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承诺,帕特里奇把前线指挥权交给了日军。
顶替服部留名的是日本陆军参谋长福田康夫上将,一个六十多岁,但是精神好得让帕特里奇都无比羡慕的老头子。
帕特里奇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以往在日军中没有多少名头的老家伙,就算了解,他也不会把所有指挥权交给一个日本将军。
在战略策划阶段,帕特里奇仍然是主要决策者。
从丹东进军沈阳,名义上有三条线路。一是北上绕到吉林,再南下沈阳。二是南下进军大连,再北上杀入辽河平原,顺着辽河北上攻占辽中,再沿浑江北上占领沈阳。三是直接穿过长白山,沿着三零四国道进军沈阳。
这三条线路中,实际上只有最后一条可行。
绕道吉林,将在长白山的山区里耽搁太多的时间,不但道路难走,沿途也没有多少可供美日联军占领的地方,而且战线拉得太宽,很容易遭到中国军队反击,如果进军路线被中国军队切断,进攻部队将进退两难。
南下进军大连,不但费时,还没有多少意义,至少在美日联军有能力再打一场大规模登陆作战之前,这条进军线路等于拉长了战线,也等于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对攻打沈阳没有任何协助。
当然,直接攻打沈阳也有不少麻烦。
最大的问题就是得穿越长白山,而且得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在此之前,罗耀武已经在这一地区部署了好几道防线,几乎将长白山的南部地区变成了中国军队的大本营,防御强度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不过,这条进军线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后勤保障线最短。
对美日联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虽然在两国相继增兵之后,东北战场上的日军已经达到十八个师团,美军也有八个师的兵力,总人数将近五十万,但是韩军已无斗志,而且韩国政府肯定不会让韩军参与进攻,甚至不会让韩军跟着美日联军攻打沈阳。
如此一来,就需要由美日联军自己来保护补给线。
这一点,也反应在了美日两国增派的部队上。
美军增派的五个师全是二线部队,其中四个是国民警卫队师,另外一个是刚刚完成重建的第四步兵师。虽然第四步兵师的番号得到了保存,但是这支从头建立的部队,肯定比不上之前的第四步兵师,与国民警卫队差不多。
日军增派的十五个师团中,只有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与第六师是改编后的主力部队,另外十个师都是扩军后新建的作战部队,战斗力甚至不如美军的国民警卫队,根本无法担负前线作战任务。
也就是说,在二十六个美日师团中,有十五个是二线师团,只有十一个是一线部队。
这一编制体系,摆明了就是要加强对后勤保障线的保护力度,并且把更多的兵力用在后方占领上。
即便如此,美日联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十一个主力师团,至少有二十万人马,而且战斗力都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其中,美军第二骑兵师、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无疑是主力中的主力,而日军第一批参战部队中的第七师、第二师与第九师也是主力部队,战斗力与美军相当。
六个王牌师团,足够撕开中国军队的战略防线。
其他五个主力师团则是战略进攻的预备队。
如果说美日联军还缺少什么的话,除了正在运送的作战物资之外,就是支持地面部队进攻的支援力量,特别是空中力量。
受韩国当局政治态度的影响,日本不可能把航空力量部署到朝鲜半岛。
更要命的是,丹东与东港的地盘太小,只有两座不算太大的民用机场,而且这两座民用机场在之前的战斗中屡次遭到破坏。就算美军已经在辽东半岛南面的几座岛屿上建起了野战机场,也不足以为日本空军提供支持。
从本土出发,日本空军的作战效率低得吓人,而且只能执行一些战场遮断任务。
在至关重要的战场支援任务上,日本空军使不上力,只能依kao美国空军。
问题是,美国空军的主力在台湾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部署在朝鲜半岛的作战飞机不到一千架。再说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机场也不是很多,支援空军作战的能力有限,也部署不了多少作战飞机。
要想加大空中支援的力度,唯一的法子就是把海军舰队派过去。
问题是,黄海太狭窄了,别说规模庞大的舰队,就连运输物资与部队的船队都得kao着朝鲜海岸线航行,避免进入中国岸防导弹部队的打击范围。
舰队作战需要足够广阔的海域,航母每次出动战斗机,都得全速航行几十海里,而一支三航母战斗群的活动范围至少得有二百五十海里。
黄海最宽的地方,也差不多就这么大。
显然,把航母战斗群派往黄海是不大可能了。
不能去黄海,就只能去日本海。至少在那边,中国军队的岸防导弹部队不是很多,对美军舰队的威胁不算很大。
三月十一日,美国海军由“尼米兹”号、“文森”号与“布什”号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
三艘航母的到来,或多或少的解决了美日联军缺乏空中支援的问题。
再说了,战斗群里除了有近三百架作战飞机之外,十多艘大型战舰上还有数百枚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之上的巡航导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