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_[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完结】(82)

  我们甚至超过对方做了许多无用的、危险的事,后来,当我们得知销毁装备几乎要比制造它还昂贵时,这对我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我国的军事工业综合体无疑有值得骄傲的高级设计成就,有些东西至今仍然有效,但政治领导人表现得很外行,没有明确的战略观,过于受军事工业综合体眼前的兴趣所左右,这一切是很久以后才明白的,这时“为提高进行不能进行的战争能力的荒唐斗争”已经结束,竞赛结束时美国人在哪里,我们又在哪里呢?

  《奔向自由》 第二部分 ……这美好的三年(3)

  军人对国家安全负责,甚至在改革第一个阶段也没有对这个论点提出过质疑,但因此自动地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武器,达到目的的政治方法(关于“合理充足”、关于“双方都安全或双方都靠不住是否可能”的种种议论)不是国防部和党中央有关部门的直接职责。

  我稍微详细一点来谈谈这方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先锋”中程导弹的故事,按西方的分类这种导弹称作SS-20导弹,因为我国的导弹名称本身长期以来是保密的。从1950年代末起我国瞄准西欧的是中程导弹P-12和P-14,它们使用液体燃料,安置在发射井里,过了20年,该是换掉它们的时候了,很快部署了“先锋”这种有三个核弹头的能迅速移动的导弹,而旧的导弹并没有被马上撤走。装备这种新武器是十分秘密的,因为当时就这件事同西方讨论的想法本身都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当然也不告诉本国人民。首先,人们指责我们难以理解的危险的非理性,因为没有这些导弹也有足够的装备不止一次毁灭欧洲大陆;其次是这个作为遏制手段的武器瞄准的是城市。对这些指责我们大概还可以忍受,但是美国人对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有了一个好借口来部署他们的“潘兴-2”这种第一批弹头可以深入地下的高精确度核导弹。换句话说,这种导弹可以击毁事前为特殊大人物准备好的地下掩体。现在得为自己易受伤害考虑考虑了,美国人是从他们在西欧的基地打击我们,即实际上是到了跟前,飞近的时间缩到最短。

  美国人暗自得意洋洋还有一个原因:美国作为宗主国不会受到新的威胁,受害的是西欧的“人质”,由于我们的轻率行动而逼出新的拨款——真是再好不过了。

  美国人并没有严格遵守对等原则,如果把一切一起算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仅有美国的核装备,而且还有法国和英国的核装备,优势仍然在西方一边。例如,美国的母舰航空兵超过我们许多倍,加上从四面八方包围苏联的基地、潜水艇,其数量仍然远多于苏联,如此等等。但美国佬不管我们的逻辑,正如安·葛罗米柯常说的,“对的不是有理的人,而是有权的人”。美国人从实力立场出发压我们,要求在具体武器种类上也完全对等,而且运用这个论点时相当无赖,加之他们知道,法国人决不同意把自己的核潜力算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核潜力中。弗·密特朗总统考虑,要是苏联同美国达成了零点方案又该怎么办呢?法国人得放弃自己的威慑力量吗?决不!英国人则推托说这纯粹是美苏双边的问题。

  用现代的用语说,想出这个公关策略很巧妙:1979年12月1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决定被认为是“双重的”,他们说,要是1983年前我们达不成友好的协议,那么在此后的两年中美国就要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先宣布了导弹的数量:108枚“潘兴-2”地地导弹和464枚战斧式舰载巡航导弹。后一种导弹也不是好礼物。我们盘算了大约有一年,终于参加了提议的谈判,但是谈判进行得马马虎虎。“有什么可谈的?我们有导弹,而他们没有。”据我所知,当时的外交部长的这个论据在其他政治局委员看来是不可动摇的。要是他们有了呢?不会有的,因为西欧人不想在他们那里有一块吸引苏联核装药的磁铁。请看看反战运动有多大,拥护和平的力量有多大!不必说这是又一次计算错误。

  我们的权威人士再三要西欧政治家们放心,说苏联针对西欧增加武器装备“是凭空编造的谎言”,可是西欧并不相信我们。尽管欧洲大陆那一端确实不想要新的导弹,但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这五个国家中只有荷兰没让部署导弹。关于这件事下面再谈。

  时光飞逝,1983年10月按原来说的那样美国开始部署中程导弹。我们关上了门(“不能进行毫无结果的谈判”),但这并未给我们带来荣耀。一年多后我们又重返谈判桌旁。不错,这一回为了不失面子,把中程武器和战略武器及太空武器放在一个条约里。又过了一年,我们把这些武器分开了,把中程导弹又单列出去。最后,1987年12月8日苏联和美国在华盛顿缔结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共5种型号1752枚导弹)和美国(3种型号共859枚导弹)销毁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中包含的“零点”接近于美国人在1981年提出的建议。

  改革的领导人为了这个条约挨了多少骂:为什么我们该销毁的导弹多一倍?很少有人记得那句话:“有什么可谈的?我们有导弹,而他们没有。”很少有人记得,失去了多少时间,白白浪费了多少精力和财力,当然可以继续玩那些游戏,强化杀伤性精确武器的直接威胁,同时加重难以忍受的军备竞赛的重担。该是拿出勇气收住脚步的时候了。因此米·谢·戈尔巴乔夫在这一方面也该来纠正前任领导人的差错。要是这方面付出了代价,那比较公正地更多应该算在那些前几十年把我国带入绝境的人的账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