不肯退后。 如果这次战斗只剩下步兵来决胜负,那么汉尼拔也许还可以战胜。但是西庇阿的运气却太好 了,正在这个紧急关头,马西尼沙和纳利乌斯的骑兵赶回来了,他们向汉尼拔的后面冲锋,许多 人就站在原有的行列中被砍倒,那些想逃走的人也没有几个逃出性命。于是迦太基军完全失败了。 罗马方面战死 1,500 人;迦太基方面则在两万人以上,而被俘的人数也差不多与此相等。汉尼拔 由少数骑兵保护,逃回了哈德鲁门坦。 这次会战之后,西庇阿并未立即向迦太基城进攻。依照利瓦伊的说法,他是认为如果他去围攻 该城,那么不等大功告成就会被召回,反而让他的后任坐收结束战争的荣誉。而波里比阿则说由 于罗马人的自尊心,所以他宁愿采取宽大的态度。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颇有疑问。真正的理由 是西庇阿对长期围城战并无充分准备。象汉尼拔一样,他对野战固然很拿手,可是对围城战却并 不内行。此外,战争已经延续了十六年之久,罗马人也已经疲惫不堪。无论如何,如果围城则必

  须花费很多时间,因为迦太基的城塞工事是十分坚固的。 (注:迦太基城建立在一个小山上,靠近 一个半岛的顶点,这个半岛与大陆相连之处为一个宽约三英里的地岬。这里有三道防线,最外面 一道的城墙高四十五英尺,每隔二百英尺就有一个碉堡,封锁线内的半岛,周围约为三十英里。 所以事实上迦太基是一个巨型的特强要塞,储备有各种必需品,足以支持长期的围攻。)所以最 好是与迦太基缔结和约,而不是去占领它,因此西庇阿提出的和平条件非常宽大而且聪明。双方 同意的条件如下: (一)迦太基交出所有战象和战船。 (二)未得罗马同意之前,迦太基不得发动任何战争。 (三)同意马西尼拉在他自己原有的王国中复位。 (四)赔偿一万塔伦银币(共值 2,970,000 英磅) ,分五十年偿清。 这些条件为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所接受。斯库拉德在他的《罗马政治》一书中说:“这位汉尼 拔的征服者除了证明他在军事战略上具有天才以外,在政治方面也获得了胜利。他成功谈判一个 聪明的和约,如果汉尼拔只是在意大利被击败,决不可能获得这样一个和约。他的成功应归功于 罗马人民的热心和忠实的支援。”蒙森是这样评论的:“政治问题的决定,可能应归功于这两位 伟大的将军。他们所提出和接受的和平条件是能作为一种公正合理的限制,一方面限制了胜利者 的凶狠报复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使失败者不至于铤而走险,困兽犹斗。汉尼拔对无可避免的事情 敢于接受;西庇阿在胜利之后,知道持盈保泰,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伟大的对手都是有着高贵心 灵的政治天才。” 毫无疑问,虽然在当时这两个伟大人物都没有完全认清这个事实的重要性,不过从许多年后 利瓦伊和波里比阿的记载上,却还是可以找得出西庇阿的心声。利瓦伊在开始叙述撒玛会战的时候, 曾经这样写道:“在夜幕低垂之前,他们将可以知道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谁将是世界的支配者 ----不仅是非洲,也不仅是意大利。胜利的酬劳就是整个世界。”波里比阿也说:“对迦太基人 而言,这是一个为他们自己的生命和利比亚主权的斗争;对罗马人而言,却是为了争取世界性的 支配权利和优势。”(注:阿皮安的记载上说:汉尼拔认为这次会战足以决定迦太基和整个非洲 的命运。西庇阿则说他一旦失败,他的全军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因为撒玛 一战决定了西地中海的支配者,接着在东地中海的未来争霸战,也就随之决定了。甚至于在战争 中,由于迦太基与马其顿之间的同盟关系已经不断使罗马有后顾之忧。现在他们既然可以不受迦 太基牵制,所以当然更可以注视这个方面----事实上这也是必要的。 这次战争在当时产生的效果是这样的:西班牙被并为罗马的两个行省,不过却不断有叛乱发 生。叙拉古附庸王国也并入了西西里省。努米蒂亚过去是迦太基的保护国,但现在却已经成为一 个最重要的罗马保护国。最后,迦太基也由一个强大的商业国家,变成了一个毫无防御能力的商 业城市。换句话说,罗马在地中海西部地区建立了一个不可抗衡的地位。撒玛会战是历史上的伟 大转折点之一:它使罗马民族越过了统一意大利的门坎,走上了支配世界的坦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