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军事史_J•F•C•富勒【完结】(14)

  特里卡梅伦会战· 特里卡梅伦会战·塔吉纳会战

  查士丁尼一世,也被尊称为“大帝”,在东罗马诸帝中是最著名的一个,但他本人却是一个 野蛮农民的儿子。他出生于 483 年,出生地为依利芮孔的达达尼亚地区。他在 523 年与一个声名

  狼藉的女人特欧多娜结婚,她是君士坦丁堡兽场中一个饲熊人的女儿,也曾在亚历山大城当过妓 女和舞女。这个女人有坚强的决断和勇气,对她丈夫具有极大影响,当他做了皇帝之后,就指派 她共治天下。 查士丁尼是一个对于工作永远不感到满足的人,也是一个中央集权主义者,被称为“永远不 睡眠的皇帝”。他不仅自封为西泽的继承人,而且也以最高宗教领袖自居。在他一生之中,有两 个坚定的信念: (一)重建西罗马帝国, (二)镇压雅利安异教徒。所以他所进行的战争都具有十 字军的意义,他认为他有领导世人进入基督圣城的使命。但是在他开始进行这个工作之前,必须 先找到一个侵略的借口,此外,当他嗣位之时,东罗马恰好正与波斯人进行战争。 他对人才有良好的鉴别能力,从禁卫军中他选出了一位军官来指挥东面的战事。这个人就是 贝利撒留,他大约于 505 年出生于马其顿。530 年他在达拉对波斯人赢得了一个惊人的胜利,不 久他就被召回君士堡丁堡,并与波斯人匆匆地缔结了和约,原因是迦太基发生了革命。格斯里克 的一个曾孙格里梅尔篡夺了汪达尔王希尔德里克的王位。希尔德里克以皇帝属国的身份向君士坦 丁堡求援。于是查士丁尼立即抓住这个机会来发动他的第一次十字军远征。 当贝利撒留正在准备收复非洲的工作时,突然又发生了一个号称“胜利”的叛变,几乎使查 士丁尼的皇朝告终。532 年 1 月 11 日,皇帝在赛马会中受到观众奚落,纷乱的情形迅速蔓延。在 君士坦丁堡城中,本有两个对立的党派,一为威尼蒂,另一为布拉西尼,现在却联合起来攻击皇 宫,纵火焚城,并宣布拥护前帝阿那斯塔休斯的侄子海帕图斯为帝。情况十分危急,查士丁尼已 经准备逃走,可是特欧多娜在议会席上大声疾呼道:“啊,皇帝呀,如果现在你只想着逃命,那 是毫无困难的,因为我们有的是钱,而且在海上也有的是船。但是如果你考虑到逃亡之后怎样办, 那么你就会宁愿死而不想要这种安全了。至于我个人,却相信一句古话----皇权是最好的坟墓。” 这番慷慨激昂的论调激起了皇帝和群臣的勇气。于是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奉命镇压这次叛 乱。纳尔塞斯是一位宦官,他是一个中年的亚美尼亚人,现任内务总管。贝利撒留率领军队作战, 而纳尔塞斯则携带一大袋黄金偷偷地溜出了宫门,用赂贿的手段使威尼蒂的领袖再向皇帝效忠。 当听说叛徒大部分集中在赛马场内,贝利撒留就设法冲进去,在另一位将领蒙都的帮助下突然发 动攻击,一口气杀死了 35,000 人。这个“胜利”叛乱遂被镇压,我们对它的主要兴趣就是贝利撒 留和纳尔塞斯两人都在这一幕中上场,因为他们两个人也就是后来收复意大利的主角。 (注:威尼 蒂和布拉西尼为赛马时的两个对立团体。前者受到皇帝的支持,而后者则由皇后加以鼓励。所以 在平时,皇帝和皇后两人实际上分别控制着君士坦丁堡城中的流氓势力。) 这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实在很难找到同样的例子,比起三十年战争中的古斯达夫和华 伦斯坦之间的差异可能还要更大。在 532 年,贝利撒留只有二十七岁,而纳尔塞斯却已经五十四 岁了。贝利撒留从青年时代就一直从军,而后者却是到了中年以后,才开始参加军事活动。贝利 撒留体格高大,相貌英俊。纳尔塞斯却身材瘦小,貌不惊人。前者具有旋风般的作风,勇敢到了 鲁莽的边缘,同时又有机敏的心思。他那鄙吝成性的主人给与他的工具,差不多总是不适当的, 而他却从不畏缩,照样能够战胜敌人。纳尔塞斯却内心毒辣,态度恭顺,非常狡猾而且工于心计, 如果他认为工具不适当,就决不肯用他的荣誉来孤注一掷。他们都是优秀的战术家,但是就战略 才能来说,纳尔塞斯似乎还略高一筹,同时他也更擅长治国之道。 贝利撒留是一个仁慈的征服者,他总是尽量减少战争中的恐怖成份,有时不免有点妇人之仁, 甚至使他在战略上受到不利影响。反之,纳尔塞斯却能正确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工具,决不能因 为其它考虑而影响到政治目的。皇帝非常信任他,而对于贝利撒留则不一样,因为贝利撒留的成

