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谈判。接着在 1756 年 1 月,英普两国缔结了一个同盟,因为那是纯粹防御性的,所以并不影 响菲特烈对于法国的条约义务。虽然如此,菲特烈却早已认识到一旦有战争发生,侵入汉诺威必 将是法国计划的一部分。最后在 5 月,为了对抗这个“西斯敏斯特条约”,法奥之间也签订了一 个“凡尔赛条约”,这也是防御同盟的性质。因此,到 1756 年夏天,欧洲就分化成了两个敌对阵 营:一面为英国和普鲁士,一面为法奥两国,外加俄国、瑞典和萨克森的支援。 对于奥地利而言,考尼茨计划是一个胜利,但是对于法国而言,这却是一个乔装的灾难。奥 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已经证明了法国海外殖民地的脆弱地位,在海地和印度,英法之间早在进行着 “不宣而战”的殖民地战争。所以如果欧洲再爆发新的战争,那么法国必然是主要成员,于是它 的海外帝国的大部分就会化为乌有。后来果然如此。菲特烈从他的间谍方面获得消息,得知俄国 女皇正鼓动特蕾莎加强她的军事准备,他认为如果等她准备好了再开战,对普鲁士将大为不利, 所以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说:“让我的敌人骂我是一个侵略者,这是小事,但却不能让整个欧洲 先联合起来对付我一个人。” 虽然普鲁士的地理位置使菲特烈采取的内线作战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非常有利,但普鲁士却缺 乏可供防御的边界,而且面对着敌军,他的兵力处于一比三的数量劣势。在南面,如果奥地利人 与萨克森人携起手来,他们距离柏林就只有四十英里;在北面,如果瑞典军集中到斯塔尔松德, 相距就在一百三十英里以内;在东面,如果俄国人渡过了奥德河,相距将只有五十英里;在西面, 如果从哈里附近进入普鲁士,那么法军到柏林也只有一百英里之遥。不过其间却有一个薄弱环节: 这些国家的军队还停留在不同的准备阶段中,奥军尚未与萨军合作;俄军还没有越过波兰的荒原, 瑞典人也还没有渡过波罗的海,法国人也没有渡过莱茵河。 7 月,菲特烈要求维也纳保证在波希米亚境内集中的奥军不是用来对付普鲁士的。结果只得 到一个闪烁其辞的答案。于是菲特烈决定不再等候,他留下了 11,000 人防御瑞典,26,000 人防 御俄国,37,000 人防守西里西亚,而亲自率领 70,000 人,于 1756 年 8 月 29 日,突然不宣而战 侵入萨克森。9 月 10 日占领了德累斯顿。于是菲特烈封锁住皮尔拉,10 月与奥军在洛博西兹遭遇, 接着也将他们击败。 菲特烈入侵萨克森,使欧洲各国大为震怒,认为他不讲道义,于是帝国会议一致同意废除菲 特烈。同时,同盟国决定出动五十万大军以击碎侵略者。 一等到道路已经没有积雪阻碍,菲特烈就进到了布拉格,在那里又与奥军遭遇,于 1757 年 5 月 6 日将他们击败。他一面围城,一面继续向南前进,6 月 18 日他在科林鲁莽的攻击道恩元帅所 指挥的奥军,对方兵力差不多要比他多两倍。菲特烈遭受了一次惨败,在 33,000 人的兵力中损失 了 13,000 人,结果被迫解除布拉格之围,并撤出萨克森。 道恩的胜利使同盟国大感兴奋,于是决定从四面八方围剿菲特烈。他们的计划如下:萨克斯希尔德堡豪森的约瑟夫亲王指挥帝国陆军 33,000 人与苏贝斯元帅所率领的 30,000 人会合起来以 收复萨克森。恩斯特斯元帅和黎塞留公爵共同指挥 100,000 人,攻击在汉诺威的库伯兰德公爵; 俄军 17,000 人已经占领了梅美尔,预定侵入普鲁士;瑞典军 17,000 人,在斯滕纳伯格伯爵指挥 之下,预定在不来梅登陆;而 100,000 奥军,在查理亲王和道恩元帅指挥之下,继续攻击菲特烈 在科林的残部。这样一总算起来,差不多有 390,000 人集中起来对付他,不过菲特烈并不害怕, 他面对道恩撤出了他的 25,000 人,跑了一百七十英里的路程赶到艾尔弗特去威胁苏贝斯。 1757 年 5 月 1 日,法王路易十五与特蕾莎签订了第二次凡尔赛条约,允许每年给与她以三千 万“利弗”(法国古银币)偿付俄国人,作为支援的代价。
