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意大利不被入侵,也没有这次塔吉纳会战,那么东哥特将继续统治意大利,于是中古将 完全改观。罗马也不会变成一个废墟,一个无政治重要性的二等城市,而仍然继续在西方文化和 文明中,作为一个积极活跃的中心。哥特的活力和拉丁的文明若能融合在一起,则可以使自从阿 德莱罗普会战以来就不断在西方爬行着的悲惨景象一举廓清。虽然对查士丁尼而言,塔吉纳是他 最大的一次胜利,可是对于当时的基督教世界和以后许多年的历史而言,都应该算是一个无可估 量的大灾难。
斯鲁伊斯海战和克勒西会战
爱德华三世于 1312 年 11 月 13 日出生于温莎,他是爱德华二世的儿子,他的母亲----法国的 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查理于 1322 年继承其兄菲力普五世为法王,所以爱德华是查理 的外甥。1325 年,为满足伊莎贝拉的要求,爱德华二世将奥斯坦德公国交给他的儿子统治,查理 四世也欣然同意,因为他可以获得移交费六万利弗尔。 9 月 10 日,这位年轻的王子接管了这个公国,变成查理的属臣,象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 与前几代法兰西国王的关系一样。十五个月之后,爱德华二世被迫退位,于是在 1327 年 1 月 13 日,他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五岁——被拥立为英王,于 1 月 29 日加冕,就是爱德华三世。 差不多一年以后,查理四世逝世,留下妻子和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他的妻子虽有孕在身, 但是 1328 年 4 月 1 日又生下一个女儿。此时菲力普四世的侄子,法罗的菲力普----即查理四世的 堂兄弟----以继承人只应限于男性为由,获得法兰西贵族议会的承认,于 5 月 29 日在莱门斯加冕 为法兰西王,就是菲力普六世。 他当选的消息传到英国之后,伊莎贝拉大感不悦,因为她的儿子在开普坦世系中要更有理由 获得法王的继承权。为了争夺这个权力,在菲力普加冕之后,英国派了一个使节团从伦敦前往巴 黎为爱德华提出继承权要求,并对菲力普的篡位表示抗议。但英国宫廷却没有贯彻这项要求的实 力,所以抗议也只是一纸空文。不久,菲力普利用英国的弱点开始进行报复,他也派出一个使团 到伦敦对爱德华说:在菲力普的所有臣子中,只有他还没来朝贺,希望他也能照办。因为英国政 府采取敷衍政策,所以给了一个模糊的答复。 菲力普马上又派出第二个使节团,带去一个最后通牒,说如果爱德华不向法王宣誓效忠,那 么奥斯坦德领地将予以没收。这个威胁使爱德华不能不就范,因为这时他并没有用武力保卫他的 公国的能力。1329 年 4 月 14 日,他回信给菲力普,说一等他国内的困难情形略有改善就渡海来 朝。6 月 6 日,他如约入朝,在亚眠大教堂中,他正式成为菲力普的臣子。 在这种往来中,我们已经触及百年战争的主因----实际上与法国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并无直接 关系,反之主要是由于爱德华身为奥斯坦德公爵,造成一种不正常的臣属关系。对一个普通的法 国臣子,法王可以用威胁的手段使之屈服,但是因为爱德华又身兼英国国王,若如此待他,则难 保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换句话说,从法理上来说国王可以做另一个国王的臣子,但事实 上国王就是国王,彼此是平等的,进一步说,只要爱德华还是奥斯坦德公爵,则他不仅还是法国 国王的属臣,而且可以在法国境内为英国人保持着一个桥头堡。而且除非他诚心臣服,否则他并 无任何道义上的的束缚,可以尽量的扩张这个桥头堡。菲力普也明白这一点,如果他不能把英国 人赶出奥斯坦德,那么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则必须坚持爱德华的臣属关系应该愈紧密愈好。反过
