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军事史_J•F•C•富勒【完结】(41)

  单背面写了一个短简给他妻子:“我没有时间多说,但请你报告女王,让她知道她的陆军已经获 得了一个光荣的胜利。塔拉尔德元帅和其它两位将军都已被俘,而我仍在追击中。送信的人是我 的副官帕克上校,他将当面把会战的经过讲给她听。”十天内这个捷报送到了温莎宫。 写完了这封信后,他的骑兵仍在追击溃退的法军,而尤金也在追击马尔辛和选帝侯,于是马 尔波罗把他的注意力移到布伦海姆。这里的敌军 27 个营仍在寇特斯和增援的阿克尼勋爵监视下。 克莱姆·波尔特已经疾驰向多瑙河逃走,落入水中淹死了。到 9 点钟,他的部下都投降了,会战 遂告结束。 这一战代价如何?联军的损失为死 4,500 人,伤 7,500 人,其中包括英军 2,000 人,相当于 原有兵力的百分之二十。依照米勒的估计,敌军的损失共为 38,000 人,包括战死、溺毙、负伤、 被俘和逃亡都计算在内。对于选帝侯和马尔辛未能作进一步的追击,并非马尔波罗的错误,因为 他手中已经没有预备队,夜色已深,而他还有 15,000 名的俘虏和无数的胜利品,使他难以处理。 马尔波罗对他这一次压倒性的胜利,感到得意扬扬,也的确应该如此。8 月 14 日,他写信给 他爱妻说:“这是一次空前的伟大胜利”。不错,布伦海姆会战已经使路易十四的伟大计划为之 破碎。它也决定了欧洲的命运,正如丘吉尔所说:“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轴线。”如果马尔波罗 这一战失败了,那么巴伐利亚选帝侯就会代替哈布斯堡王室而继承帝位,于是慕尼黑就会压倒维 也纳,而帝国本身也会变成法国的附庸。现在却是选帝侯被逐出国,国土也被英国兼并。同样重 要的是,布伦海姆一战也击毁了斯图尔特王室的阴谋,如果法国统一了整个西欧和中欧,那么英 国毫无疑问将陷于孤军作战的困境。 对英国而言,自从阿金考特之战以后,布伦海姆之战是他们在国外所赢得的第二次最伟大胜 利。它击破了法国陆军的常胜威名,使他们陷入耻辱和嘲笑之中。从 1704 年以后,路易十四所寻 求的就只是光荣的和平而已,虽然战争继续拖了八年之久,加上拉米莱斯(1706 年) 、奥登那德 (1708 年)和马尔普拉克特(1709 年)三次胜利,使马尔波罗的声名更为大增,但路易的目的却 是一致的,就是赶紧结束战争。最后到 1711 年,英格兰为了恢复贸易也呼吁和平。于是 1712 年 1 月 29 日开始谈判,1713 年 4 月 11 日,在乌提赫特签订了一连串的和约。法国保持着在上莱茵 河左岸的领土,在默认法西两国永不合并的条件之下,菲力普大公被承认为西班牙和印度群岛的 主人,称为菲力普五世,于是路易总算打破了哈布斯堡的包围圈,完成了黎塞留和马萨林两位首 相的工作,也使法国获得了安全的保障直到 1792 年为止。此外,他也承认英国的新教继承权。西 属日德兰割让给奥地利,以后被称为奥属日德兰,此外还有纳普尔斯和米兰,一直保持到 1866 年为止。联合省也分得了某些边界要塞,而萨伏依也升格为王国,并获得了尼斯和西西里,以后 在 1720 年,这个岛又与撒丁交换。在所有分赃者中,最后还是英国人分得了最大的部分:从法国 方面获得了阿卡迪亚、纽芬兰和赫德森河附近的地区----这也是法国势力在北美被逐出的开始。 从西班牙方面获得了直布罗陀和米罗卡,这保障了其海权在西地中海的地位。此外,英西两国之 间又签订了一个极有利的商约,其中最重要的条款,是英国获有往西属美国输入黑奴的专利权, 为期 30 年。在乌提赫特和约签订之后,英国在海洋上和在世界市场中都获得了优越的地位,正如 马汉少将所说的:“不仅是在事实上,而且也在它的自觉之中。”提费尔扬教授却说:“这个伟 大而无声的海权革命的完成却是由于马尔波罗的陆军在欧陆上的胜利和外交上的成功。因为马尔 波罗认识到海军战争是同盟国对付路易的全部努力中的一个部分 所以在 1702 年到 1712 年之间 , , 英国海权的基础都是以任何敌人不能击败它为原则。” 但是这个革命还要往下深入;这是由于有英格兰银行的机构和国债,才能使英格兰用黄金和

