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库峪城的面积不小,而一些生产设施都被建设在了城外,流民们每天上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所以除了四轮载货马车、三轮人力板车这样的运输工具之外。
白玉琦还给[天工门]下达了一批竹制自行车的生产任务,打算给流民工们配上“共享单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上工。
而白玉琦的[工法匠术]传授方式也十分简单粗暴,直接拿竹子塑一个模型扔给他们自行拆卸组装,自行研究去就是了。
不过为了让工匠们能够更高效的工作,白玉琦除了将各种工具都设计了出来之外,还搞出了“人力车床”这种大杀器。
也就是在车床旁边加装一辆或数辆自行车,让人蹬着带动锯床、磨床、钻台上的锯片、砂轮、钻头转动,虽然费劲了一些,可总比他们自己用手工加工来的方便许多。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发展,盐场、竹制品加工厂、成衣服装厂、竹鼠养殖场,还有矿场、竹材砍伐队、库峪运输队等等部门,已经彻底将孙老道拐回来的三万六千多名流民消化完毕。
除了初期依靠盐场的食盐产出采购粮食物资,来支撑起了整个库峪城的运转之外,现在基本上流民们都可以依靠着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了。
第116章 库峪制度
这段时间来辛苦折腾的结果,也让白玉琦踌躇满志的看着眼前这个,跟后世小县城一样的库峪城满意极了。
而跟他一样,闲暇之时喜欢站在无极仙宫高耸的城门楼子上,居高临下眺望整个库峪城的还有大唐君臣。
每到“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库峪城平坦的岩石大道上,都会出现大量由粗笨的竹制二八载重自行车汇聚而成的车流。
一群群流民工兴高采烈的用力蹬着二八,与身边的同伴高声谈笑着,或是说着家长里短谁家婆娘的闲话,或是讨论着今天晚上大膳堂又会有什么好吃的供餐,熙熙攘攘的从城外的工厂归来。
照道理说,规模这么庞大的车流人群汇聚到一起,必然会造成各种混乱。
可是在库峪城这一切却并不存在,明明没有任何武侯拿着棍子嘶吼驱赶,一切也都显得是那么的井井有条。
宽达十五丈的大道上,车有道、马有路,被长长窄窄的花坛、灌木丛和一排排整齐的行道树隔开的路面。
分为了车道、马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等等功用不同的道路,载货的大车、拉货的马车、拖货的人力三轮车,都各行其道的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所有人都自觉的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右侧前行,每到经过相交的路口时,还会遵照路口中央岗亭里的交管员……全称好像是叫“交通管理指挥员”的人,挥舞的红绿小旗和吹响的尖锐哔哔竹哨声,或是停下等待,或是快速通过。
而这种井然有序的画面整齐的让人震撼,让大唐君臣不禁怀疑,大唐的精兵悍卒能不能做到这么行令禁止。
至于为什么都靠右行走?
当初制定这个规则的无极帝君大老爷说:靠右走是因为神仙保“佑”啊!
“玉帝现在在何处?”
李世民收回怎么也看不够这库峪仙城的眼神,头也不回的询问了一句。
“陛下,帝君带着孙老神仙、岐晖真人等道家弟子,还有尉迟宝琳等勋贵子弟进山了。”
皇帝身后自然有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盯着无极帝君的百骑恭敬禀报。
这几乎是他们百骑司近来最重要的任务了,为的就是好随时回答时不时就会询问无极帝君在干什么的陛下。
“又不在城里么?”
李世民那叫一个无奈,也不知道这个神仙御弟那来这么好的精力。
自打他来了这无极仙宫借居避暑,就没见他消停过的东奔西跑到处折腾。
可也正是他这种停不下来的折腾劲,让这座库峪仙城、无极仙宫,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一天一个大变样的,发生着速度惊人的变化。
也不知道他那来那么些奇思妙想,还是说库峪城里的各种精巧奇物本就是上界所有,他只是在这下界重新复造出来?
不仅仅是皇帝陛下难以理解,就连大唐群臣也无比迷茫,谁都知道这库峪仙城里的各种事物都是好东西,无论是仙法神通还是工法匠术,甚至是制度、体系,都让大唐君臣目眩神迷。
但问题是,他们看不懂啊!
不少文官都企图研究分析出,库峪城不用官员就能管理百姓的这种制度体系的原理。
以便于借鉴过来用于改善大唐因为战乱,士大夫不愿做官,所以官员不足的问题。
可是他们越研究,就越是细思极恐!
因为他们发现,如果按照这种库峪制度,士大夫似乎就失去了“读书人=官种子”的天然基础,以及“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官”的必然关系。
这种几乎是断掉儒家根基的事,谁敢胡乱往外说啊?
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在发现了库峪制度其中的秘密之后,一个个脸色铁青。
这要是换了一个人,敢提出这种妖言惑众、离经叛道的制度。
怕不是会引起天下士子群起而攻之,搬出老祖宗孔圣人来喷他个狗血淋头!
可这事放在了库峪城里的这位帝君身上……谁特么敢喷他啊?搬出孔圣都不好使的好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