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后汉就无法在岭南执行有效统治、征税,整体交给田信打理也算不得什么。
如果百年后,爆发战争,陈公国从岭南北伐打赢汉帝国……那输了也实属活该,怨不得旁人,得认。
可江东已有近千年发展,割任何一个郡给宋公国,都是影响很大的事情。
理应由皇帝来裁定,可这么大的事情却交给自己来主持会议,本就是向关兴示好。
是的,是向关兴示好。
还要向张家示好,给张绍施恩,让张绍记这个人情。
只要帝国内部的和睦风气尚存,那人情的价值最高;而各种纠集在一起的人情,又能助长和睦风气。
维持和睦,使上下齐心,许多看似惊涛骇浪的事情,也能从容处理。
刘禅颇感孤独,董允费祎的表现,已让他不敢轻易商议私密话题。
其他太子属臣也不可能绕过董允费祎与他接触,这是不符合规矩的事情。
独自一人计较、衡量得失,这让他越发的思念孙大虎。
东侧殿,关羽与黄权一同散步,协商封国事宜。
黄权口吻慎重:“淮扬之盐,国家重器也。此非宋国封建丹阳可解,亦非立国吴郡能解。”
盐运利润太大,丹阳郡没有盐场,可依旧能影响周围的郡县,进而插手盐运。
关羽也是难以下定决心,做些河东解人,世居盐池边上,对盐的利润自有深刻认知。
只要封国在海边,还握有权势,就不可能不碰盐。
“公衡可有良策教我?”
“宋公,盐运之利,数十倍于税租。此非我等外人能议,还请宋公与陛下当面议定。”
黄权略作犹豫:“宋国若封建于吴,不妨与汉家少府一同经营。盐运之利,豪强皆争,必有私盐余利。与其肥豪强,不如肥宋国。宋公得盐运之利,以岁贡之名进献汉室,此帝室、朝廷、宋公三利之事。”
稍稍停顿,黄权又说:“山川林木矿石渔猎皆受少府督管,却难以尽职,必有疏漏。我以为宋公不应避嫌,该为国家就近监掌淮扬之盐。”
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
章武三年的大朝会完毕,对江都士户、百姓来说最值得议论的不是宋国封地,也非邓国改易,而是吕乂降职。
也就两天后,正月十八日时,田信在橘林馆举行了招纳小妻的简略仪式,正式将庞飞燕纳入家门。
关姬有孕在身,今年无法去湘州各处茶庄巡视,由田信、庞飞燕一同前往,也省的在橘林馆晃荡,惹关姬不高兴。
虽提议、推动这件事情,可事情真的发生,多少肯定有些不高兴。
田信也就乘船送庞林至汉津,随后前往飞虎山拜访隐居此处的夏侯尚,以正式交割早年答应的茶庄。
夏侯尚蓄了半尺长胡须,给田信的感觉是更瘦了。
两人在水潭边饮茶,夏侯尚不解询问:“何不杀吕乂以正国法?”
“杀之无用。”
田信用茶勺轻轻搅动茶罐:“汉与魏不同,当年不杀来敏,今年陛下不杀黄元,皆因事端平息,无意追究。”
问题解决了,没必要再杀人、把当初制造问题的人也解决。
想到这一点,田信做笑:“朝廷执政意在平息纠纷事端,而非杀人。这一点非曹魏能比,曹魏人心散乱,曹丕又得国不正,疑神疑鬼,非杀人不能平息事端。”
夏侯尚却是皱眉:“就恐刑法荒驰,助长谋私乱法之徒。不过如此也好,杀吕乂虽能震慑一时,终不能解决根本。存留吕乂,今后若有举动,公上也可从容应对。”
“是呀,此明刀易躲暗箭难防之理。”
田信见一侧奉上果碟的夏侯姐妹离去,只留下一个夏侯玄,也就直说:“我有意劝阻朝廷,使休整三年,积蓄满三年,士民殷实,府库充盈后再兴兵北伐,一战定关陇。”
今年,明年,后年,以三年计较,北伐应该在后年,即彰武五年的秋日雨季之后发动。
夏侯尚沉吟分析,三年后,自己堂弟夏侯儒还能不能留在关中任职。
思索片刻,他回答:“吴质就任雍凉以来,我夏侯氏军中威望日益消减,已大不如前。若待后年秋季,恐难接应。”
田信将烹好的茶汤沏入夏侯尚茶碗,随后给自己沏茶,垂眉看新绿色茶汤:“我以为吴质善用间,或许已有察觉,会设伏应对。今偃旗息鼓,可使令弟专心奉国,以全门户。”
消灭书信证据,停止联系,不给吴质搜罗证据的机会。
端起茶汤浅嗅,田信口吻慎重:“我恐计谋不成,反被吴质所算。待三年后,我以堂堂之阵,足以破灭吴质。”
如果将破敌的希望寄托于夏侯儒临阵反戈,那么消息泄露,汉军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或陷入被动地步。
夏侯儒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保护好自己,努力留在雍凉军团,勤勉奉公。
只要吴质挡不住汉军最初的三板斧攻势,夏侯儒再发动,不求达成致命一击,只求加速平息关陇战场动乱,尽可能保全关陇人力、物力,就是很大的功勋。
夏侯儒这条线由自己负责,现在不能北伐,理应保护好夏侯儒。
田信正常的考虑,在夏侯尚看来已是难得的仁慈……其实换个角度来说,汉军应该汉中出疑兵,武关道出奇兵,宛口张飞出疑兵,以策动夏侯儒反正,瓦解、打击吴质雍凉军团的休养、训练计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