来说,爱德华也明白,如果他不能完全取消这种臣属关系,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则应使其尽量只 保持有限形式。最后当菲力普命令没收格伊内时,正如佩罗教授指出的,正是走向对爱德华宣战 的道路。于是后者遂以王位继承权要求者的姿态出现,因为在封建冲突中他居于劣势,而在王朝 斗争中他却可以与对方平起平坐。 除了封建性事务以外,还有其它的因素搀杂在一起,终于使这个冲突成为定局。在这些因素 中,比较重要的是在十三世纪中神圣帝国已经崩溃,而教廷自从迁到埃菲格伦之后,也已日渐式 微,所以英国与法国之间,无论是在世俗和精神方面,都已经丧失了平衡力量,没有人来给他们 排解纷争。另外还有一个苏格兰问题。自从 1295 年以来,苏格兰就与法兰西缔结了同盟关系,后 者也利用这个关系来牵制和削弱英国人的力量。对弗兰德的关系也是一样,自从 1328 年卡塞尔之 战以后,这个地区也已经完全与法兰西国王发生了联系。虽然爱德华无法破坏这个同盟,但他却 想到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来削弱它,那就是使弗兰德的纺织工必须依赖英国的羊毛。 所以总起来说,百年战争的起因并不仅限于王朝和封建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中各种条件所 造成的。教皇的权威已在消亡之中,帝国的影响已经趋于湮灭;王国开始兴起,贸易逐渐成为王 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制海权的问题开始出现了;从十字军时代产生的骑士精神也经演变成了 好勇斗狠的风气;而最重要的却是西欧太小了,不能供两个强国发展。这一切因素,以爱德华的 继承权的面目出现,造成所谓百年战争,这是中世纪的一大浩劫,尽管有它带来的愚蠢和灾难, 但却为更加伟大的英格兰和法兰西撒播了种子。 在这个长期斗争中,严格说来并没有一个真正伟大的决定性会战,可是战术性的胜利却并不 少见,尤其是以在战争开始时和将要结束时更为突出。 当爱德华被迫在亚眠向菲力普表示臣服之后,法国政府就算赢得了第一个回合,因为英国的 软弱使他们受到了鼓励,就开始想赢得第二个回合。于是就发生了爱德华宣读誓词的内容问题, 事实上,它固然不像其它法国诸侯所宣读的那样“正确”,但与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一世,和亨 利三世等宣读的并无太多差异。它仅是简单的臣服,而无效忠的意义。于是没有经过进一步磋商, 法国政府于 1330 年 7 月 28 日命令爱德华到法国宫庭中来当面解释他的“臣服”是具有效忠的意 义。 此时英格兰的伯爵们正在造反,反对伊莎贝拉和她的男宠莫提美尔。爱德华对母亲训政也感 到十分厌恶,于是与这些贵族同心协力废了他的母后,并在特布恩将莫提美尔处死。因为国内混 乱之际,他无力拒绝法国人的无理要求,于是在 1331 年 3 月 30 日写信给菲力普说:“我们承认 在亚眠的宣誓具有效忠的意义。”四天后,他又亲自访问法国,在这个短暂逗留中,菲力普认为 这个书面的承诺可以令他满意,于是两国间又恢复了友善关系。这个问题似乎解决了,于是菲力 普着手准备参加十字军,因为欧洲正在宣传这种运动。虽然如此,只过了一点时间,这场巨大火 灾的第一个火花就被点燃了----不是在海峡那边,而是在特威德河以北(指苏格兰) 。 当罗伯特·布鲁斯----1314 年布莱克本的胜利者----于 1329 年 6 月 7 日逝世之后,苏格兰的 王位就传给他的儿子戴维,他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依照 1328 年 5 月订立的北安普敦条约,被 爱德华承认为苏格兰王。这个条约也规定过去在苏格兰有领地而被没收的人,除三个人例外其余 都应该予以发还。 1331 年 11 月,戴维在斯科尼加冕,爱德华的宠臣巴列欧就出发去收复他丧失的领地。 (注: 他是约翰·巴列欧的儿子,在 1291 年,爱德华一世强迫苏格兰人接受他为国王) 。1332 年 7 月 31 日,他率领一小队士兵和弓箭手侵入苏格兰,8 月 11 日他在都柏林穆尔击败了苏格兰的摄政,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