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才说他有苦衷,你倒是说说他究竟有何苦衷?”
“胡大人做的是战时巡抚,并非完善省份的巡抚,一切当以剿匪平乱、收复失地为重。行军打仗,事权不一,乃兵家大忌,而湘军又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堪称山头林立,那些个骄兵悍将谁也不服谁。要是没点霹雳手段,要是不用信得过的文武官员,别说收复失地,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韩秀峰又忍不住偷看了一眼,见皇上若有所思,接着道:“臣斗胆说几个前车之鉴,咸丰元年,乌兰泰、向荣不和,永安失陷,使长毛得以窜出广西;咸丰二年八、九月间,长毛围攻长沙,官军集结八旗绿营兵勇六、七万,而领兵大员竟多达十几位,其中军机大臣一人,总督二人,巡抚三人,提督三人,总兵十二个,那么多大员挤在长沙一地,兵勇们都不晓得该听谁号令,所以那么多官军也未能阻扼长毛北趋。”
“这么说赶走蒋益澧,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皇上圣明。”
“有没有见着官文?”
“禀皇上,臣没见着官文大人。”
“李续宾呢?”
“禀皇上,李续宾臣见过两次,头一次他刚从战阵上下来,浑身都是血,战壕里全是他手下湘勇的尸体。第二次是臣动身回京那天,他去给臣送行。”
“可朕听说他贪生怕死,畏敌如虎,不然武昌也不至于直至今日也没能收复。”
“禀皇上,臣以为闹匪患就跟一个人患病一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剿匪平乱真是急不来的。再就是臣回来时他们正在为攻城做准备,臣估摸着很快会有捷报。”
“你是说官文、胡林翼和李续宾正在准备攻城?”
“回来前臣问过李续宾,他说等攻城所需的炮、火药和粮饷准备妥当就开打!”
亲耳听到湘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确认胡林翼和李续宾正在准备攻城,咸丰的心情好了许多,想想又问道:“回来之后有没有见着文祥?”
“禀皇上,臣听说皇上您在‘夏宫’(圆明园),臣就直奔这儿来了,没见着文祥。”
“文祥这个人你举荐的好,他是个实心办差的,可他也是读书人。朕不是说读书不好,而是这书读多了人容易迂腐。让他办别的差事倒也罢,让他办‘厚谊堂’的那些差事,想想真为难他了。”咸丰顿了顿,接着道:“朕命你回京,就是让你接着管那摊事儿的,赶紧去见一下,让他把公事交代明白。”
“臣遵旨!”
“走之前记得去内务府值房申领下腰牌,朕让外头的奴才带你去。”
“谢皇上。”
见韩秀峰准备磕拜告退,咸丰又问道:“韩四,这次进京有没有带家眷?”
韩秀峰一愣,急忙道:“禀皇上,臣是从湖北阵前奉诏回京的,没带家眷,只带了二十名团勇。想着他们没见过世面,要是带到京城来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路过固安时见河营只剩下三十几号人,就斗胆让他们留在河营效力。”
“河营只剩下三十几号人?”咸丰下意识问。
“本来有两百多的,后来被抽调一百多去了天津。”
“知道了,跪安吧。”
第六百五十二章 过河拆桥?
韩秀峰申领到腰牌,没急着回“厚谊堂”,而是直奔都察院的值房。
见只有一个御史在当值,又去户部值房打听,听当值的户部员外郎说肃顺已经跟兵部尚书陈孚恩一起走了,这才离开圆明园。
刚坐上马车,小山东就欣喜地说:“四爷,小的跑得快,要不小的先回去通报一声,也好让文大人和王先生他们有个准备。”
“有啥好准备的?”韩秀峰撩起帘子,看着车位的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景色问。
“准备为您接风洗尘啊!”
“又不是外人,何必搞那么铺张,再说现在还不能急着回去。”
“四爷,您打算去哪儿?”冯小鞭下意识回头问。
韩秀峰权衡了一番,凝重地说:“肃顺大人家你一定认得,先送我去拜见肃顺大人。”
“认得,”冯小鞭笑了笑,想想又鬼使神差地来了句:“不过有两年没去了。”
这小子话中有话,韩秀峰意识到只要是在“厚谊堂”当差的,现在有一个算一个都变成了人精,正寻思他们是如何看待文祥对肃顺敬而言之的,小山东又说道:“四爷,有几件事早上没来得及跟您禀报。”
“啥事?”
“王先生本以为您会直接进城,想着您要是一回京就住达智桥胡同不太合适,就让余叔跟吉老爷他们说您可能要住几天会馆,吉老爷和敖老爷他们很高兴,让储掌柜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么说不去住几天也不合适?”韩秀峰低声问。
“也不是不合适,只是不去的话,吉老爷他们一定会很失望。”小山东小心翼翼地说。
“那就去住两天。”韩秀峰笑了笑,追问道:“还有啥事?”
“省馆张馆长听说您回京了也差人去找过余叔,问您能不能抽出半天时间,去一趟省馆,他好给您接风洗尘。”
小山东顿了顿,接着道:“再就是张之洞张少爷的堂兄张之万奉诏回京了,好像做上了日讲起居注官。听王老爷说张之洞给他写过信,他一回京就去达智桥胡同拜谢文大人对他堂弟的关照提携,还说等您回京之后也要拜见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