  钢铁来赢得战争。威廉的战争前后达九年,共值三千万镑以上,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则拖了十 二年,共值五千万镑左右。在总数八千万镑中的一半,是用租税来支付的,其余则完全是靠借债。 这个办法的发明,就是预支未来的繁荣来救济现在的贫困,所以战争从此之后就用负债的方式来 作为基础。伦敦银行家在政治权力上所获得的地位日益增高,远远超过了地主,这个国家和帝国 的疆界已经变成了海洋,其命运也就逐渐把握在他们手中。

  罗斯巴赫会战· 罗斯巴赫会战·吕岑会战

  菲特烈大帝属于一种独特的君主,仿佛是古代暴君或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王子,而不像他 这个时代中行将崩溃的专制帝王和正在兴起的立宪君主。 他既是文人也是军人,并且把哲学与战争结合起来----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充满了自我表现和 矛盾,很难发现其真正个性。比如说很少有伟大的军人像他这样铁石心肠,敢于挑起战争,但是 也很少有人能像他对战争具有如此彻底的认识,知道用这种手段来达到目的是如何没有希望。在 《军事条令》中,他曾经这样写道:“如果不是对胜利者和对于失败者具有同样致命的危险,那 么凭借这样的部队(他的部队) ,就足以征服世界。”在他所的许多诗句中,对战争曾经有如下描 写:“这个铜头巨怪,战争之魔,一心只想饮血和毁灭。”虽然如此,他却坚持说:“我们不应 该讥讽战争,而是应该铲除它,好比医生铲除热病一样。” 虽然在他内心深处是谴责战争的,但他对于和平的观念也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从各种资料来 看,他确实承认战争是一种“原罪”。有一次当他与教育部长舒尔茨谈话时,舒尔茨对他说,过 去大家都相信人性是恶的,现在却又相信它是善良的了。菲特烈的回答却是说:“啊!我亲爱的 舒尔茨,你并不认识这个该死的人类!”对国王的身份而言,他心胸广阔,热爱自由。他说:“我 同我的人民已经获得了一个双方满意的谅解。他们说他们所想说的话,我做我想做的事。”他对 所有的宗教派别,都一律大度包容,因为他相信每个人都可以“经由他自己的道路进入天堂”。 他开放言论自由,取消严刑逼供,发展科学研究,免费给穷人供食,为数千名老妇开办养老院, 但是却不让她们白吃,而是让她们从事纺织,这可以表现出他讲究经济的个性。虽然如此,有时 他会十分野蛮。有一次他说道,获得情报的最好方法,就是抓住一个富人,给他换上穷人的衣服, 将他送往敌国去,同时威胁着他说:“如果在一定时限之内不回来,就烧了你的房子,并把你的 妻儿砍成几块。” 他有如一个由普克和马基雅维里混合形成的怪物,由雷神之槌在火神的铁砧上锻炼成形。 除了亚历山大----可能的话再加上查理十二世----以外,在古今所有名将中,菲特烈是最具 有进攻意识的。科灵在他的《战争的演变》一书中作了如下评论:“菲特烈二世所呼吸的空气中 只有进攻精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任何作战中,即使面对优势的敌军,他也总是采取攻势。 他自己就是后续力。”有一次他说,凡是不主动进攻而坐以待敌的军官,他都要加以处罚。他总 是采取攻势,而且几乎总是先下手为强。他说:“我们部队的整个力量完全寄托在攻击上,如果 没有真正的理由而放弃攻击,那才真是蠢蛋。” 他不喜欢长期战争,不仅因为成本太高,而且军人的水准也会日益低落,我们应该了解在十 八世纪,攻势成功的主要基础就是士兵在操场上的技巧(也就是运动的技巧) 。此外,他也认识到 因为战争足以决定国家的命运,而建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使士兵吃得饱肚子。所以补给才是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