  就太大,所以经常引起查士丁尼的疑忌。纳尔塞斯因为是个太监,没有篡位的可能性,所以皇帝 对他言听计从。对比说来,贝利撒留的妻子安托尼娅却是他最大的包袱。她的出身也和那位皇后 一样不高贵,不过那位皇后要比皇帝小二十岁,而她却比贝利撒留大二十二岁。可是在他们结合 之后,贝利撒留对她的庞爱却始终不衰。在所有战役中,她总是随伴在一起,她对贝利撒留的影 响之大,正如特欧多娜之于查士丁尼一样,可是却常常使他的名誉和事业受到不良影响。这个女 人到了老年时更是淫佚放纵,可是非常奇怪,这个伟大的名将却始终愿意做她的奴隶。正如吉朋 所批评的,他对她的那种无比耐性和忠诚,似乎不是在一个“男人”的性格之上,就是在它之下。 虽然在这个“胜利”的屠杀中,有许多无辜人民也送了性命,可是从政治观点上来看,这次 流血却大有价值,因为从此在君士坦丁堡中的流氓势力被削平了,于是查士丁尼的权威不再有其 他内在威胁。所以他可以集中全力来发展他的帝国计划,最眼前的目标就是从汪达尔人手里收复 非洲,并在他们的地域中消灭雅利安主义。 在军事工具方面,他比起戴克里克和君士坦丁两位大帝就差得太远了,因为自从他们的时代 以后,罗马的陆军已开始腐朽崩溃。过去庞大的边防军已差不多化为乌有,其它野战军也仅仅是 在名义上存在着,而兵团的名称则已变成了古董。在阿那斯塔休斯、尤斯丁和查士丁尼三个朝代, 罗马的陆军在名义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帝国正规常备军,分步兵和骑兵两类,但是已经 衰朽,甚至连奴隶也成了召募对象。第二种是纯粹的雇佣军,各民族都有,尤其以匈奴人为主, 他们都是以打仗作为发财的手段。第三种是拜占廷各地方官的武装卫士,虽然他们属于私人军队 性质,但除了向直属长官效忠以外,同时也要宣誓效忠皇帝。查士丁尼派往收复非洲的兵力,就 是由这种高度非民族性和雇佣性的部队所组成。 因为要征服的地区是那样广泛,而对格里梅尔的实力又无法作确实估计,所以查士丁尼分配 给贝利撒留的兵力实在是少到了危险的程度。共有 10,000 名步兵和 5,000 名骑兵,实际上几乎完 全由蛮族组成,这是从帝国各地区中召募来的。也和一般的佣兵一样,虽然这些单兵都具有良好 的训练,但他们的忠诚也绝不可靠。在胜利时像野兽一样的凶猛,一旦失败,就可能反噬主人。 为入侵战作准备时,贝利撒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何处建立他的前进基地?把军队集中在埃 及境内,然后取道利比亚和的黎波里前进,因为补给的困难,这是一个不在考虑之列的问题。若 是把基地设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再渡过地中海,则未免又太冒险,因为不仅有遭遇风暴的可能, 而且汪达尔人也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所以贝利撒留最后决定取道西西里前进。因为阿玛娜·希莎 一向对于帝国表示好感,而她与汪达尔人也正在交恶,由于 527 年希尔德里克处死了她的姑母阿 玛娜·伏妮塔,所以她保证东罗马远征军在西西里岛上将获得友好的接待。这个决定终于使她自 己的民族遭受了灭亡的厄运,因为如果没有西西里作为基地,那么这次远征可能不会成功,而在 它失败之后,意大利也就可能不会受到入侵,东哥特帝国就可能继续支持下去,这对西方而言应 该是一件幸事。 533 年 6 月 22 日,东罗马远征军在君士坦丁堡上船,共有 500 艘船(最大的载重 750 吨,最 小的只有 45 吨) ,由两万名水手驾驶,有 92 艘快速的小战船护航,由两千名拜占廷奴隶划桨。因 为风向不利,他们在伯罗奔尼撒的梅多尼停留了很久,因为食物不良,有五百名士兵病死。最后 才达到了扎特,在那里又遇到飓风,花了十六天时间才到了西西里岛上的卡塔尼亚。应该感谢阿 玛娜·希莎,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接待。 现在贝利撒留面临的就是情报问题,说起来似乎很奇怪,他对汪达尔陆军的实力和位置、以 及在非洲的最好登陆点在那里,似乎都一无所知。他所知道就只限于这一点:汪达尔人有一支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