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军事史_J•F•C•富勒【完结】(18)

  格里跃到弗莱米尼安大道。从卡格里再作十四英里远的行军,就到达了阿德恩生碉堡,它监视着 越过阿彭尼斯山脉的隘路,从这里向南即为一平谷地。当他听说托提拉已经迎面来到,纳尔塞斯 就开始宿营,准备会战。 托提拉本来在罗马附近,当他听说纳尔塞斯已经到达拉文那的消息后,马上召回特亚斯,并 率领他的全军 (只留下了 2,000 骑兵随后赶上) 越过了图斯卡尼,并在塔吉纳村中建立他的营地, 在敌人南面相距约十三英里(注:他的兵力实数已不可考,但可能比罗马军要少得多。)在那里 或是半路上,他接见了纳尔塞斯派来的使节。这个使节告诉他说前途已经毫无希望,劝他立即投 降,不过又说如果他决心作战,便请他选定一个日期。他回答纳尔塞斯说,八天以后,我们决一 雌雄好了。纳尔塞斯认为这是一个诡计,决定第二天就出战。他的判断并不错,因为第二天上午, 托提拉已经前进到距离他的战线只有两箭射程那么远了。 两军在一个狭窄的平原上彼此相对,这个平原夹在希吉亚与塔地罗之间,在阿彭尼斯山中, 东面为该山脉主峰的山麓,西面为一列丘陵----即古比奥山地。在罗马军战线左翼的前面,有一 个独立的小山,它可以控制一条通到罗马军后方的山路。纳尔塞斯认识到这个小山的战术重要性, 在会战前夜派了 50 名弓弩手去将它占领了,第二天上午虽然一再受到哥特骑兵攻击,但却始终坚 守不退。 在会战中,双方都排列自己的阵线。托提拉还是依照哥特人的惯例,把骑兵列在前面,而把 所有的步兵(多数为弓弩手)列在第二线,他的想法是要在一个冲锋之下,就击破敌军的中央部 分以赢得这次会战。依照普罗库波斯的记载,说他命令全军只准使用长矛,不准使用弓弩或其它 的兵器。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他希望他的步兵干什么呢?这一点似乎颇为费解。 为了应付这种正面攻击,纳尔塞斯采取了一个新奇的战斗序列。阿曼爵士曾经指出,在克勒 西会战中,爱德华三世也曾模仿他这个办法并且还把它当做是自己的发明。纳尔塞斯命令八千名 伦巴第人、西里西亚人和其它杂牌部队都下马,中央正当着弗拉米尼安大道,摆成一个坚强的方 阵。在它两翼,各用四千名罗马徒步弓弩手做为掩护。这两个侧翼向前倾斜,如果敌军冲入中央 位置,就不仅会扑个空,并且两面会受到弓弩手的包围,暴露在箭雨之下。纳尔塞斯和约翰(日 尔曼拉斯的女婿)指挥左翼,而法利里安和另一位约翰则指挥右翼。为了保护他的弓弩手,纳尔 塞斯又把罗马的骑兵排列在他们的后面,每翼五百人。在左翼的小山之外,他又放置了一千名骑 兵,命令他们一等敌人步兵开始行动就立即冲到他们后方予以夹击。 纳尔塞斯把主动权让给托提拉,等候他进攻。这个等候的时间颇长,因为哥特王想等他那两 千骑兵到达后再作战。为消磨时间起见,他就一个人在两军之间的空地上,单独穿着光彩夺目的 盔甲表演马术。最后大约正午时候,当那两个千骑兵到达之后,他就命令全体用膳而自己也脱下 盔甲,穿上一件普通士兵的衣服。他这样做是想引诱敌人也解散行列吃饭,可以向他们发动奇袭。 不过他失望了,因为纳尔塞斯早已下了严励的命令,不准任何人离开阵地、坐卧或吃饭。不过他 并非不准他们吃一点东西,所有人都只能站在原地进食,不准放下兵器而已。 中午用膳之后不久,哥特骑兵遂展开了会战的序幕,一直打到夜幕低垂时为止。虽然普罗库 波斯的记载很简略----因为他并非目击者----可是实际经过却不难想象。哥特人并不注意敌军两 翼的弓弩手,直向中央方阵冲突,结果是中央的骑兵为敌军方阵前的矛林(像刺猬一样)所阻, 而两侧的骑兵又被弓箭射翻。立即有数以百计的哥特人落马,这些逸马四处飞跑,在他们的行列 中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似乎只有第一次冲锋是有组织的,以后就是零星集合起来兵力各自为战。 因为记载上始终没有说哥特骑兵退到步兵的后方重新组织兵力。快到黄昏时候,罗马人才开始进

