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恕这才收敛神色,以平静口吻说:“我父为朝廷尽忠,我兄弟三人生于乱世,当以忠孝传家。请恕杜某直言,镇西大将军文韬武略威震敌国,雍凉稳固,绝非汉军能撼动。”
曲英依旧摊开白纸推到杜恕面前,声音寡淡,带着一点倨傲:“我西凉大姓,除贾氏外,余下韩、阎、游、周、曲、段、张、宋等八姓结盟,意在匡扶汉室,与魏贼势不两立。另有天水姜、杨、尹、赵、梁、董、李七姓联名俱起,又有北地傅、李、皇甫、谢四姓欲一同起事。”
他说着看向杜恕:“关中各家,皆有子弟署名其上。即不愿参与,也不会告发。我闻杜氏有名杜翼者,字子腾,乃陈公麾下大将。杜氏理应响应,以全大功。”
担心杜恕不信,曲英从袖中取出一份锦囊,取出帛书递给杜恕:“杜先生,此陇西郡守游仲允亲笔所书。”
“哦?难道事情已经到了这般地步?”
杜恕面露惊讶,陇西郡守游楚是武威姑臧人,其父游殷,与董卓大将胡轸有仇,被胡轸杀死,后来胡轸暴毙而亡,临死还在向游殷道歉、祈求原谅,世人惊异不已,以为游殷死后有了很厉害的本事。
而现在的凉州刺史张既,在当年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吏,是游殷的部属,受游殷托付,抚养游楚。
曹操定凉州后,张既为曹操举荐游楚,游楚担任汉兴郡(天水)郡守,最近两年又转任陇西郡守。
游楚跟张既的关系如同父子一样,游楚都积极参与进来,那张既呢?
杜恕细细审视这份游楚的手书,字迹勉强能认出来,杜畿长期担任河东郡守,张既举荐游楚前,游楚在河东担任县令。
杜恕神色来回变化,小心翼翼折好帛书,垂眉神情低落交还给曲英:“我父已为魏室尽忠,我兄弟生于乱世,不曾食汉家一米。故,不忍背弃魏室,做不忠不孝之人。”
说着,杜恕从怀中取出匕首,拔出轻轻擦拭,划开自己手掌任由血液滴落,起誓:“此我肺腑之言,但人各有志,我亦会为雍凉乡党保密。若有走漏,灭我族裔!”
曲英面容不见笑意,森然模样:“我等事败,族灭矣。杜先生即不肯,何不请家中子弟署名?如此,我等才敢相信杜先生誓言。”
“我父起于寒门,今家中只有昆仲三人,何来旁支?”
杜恕右手握着匕首,盯着曲英:“我兄弟宁死,也不做那不忠不孝之人!勿多言,速去!”
随着杜恕语气渐高,周围一同尽孝的杜畿故吏、门生、部曲武士纷纷提剑靠近。
曲英哂笑不已,留下五串五铢钱,领着人走了。
第五百三十二章 决意
杜恕左臂无力垂下,血液滴落,送曲英一行人离去,他站在柴扉门前,目送曲英十余骑消失在视线尽头。
他心中发冷,眉目也显得锐利非常。
转身,看到杜理、杜宽和一众杜氏党羽,见他们一个个神色严峻,显然都嗅到了危险气息。
杜恕扭头去看一侧的木棚,众人让开道路,跟着杜恕来到木棚,围坐在一起。
一名擅长医术的杜氏故吏为他包扎伤口,杜恕闭目沉思,分析左右,最终语气沉肃:“关中即将大变,稍有差池,生死立分。”
杜理愕然:“兄长,此言何意?”
杜恕环视众人,道:“曲英自言受游楚、张既助力极多,张既与马超有灭家之仇,天水大姓又诛杀马超妻子,此类人物,岂敢轻易降汉?游楚累受魏恩,岂会轻易叛国?吴质多谋,善施绝计……我家若作壁上观,今后关中无人矣。”
杜理还没拐过弯,杜宽就问:“兄长意欲为何?”
杜氏党羽也都面容沉肃不做表态,这种事情只能跟着杜氏同进同退,杜氏家族有跟汉朝廷对话、谈判、讲条件的资格;而他们没有。只有牢牢团结在杜氏家族左右,大伙才能安全渡过这场生存危机。
关中的形势很严峻,若非雍凉二州大姓、豪强积极参政,或握有规模庞大的部曲私兵,现在早就被吴质清理了。
三十年前关中大乱,尸横遍野。
活下来的人,自然知道抱团,掌握武力的重要性。
之后一系列战争,又加剧了关中人的危险预防意识。
就现在的天下形势来说,关中人也是有自己看法的。
百姓无知,士人游学往来,甚至乡党日常礼仪往来时自会坐下来聊一聊天下形势,士人对未来是有看法的。
未来发展的趋势有许多种,各种可能性的概率大小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各种可能性摆在面前,哪一种对自己友好,关中人自然有所认知。
这种认知,几乎是一种共识:只要打开武关道,所有关中人就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荆州在战争中几乎被摧毁,可在田信手里,还是有了麦城、丹阳邑、邓邑的繁华富饶;投降汉军的关中降兵,也跟着田信成长为威震天下的北府兵。
只要关中子弟兵回来,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汉军一小一大两次北伐,直接打断了关东四州士人的脊梁骨……关中人心里头的暗爽,也只有关中人自己明白。
或许,在关东四州倒霉这个话题下,关中人这个概念可以用关西人、西州人、关陇人来代替。
从前汉到后汉,就是一部西州人的衰落、倒霉历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