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骑砍_中更【完结】(833)

  不过,他看着自己的原始油画,神情之间有一种自傲。

  起码,自己也是开创一种画风的祖师。

  随后提笔在油画上题字:章武四年腊月朔日,妹婿孝先饮酒庭中,斩我十三梅树而去。

  曹不兴是江东画家,孙权曾让曹不兴为屏风作画时,曹不兴提笔思考画面布局,笔上墨滴落在屏风,如同一只活生生的苍蝇。

  站在旁边的孙权一时没看清楚,挥袖去赶苍蝇,苍蝇没动,又挥袖,才发现是墨点。落墨成蝇也算是曹不兴与孙权之间的典故,作为一个职业画家,在江东降臣里实属清流。

  被关兴提出来,派到关平这里解闷。

  因田信早年画过简笔画,随口称之为漫画……于是曹不兴的画风,就成了漫画一脉。

  漫有散漫、随意的意思,不用色彩的画风,的确有点不够正规,称之为漫画也不算唐突。

  如果不打仗了,太多人离开军营会很难适应外面不规律的生活;中下阶层的吏士为了温饱而奔走,生活的忙碌会充实他们空虚的精神。

  可中高级军吏就不同了,总要找点爱好来做。

  有人喜欢音乐陶冶情操放松身心,有的人喜欢打猎继续追捉刺激的气氛,也有的人喜欢书法、绘画,也有人喜欢打铁、木匠雕刻等等技艺,也有的人喜欢打点庭院,或去钓鱼之类,纯粹是寄托精神于创造,在创造中充实精神,好消磨时间。

  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

  江都,北宫兰台。

  关羽阅览今年需要入阁储放的文档目录,这类文档一经选录就会永远存在于兰台中,除非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

  汉室所藏的先秦文档在王莽之乱中损失一部分,这次天下大乱,虽经过补救,但还是遗失了许多。

  其实,因为今文经、古文经的长期争斗,让各方大儒对古墓考古十分的积极。

  任何古墓的文献出土,都会引发两汉大儒的兴趣,六七十岁的大儒为了考古而高兴的奔波,实属正常。

  不提古文献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利益,光是考古本身获取知识就很吸引人。

  直至汉末,荀爽等老一辈大儒、名士,依旧热衷于考古。

  至于各路诸侯大规模有组织挖坟取金时,已经没人在意一同出土的文献……

  如今天下将定,收集各种零散的古文献已经成了兰台、东观两座图书机构的职能、责任。

  都是图书馆,可现在的兰台、东观职能上已经发生详细的划分,兰台重在收藏以及保护各种古文献竹简,如何辨认、解读,就是历代兰台御史、博士们的职责。

  而东观则是一座成型的图书馆,里面的文档都是完整的文档,或者相对完整的文档。

  因田信推广简体字的原因,这种势不可挡的形势面前,东观存书有原文抄本、隶书抄本、简体楷书抄本三种,以保证图书内容不会被人为篡改。

  现在关羽阅读的也仅仅是兰台需要收藏、保护的古文献目录,许多竹简是零散状态,需要辨认、重编、解读。但也有许多因为战争而遗失、流传的个人笔记、日记。

  这类笔记经过兰台认可,原件会收藏到兰台进行保护,三种手抄本则会储放在东观,以供君臣借阅。

  关羽来兰台,就是找这类主人遗失的笔记进行阅读,以切实了解天下各地,各个阶层遭遇的具体状况。

  当然了,因为笔记主人的经历、性格、立场不同,所以笔记里往往有很多冒犯的字眼,但这里是兰台,不需要自己骗自己,照常收录即可。只是原文誊抄到东观的手抄本,会用一些别字、近义词来代替敏感字眼。

  关羽不仅仅是自己来看,随他而来的宋公国史官也会在兰台誊抄副本,以增加宋公室的学术底蕴。

  而优良纸张的出现,让文化的传播更为效率,且低成本。

  兰台里,还收藏着许多田信的缴获,比如徐晃贴身携带的随军记录,也有张辽的。这些记录载体是竹简,所以只有近年的笔录,太过久远的记录要么有目的的销毁,要么重新总结经验后留作家传。

  还有许多魏军将领与曹操的书信联系的帛书,主要是曹操发给各将的帛书,被这些曹魏元老将军贴身携带。

  与往日一样,关羽亲自打开箱子,拿起这些曹操帛书、徐晃、张辽的笔记、家书,驱虫的樟脑丸散发着独特气味。

  关羽缅怀不已,并不阅览原件,只是来看看他们,随后就装箱封好。

  田信对各种宝石缺乏兴趣,喜欢收集琥珀、松脂,关羽也存了许多松脂,准备用在自己的陵墓里。

  按着现在三恪家族的功勋、影响力,三恪拥有位在诸侯王之上的明确地位,亭侯以上死亡称之为薨,三恪可以用薨,也能用驾崩来描述。在礼仪和拳头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三恪薨后追封为王几乎可是视为定律。

  王爵之礼下葬,那自然是下葬在陵墓中,陵是一种很大的坟。

  关羽显然不想带一些金银俗物下葬,一方面派人雕刻石箱,一方面收集文籍进行誊抄,还有储备的松脂,分明是想赶在田信前面制作一封留给子孙的大礼物。

  等关羽走出兰台时,已到傍晚。

  黄权在朱雀门一侧等候,关羽车驾停下,黄权受邀欣然登车。

  车内,黄权主动开口,解释说:“大将军,我等集议,皆以为魏人大破鲜卑,于幽严之间无人敢敌。今汉之强,不能跨海击辽东,不足以令公孙氏畏服。而魏之刀斧,与公孙氏之间唯有辽隧,辽隧虽险要,若冬季辽泽冰封,辽隧又有何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