  攻,这时哥特骑兵已无抵抗余力,立即向后退走。正如普罗库波斯所说的,他们并非想退到步兵 的后面喘息一下再战,而是想逃走。这时哥特步兵却不展宽他们的间隔来收容骑兵,也不站稳脚 跟援助骑兵,却在骑兵的前面抢先跑了。混乱之中,他们更是互相残杀,这是夜战中常见的事情。 这是枪矛和弓弩联合使用的第一次战斗,已经获得完全的成功。 在会战中杀死了 6,000 名哥特兵,所有被俘者也一律被屠杀,包括许多过去的罗马逃兵,连 同托提拉本人在内,他是在会战中(初期或最后)受了重伤,被捉到卡普莱村中,就死在那里。 会战胜利之后,纳尔塞斯首先斥资遣散了他的伦巴第部队。他希望他们赶紧走,因为他们的 野蛮简直使作战都受到了影响。其次他才开始肃清哥特人的残部,他们已经选举特亚斯为王。当 纳尔塞斯占领罗马之后,就把特亚斯的残军封锁在萨诺达两个月之久。最后当哥特人退到利特里 山之后,在一场会战之中把特亚斯又击毙了,哥特人才全部投降,条件是允许他们在各要塞搜集 他们所埋存的金钱之后就离开意大利,到他们所选择的任何野蛮王国中去作自由人。 现在只剩下法兰克人尚未被击败,当纳尔塞斯封锁萨诺时,他们在罗萨和布西林兄弟率领之 下,又大举侵入意大利半岛。554 年,在卡西里伦被纳尔塞斯歼灭,他所用的战术仍大致与塔吉 纳会战相似。这是 554 年,查士丁尼这才完成他在 532 年就已决心完成的任务。在非洲消灭了汪 达尔人,在意大利消灭了东哥特人之后,他已经使以前西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域完全没有雅利安 主义的残余,同时他的领土也已经包括整个的北非、达尔马提亚、意大利、西班牙南部、西西里、 撒丁、科西嘉和巴里克群岛。除了西班牙和塞浦提马尼亚境内尚有西哥特人(后者为夹在东比利 牛斯山脉与罗恩河之间的地区)和在普罗芬斯境内尚有法兰克人以外,地中海又再度变成罗马人 的内湖。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成就,但是它的成本是什么,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又如何呢?特里卡 梅伦会战和塔吉纳会战的重要性就应该在这些事件中去寻找。 也和非洲一样,经过二十年战争,在长时间的围攻、饥荒、屠杀、破坏、抢劫和疠疫之下, 意大利也变成了废墟。狄尔教授在康桥中古史中曾经说过:最大的城市,像那不勒斯,米兰,尤 其是罗马,几乎已无人烟,乡村也变成了赤地,意大利的业主们因为效忠拜占廷和仇视托提拉, 结果得到的是完全毁灭的报酬。吉朋的批评更为苛刻,他说:查士丁尼的战争、征服和胜利,好 比是老年人的回光反照,把最后的余力消耗殆尽,更加速了其衰颓。收复非洲和意大利,从表面 上看来,似乎未尝不是赫赫战功,但是灾难却继之而来,显出征服者的无能,并使这些不幸的国 家化为废墟。他又说:查士丁尼的臣民受到战争、疠疫和饥荒的三重迫害,人口的显然减少是其 统治期中的最大污点。这些地球上最美丽的地区,以后都永远不能恢复原貌。 那么查士丁尼胜利的后果又如何呢?从幼发拉底河直到“赫丘里斯之柱”,到处都是战争、 财政性的压榨和宗教性的迫害,使东罗马诸省都变得人穷财尽,民不聊生,这好像是为未来的回 教征服者开路一样。查士丁尼死后不到一个世纪,这些地区就被他们征服,甚至到了我们这个时 代,也还有许多地方仍然控制在他们手中。非洲的摩尔人,本已为汪达尔人征服,现在又重新回 复到他们的原始野蛮生活,所以在下个世纪中,当然就支持不住色拉森人的侵入。至于在意大利 方面,当哥特人被消灭之后,纳尔塞斯所指挥的税吏,在以后十二年当中,把那一点在战争中尚 未消毁完的剩余财力完全榨干了。到 568 年,阿尔班率领的凶猛的伦巴第人又侵入该地,这是日 尔曼民族在旧有的西罗马帝国领域建国的最后一个。他们迅速占领了波河以北地区----现在这里 仍然称为伦巴第----以后逐渐向南扩展,到处抢杀,除了拉文那和罗马以外,他们最后蹂躏整个 半岛的北部三分之二的地区。589 年,在佐托率领下毁灭了在卡西罗山上的圣本尼迪克特派寺院, 到 774 年才为查里曼大帝征服,而被融入他的帝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