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儒是生是死不重要,重要的是打断吴质整个军团的休缓计划。
以魏国、吴国的一贯作风来看,夏侯儒这种内应……似乎很难得到好下场。
夏侯尚饮茶,只觉得口齿留香,表态:“公上维护之心,某代舍弟谢过。不知北伐时,某可能随公上左右?若是光复雒阳,某也好送曹子恒一程。”
“北伐啊……世事发展谁能预料?我若出阵雒阳,必邀伯仁同行。”
田信饮茶半杯,含在口里细细品味,咽下后又说:“我也想见见曹丕本人。近来与他书信联系,观他字迹有变,恐是旁人代笔。又听闻其一子夭亡,或许正值沮丧消沉,才字迹有变。”
对此夏侯尚只是笑笑,询问:“今番吴国内附,十年内可能平定天下?”
“此必然之事。”
田信言辞确切:“今世人饱受兵戈荼毒,无不思定。陛下仁爱之名著于四海,这才有我军势如破竹,百姓纷纷归附之气象。江东请降,就在于此。非孙权丧志,实乃众人厌倦纷争,欲求存于世尔。”
不难推测江东君臣的心思,对此夏侯尚听了冷笑:“连战连败,是人皆会厌倦争斗,避之不及,怎又会亲身涉险?”
“是啊,孙权擅惑人心,却使江东十万将士命陨疆场,忠勇之辈皆赴死,残存者,又岂会与我死斗?”
田信略为感慨一声,当世之人已经厌倦了战争。
吴国如此,魏国如此,汉国也是如此。
任何的用兵举动,哪怕是为了统一,彻底结束战争,也会招来厌倦、埋怨之声。
大汉的军民急需要休养,豪强也需要恢复生产积蓄财富。
对于战争,目前只有巴人、南中夷兵、湘军是保持乐观积极态度,再其他的军队都厌倦了。
哪怕招降吴国,彻底消化掉,依旧有浓厚的厌战情绪。
最近几年打的仗,动员规模实在是太大,官渡级别的战役,从汉中之战、襄樊之战、东征、北伐、汉口、吴质河西决战、孙权大败于寿春,整整六七场战役规模与官渡相当。
北伐战役的范围、战果几乎是官渡决战的两倍,这种厌战情绪是很强烈的。
即不愿意发动对外战争,也不想卷入内战。
这种普遍存在的厌战情绪,延缓了汉军的内斗。
现在主力部队都没心思争功,也就失去了争斗的条件。
与夏侯尚会面交流后,田信又顺着汉水往下游而去,先是游历了汉口战场,随即渡江前往夏口,在此等待贺齐。
贺齐开春病重,究竟怎么安置贺家,现在必须要给一个说法。
贺齐是陆议这边联系、归附的;具体怎么处置贺齐,因为汉口之败的原因,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答复。
等待期间,田信在江边垂钓。
思索吴国投降后的经济、物力运输格局……从下游攻击上游是很吃亏的。
孙权两次出兵淮北,皆因后勤问题束手束脚。
现在中原已经打空,虽由己方控制……可针对河北的决战,中原无法提供相应的物力。从长江一带向黄河南岸运输,这个损耗实在是太过惊悚。
长江流域的精兵可以调到黄河流域参战,可物资运输的损耗惊人,必须逐步恢复黄河南岸的生产,以积攒物力,投入河北决战。
越想,越是头疼。
劝刘备积蓄三年北伐关陇,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打赢关陇,如果又重新积蓄物力打河北决战……实在是太难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
建业,江东在诸葛瑾、步骘、潘濬三人努力下,已尽最大可能缩减常备兵员,将人力投入农耕。
冠军将军丁奉所部也不例外,就近屯种,恢复生产。
与执行屯种的各军一样,丁奉所部铠甲入库封藏,只留刀剑矛戟。
整个吴军已然尽数卸甲,失去铠甲护身的军队,即便发动叛乱,能轻易被甲兵冲溃、驱散。
不止是铠甲,就连弓弩也大批量入库封藏,各军只留少部分弓箭以抵御、围猎野兽。
午间,丁奉在田垄边休息时见相邻军屯区有人沿着田垄走来,都戴着斗笠,短衣,裤腿折在膝盖往上,小腿肚子满是泥浆,赤足裹一层灰白烂泥。
来者正是原卫将军,现在的大吴镇北将军、阳羡侯周魴。
他随意落座在田垄草丛,目光眺视远近:“丁将军,我闻魏军将发兵汝南,欲起倾国之兵收复青徐。”
丁奉眼睛转动:“从何处得知?”
“有人自江北来。”
周魴又压低声音:“今至尊为贼所困,待举国降汉,君与我,死无葬身之地也。”
闻言,丁奉默然不语。
周魴贴近丁奉一步:“今作乱者,徐州人也。”
丁奉皱眉,扭头转身,背对周魴。
周魴一愣,起身又挪到丁奉对面:“诸葛子瑜未叛,徐文向忠贞如故,叛臣乃张氏、滕氏、孙氏、二朱,余者涉事不深。今诸葛氏监掌武库,你我夺取宫门,迎至尊,使至尊亲诏诸葛氏,武库、羽林兵尽为我有,何愁大事不成?”
丁奉微微动容,欲言又止还是扭头过去,露着侧脸长叹一声。
周魴见状,复言:“今束手待亡,举大事亦亡,死国可乎?”
“唉……吏民无战心,亦不忍兵火屠戮无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