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巧了,浦安入闱后见中皿卷中有一本试卷与条子相符,并且文笔尚属清畅,就批写‘气盛言宜,孟艺尤佳’字样,加以呈荐。再后来草榜填后核对草底,闱官误将罗鸿绎的试卷当作已中试卷交还本房,柏中堂发现了,便命家人靳祥将其撤下。
浦安与靳祥相识多年,就跑去找靳祥,称他房内中皿卷就这么一本,嘱咐靳祥恳请柏中堂取中,千万别撤下。柏中堂人情难却,便将罗鸿绎取中,将拟取中的第十房考生刘成忠之卷撤下。”
韩秀峰沉吟道:“照您这么说,柏中堂如果没发现反倒没事?”
“哪有那么多如果。”吉云飞长叹口气,苦笑道:“之后的事儿说出来你一定不敢相信,出闱后,罗鸿绎去李鹤龄家请教拜见老师礼节,李鹤龄以帮他递条子打点关节为由,索要酬谢银五百两。罗鸿绎因事前没提及过银子,不愿意出这五百两。
李鹤龄纠缠他说了半天,他最终答应了,过了两天如数送到李鹤龄家中,而李鹤龄竟嫌成色不好没收。罗鸿绎只得回去再筹银,托同乡龙兆霖代送。
李鹤龄收下银子之后,跟浦安谎称罗鸿绎送了四百两,浦安刚开始没收,后来因为其胞兄捐官,去跟李鹤龄借银子,李鹤龄说他的银子存在这儿,随时可取用,浦安就这么先后取走了三百两。”
“连这银子都敢收,传出去真有辱斯文!”韩秀峰轻叹了一句,想想又问道:“柏中堂那边呢?”
“据伍辅祥说,浦安去柏中堂家拜望,送贽敬银十六两,门包八两。并嘱咐罗鸿绎去拜见座师时的门包多费几两,因为柏中堂的家人靳祥帮过忙。所以罗鸿绎去拜见柏中堂时,送贽敬银十二两,门包六两。”
吉云飞喝了一小口茶,又说道:“场后士子孝敬考官的贽敬银也好,求见时的门包也罢,历代科场,向来如此,本算不上多大事,可跟弊案牵连上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因靳祥已随柏中堂的侄子,分发甘肃知府钟瑛出京在途,皇上已命军机处寄谕陕西巡抚曾望颜,著其即饬所属地方官,沿途截拿,迅速押解来京审讯,毋令逃脱。”
“皇上励精图治啊,不然也不会命郑亲王等人这么查。”
“所以说柏中堂运气不好,正好撞上了。”
第七百一十八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
科场案越查越大,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士子们一片叫好,各部院尚书、侍郎却人心惶惶,朝局因此动荡,文祥正为之忧心忡忡,又收到苏松太道薛焕差人送来的坏消息。
因为消息是私下差人送来的,他不敢贸然上奏,只能先来南苑找韩秀峰商量,看这么下去如何是好。
说起来巧了,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韩秀峰找了个借口先去了趟天津,然后又去了趟固安,昨天下午刚从固安回来,就这么被他逮了个正着。
想到文祥无事不登三宝殿,韩秀峰屏退左右,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意味深长地说:“博川兄,您跟博文不一样,您身为军机大臣,私自出京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在这个节骨眼上!”
“来南苑算出京吗,顶多算出城。”文祥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书信,想想又感叹道:“京城居,大不易,各部院不晓得有多少官员在城里租不起房,只能租住在城外。据说有不少京官穷得连城外的房子也租不起,只能找个地方搭窝棚。”
“确实不少,可您跟他们更不一样。”
“放心,我来此的事皇上知道。”
韩秀峰看着书信问:“皇上知道?”
“我是来瞧瞧驻扎在这儿的八旗和察哈尔马队的。”
“奉旨来巡视的就好。”韩秀峰终于对文祥来南苑这件事本身放心了,但他带来的书信却让人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洋人之前只是怀疑朝廷是“明和暗剿”,后来虽收集到一些证据,但两广总督黄宗汉和在上海跟英吉利公使额儿金谈判的桂良、何桂清都可以一推了之,声称全是广东的士绅百姓“肆意妄为”,而现在洋人竟掌握了是朝廷授意的实据。
占据广州的巴夏礼等三人委员会,在清缴民团时竟查获一份皇上鼓励广东绅民实力攻剿西夷的密谕!
其中有一段写得明明白白:该大臣罗惇衍等,务宜仰体朕心,密为筹画,暗中统率各乡,在广为团练,联络激励,声气相通,以挫外夷之势,而振中国之威。不必官与为仇,止令民与为敌。即本省官员及各地方官员,亦一概不必关会,以期机密,而免泄露。如此,则胜固可以彰天讨,而败亦不致启兵端,庶几年来之敌国外患,暂就义安,攘夷狄而尊华夏,在此一举。
看到这里,韩秀峰抬头苦笑道:“博川兄,实不相瞒,这道密谕我见过。”
文祥愣住了,紧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你见过,这么说这道密谕并非洋人所伪造?”
“此话差矣,我见过并不一定是真的。既然是密谕,又怎会落到洋人手里,所以这一定是假的,一定是洋人伪造的。”
“可是……”
“博川兄,别可是了,我明白您的意思,这件事您心里有数就行,一切等桂良和何桂清的奏报到了再说。”
文祥急切地问:“志行,你就不担心洋人翻脸?”
“我要是不担心,能三天两头往天津跑?”韩秀峰反问一句,接着道:“博川兄,您以为僧格林沁在做什么,您以为肃顺今天抓一个,明天抓两个,恨不得把户部衙门的郎中主事胥吏衙役全送菜市口明正典刑究竟是在做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