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决心已定,皇上不怕再起战端?”
“这是咱俩说的,皇上不是不怕,而是西夷咄咄逼人,欺人太甚,逼的皇上退无可退。”
“明白了,”文祥意识到密谕落洋人手里的事,就算皇上知道了也没啥,想想又忍不住问:“志行,我想再问问,真要是开仗,这次咱们有几成胜算?”
“不知道。”
“不知道!”
“还是那句话,胜负得打完才知道。”想到堂堂的军机大臣,对朝廷应对西夷的方略居然知之甚少,韩秀峰实在不想再聊这个话题,因为聊的越多他心里越不是滋味儿,干脆话锋一转,好奇地问:“博川兄,科场案查的怎样,年底前能不能结案?”
“拔出萝卜带出泥,越查越大,牵连越来越广,不少涉案考生已经回了原籍,一些涉案官员的家人要么捐官外放了,要么随别的官员出京赴任了,想在年底前结案,我看悬。”
“怎么个拔出萝卜带出泥?”
“在审讯浦安转恳柏中堂取中罗鸿绎时,浦安供称在考场时曾听人说副主考程庭桂烧过条子。皇上震怒,命郑亲王革审程庭桂,查出程庭桂之子程炳采大肆传递关节交通嘱咐舞弊案。”
文祥放下茶杯,用带着几分玩味的语气接着道:“刚开始是兵部尚书陈孚恩审程炳采,结果在公堂上程炳采拒不招供,见陈孚恩要对他用刑,竟当那么多人面供出陈孚恩之子陈景彦曾托他递过条子。”
韩秀峰真不知道这些,哭笑不得地问:“陈孚恩兴冲冲地查办,查来查去竟查到了他儿子身上!”
“所以说这案子越查越大。”
“后来呢,究竟有没有查实?”
“陈孚恩刚开始不相信,也可能心里相信但不敢也不能采信,就诘问程炳采有无实据,程炳采说条子在考场外烧掉了,没有送入闱中。虽无实据,但那么多人听见了,其中包括你那位吏科给事中同乡。陈孚恩不敢就这么草草结案,赶紧回家质问他儿子,结果发现确有其事。”
“再后来呢?”
“那么多人盯着呢,他只能大义灭亲。”文祥端起茶杯,不无幸灾乐祸地说:“他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赶紧上折请罪,恳求皇上将他那个官居刑部候补员外郎的儿子革职,归案办理。奏请皇上将他交部议处,并准其回避。”
“皇上咋说的?”韩秀峰追问道。
“皇上准其所奏,将陈景彦革职归案,鉴于陈孚恩事先并不知情,先交部议处,并命他除案涉陈景彦之处照例回避外,余仍秉公审理。”
看着韩秀峰若有所思的样子,文祥接着道:“不但程庭桂之子程炳采、陈孚恩之子陈景彦在外大收条子,工部侍郎潘曾莹之子翰林院庶吉士潘祖同、刑部侍郎李清凤之子工部郎中李旦华、湖南布政使潘铎之子候选通判潘敦俨等,也在外假托父名私收私送条子,一件件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啊。”
韩秀峰早料到这事不简单,却没想到一帮二世祖竟如此胆大包天,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柏中堂呢?”
“据说郑亲王本以为柏中堂一定不会干净,死命的查,结果发现柏中堂就受浦安转托取中了罗鸿绎,没收条子,也没收多少银子。可奇怪的是,最先捅出科场弊案的那个平龄居然不明不白死在狱中,而受浦安之托的那个家人靳祥,居然也不明不白地死在押解回京的路上。”
“柏中堂自证清白还来不及呢,怎会去害他们。再说事发之后,柏中堂不知道被多少人盯着,他老人家就算有这个心也没法儿行事。”
“你别误会,我只是说那两人死得不明不白,可没说他们的死跟柏中堂有关系。”
“郑亲王、怡亲王胜券在握,一样没必要做种事,搞不好还会授人以柄。”
韩秀峰话音刚落,文祥便喃喃地说:“照这么说只剩下一种可能,有人想救柏中堂,结果却好心办错了事。”
听文祥这么一说,韩秀峰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个人,心想也只有那个位高权重但在朝堂上却并不起眼的人能做到,不过这种没凭没据的事也只能想想。
第七百一十九章 谁也没想到
光阴如梭,一转眼又过年了。
琴儿在娃他外公和费二爷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学会怎么操持这个家。
去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同幺妹儿一起带着娃回走马乡下伺奉婆婆和婶娘,腊月里又把婆婆和婶娘接到城里来一起过年,跟新任道台、府台、县太爷夫人没少走动,甚至带着幺妹儿和潘二媳妇一起去江北拜望过几次段夫人。
天天都有事,好像总在忙,可细想起来却不晓得都忙了些啥。
有幺妹儿和潘二婆娘说说话,加上要带仕畅仕路两个娃,平日里倒也不闷,只是一到晚上就不由地想念远在京城的娃他爹。
盼星星盼月亮,没盼到娃他爹回来,但总算盼到了娃他爹托票号捎回的家信。
娃他外公和费二爷一大早就带着俩娃去龚老爷家吃酒了,她和幺妹儿都不识字,只能让家人去前头会馆把潘二请来帮着念。
“之乎者也”的她和幺妹儿都听不懂,潘二干脆帮着翻译成白话。
“四哥说天下不太平,两江的长毛、安徽河南的捻匪和两广的会党没能剿灭也就罢了,朝中竟也接二连三出事。年前的顺天乡试有人舞弊,牵连了不少大人,连柏中堂都被革了职,究竟如何处置还没尘埃落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