6 月间,恩斯特斯开始行动,7 月 26 日,他在汉斯滕贝克偶然地击败了库伯兰德公爵,因为 本来双方主将都已下令撤退,可是有一个支队没有奉命行事,结果使法军获得了一次意外的胜利。 随后,黎塞留公爵代替恩斯特斯,他与库伯兰德私自签定了一个条约,条件是允许英法两军整装 回国。几星期之后,英法两国政府都不肯批准这个条约,而黎塞留却不去与苏贝斯会合,反而依 照法军的老习惯开始洗劫普鲁士。苏贝斯也是一路走一路洗劫直到马德堡,这是普鲁士的一个重 要兵工厂,此后就以向柏林进攻为意图。 这时,俄国也已经进入普鲁士,其野蛮行径闻所未闻。为了阻止他们,菲特烈命令列瓦尔特 元帅率领 25,000 人,从大亚格恩多夫向俄军八万人进攻。8 月 30 日,他发动了攻击,但是却遭 到了失败。于是到柏林之路已经畅通无阻,可是和通常发生的情形一样,俄军因为缺乏补给,自 动的逐渐“融化”掉了。虽然如此,到 10 月份,菲特烈的地位实在已经危殆不堪,连他自己都认 为战争已经输定了。 虽然认识到自己的机会已经非常缈茫,但是他却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他决定还是向法军进攻。 他留下贝文公爵率领 41,000 人在鲁萨提亚对抗查理亲王的 112,000 人,他自己在 8 月 25 日出发 前往德累斯顿去集中他的兵力。从德累斯顿他又前往艾尔弗特,于 9 月 13 日到达,而苏贝斯则退 往埃森纳赫。菲特烈于是把十万“萨拉”付给黎塞留,贿赂他按兵不动,自己一路尾追着苏贝斯, 肃清了戈萨,并留下了塞德里兹将军在那里监视他。9 月 19 日,苏贝斯和希尔德堡豪森进往戈萨, 但在遭遇塞德里兹之后即匆匆撤退。 当菲特烈作战之际,贝文被逐回到了布雷斯瑙,而哈迪克伯爵则率领了 3,500 名奥军,攻击 到了柏林。10 月 16 日,哈迪克进入普鲁士首都,在获得了三十万萨拉的黩金之后才离开。听到 哈迪克突袭的消息,菲特烈马上留下七千人,由凯斯元帅率领,负责防守萨尔河,自己亲自赶去 救援他的首都;但到 10 月 20 日,他才知道已经太迟了,于是决定赶回来。而当菲特烈不在的时 候,苏贝斯已经获得了增援----布罗格列元帅所率领的 15,000 人----开始侵入萨克森,10 月 27 日,到达威森菲尔斯,在那里他要求莱比锡的凯斯投降,但遭到断然拒绝。 回来之后,菲特烈又与凯斯会合在一起,使骑兵增加到大约 22,000 人,苏贝斯听到这个消息 之后,马上退回到萨尔河上。10 月 30 日,菲特烈离开莱比锡,第二天进入威森菲尔斯,并立即 攻击法军前哨,但却发现桥梁已被破坏。凯斯也发现在梅尔斯堡和哈里的桥梁都已被破坏。虽然 现在菲特烈的地位很危险,可是苏贝斯却愚蠢的放弃了萨尔河之线退往莫亨。菲特烈修复了这三 座桥梁,于 11 月 3 日渡过萨尔河,在莫亨附近的布劳恩斯多夫宿营。他命令塞德里兹率领骑兵 1,500 人去突袭敌营,并决定次日进行主力攻击。可是这个突袭却促使苏贝斯乘着黑夜撤到另一 个比较稳固的阵地 菲特烈发现这个营地十分坚强无法攻克 于是在 11 月 4 日撤营前往罗斯巴赫 。 , 。 苏贝斯的懦怯使他的军官们大为不满,其中包括包尔色特----他在 1744 年到 1747 年间的战 争中享有盛名----他认为菲特烈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所以建议苏贝斯绕过菲特烈的左翼,从而 切断他的退却线。此外,如劳易德少将所指出的那样,因为联军的人数对菲特烈的兵力几乎占有 二比一的优势,所以他们趾高气扬,苏贝斯和希尔德堡豪森决定在第二天上午进攻,并准备用一 个冲锋就解决这个战役,因为他们的部下已经十分疲惫,似乎不愿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一旦决定之后,对包尔色特的建议根本未作执行的准备。直到 11 月 5 日,当有些联军的部队 已经出外搜劫之后,苏贝斯才从希尔德堡豪森方面获得如下通讯:“对敌军的攻击已经不能再浪 费一分钟时间,他昨天的行动很明显表示他并不准备攻击我们,而似乎是想切断我们与弗莱堡之 间的交通线。所以我主张我们立即前进,占领希芬罗达高地,并从那里攻击他。”直到这个时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