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均死了。
他被隆巴宣称为是红教的护教法王,为了红教的伟大事业而奉献了自己的肉身。
恐怕薛均自己也想不到,他死之后,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祭拜他。设在马察寺内的灵堂,这些人自然是进不去的,但这并不妨碍那些信徒们,在马察寺外虔诚地祭拜着为了解放他们而奉献了自己的肉身,被他们的敌人,来自地狱的恶魔杀死的护教法王。
唐得功站在薛均的灵位之前,上了三柱香,又双膝落地,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
如果是以前,唐得功自然是不屑于向薛均行礼的。但现在,这三个头,他是叩得结结实实。不管怎么说,薛均最后的选择,无疑是壮烈的。
他是有机会走的。
但他没有走。
他站到了最后一刻。
最后,还用他的血,激起了无数昌都人的决死一战的决心。
不管他是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尚在大唐境内的那些薛氏族人,还是为了大唐整个的大战略,他一定会在史书之上留下属于自己的那几行字的。
那怕就是提上一笔,在出身礼部的唐得功看来,薛均也死得值了。
煌煌史书,能在上面留下一个名字的人,在当时,又何尝不是一个名动天下的风云人物呢。
而像他唐得功,死后只不过是一抔黄土,一堆枯骨,无数年后,当墓牌垮塌,他的名字也就在这个世间烟消云散了。
看着呜咽还礼的薛氏诸人,唐得功走过去扶起了薛仁忠等人。
“大唐不会忘记你父亲的。我已上折为你父请封!”
“多谢唐侍郎!”薛仁忠大哭。
“节哀顺便吧,你父亲用他的死激起来的士气,可不能白白浪费,昌都,我们是绝不能丢的。”唐得功安慰道。
第1225章 蓄谋已久
夜已深。
梵唱之声依然,不过和尚们倒是已经换了一批,据说这一次的道场要做足七七四十九天。
一名身披斗蓬,连脸都蒙了起来的大汉走进了灵棚。为薛均上了三柱香,行过礼之后,薛仁忠便站了起来,恭敬地领着这名大汉走到马察寺内里。
唐得功早就等候在了那里。
大汉解下了斗蓬,取掉了蒙面巾,赫然便是现任大唐左武卫中郎将的李睿。
李睿赴左武卫上任已经一年有余了,但对于整个青海或者说吐蕃而言,这个人一直显得很神秘。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李睿到左武卫,是李泽对于左武卫大将军李存忠的一种钳制,此人的到来,极有可能在左武卫之中掀起一股夺权甚至内部不和的事情。
李睿可不是一般人,此人曾姓胡名十二,在李泽初期掀翻成德旧集团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正是因为此人立下的特殊功勋,才让李泽几乎是没有费吹灰之力便把苏氏集团彻底打落。也正是因为如此,胡十二被李泽赐李姓,改名李睿。
后来此人在右骁卫柳成林麾下,一路做到了中郎将。
去年被调入左武卫。
虽然职位都是中郎将,但现在的大唐军队之中的第三号人物,是除了大将军与监察官之外的第三人,但所有人都认为,李睿是李泽为了接手左武卫而特别派过来的,是左武卫下一任的大将军的必然人选。
但这位身份如此重要的大郎中郎将,到了左武卫上任之后,却显得神秘之极,极少露面,偶尔在左武卫大阅兵诸如此类的活动中露上一面,也是来去匆匆。别说是大家期待之中的左武卫权力之争了,李睿压根儿就没有公开处理过多少公务。
对于这样一个身份重要的人,吐蕃大论德里赤南自然不会掉以轻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听清楚,看起来健壮如牛的李睿,居然对于青藏高原之上的独特气候极端地不适应,每上高原一次,便会身体不适,一个应对不好,就会病上一场。
因为这个缘故,更多的时候,此人都是呆在甘州。
这倒是让德里赤南松了一口气。
必竟从李睿过往的战绩来看,此人是一个极难缠的对手。胡十二出身内卫,心思细腻,用兵极为狡滑,有灵狐之称。此人不能上战场,对于吐蕃来说,自然是一大利好消息。
但现在,被传了近一年身体不好的李睿,却秘密地出现在了昌都,看他那生龙活虎的模样,又哪里有半分不适应高原气候的模样?
“多谢李中郎将前来祭奠家父!”进到了屋子里,薛仁忠再一次大礼参拜。
李睿可不是唐得功。
唐得功虽然身份重要,但身份背景和以后的前程,可远远无法与眼前这个相比。
李睿双手扶起薛仁忠,道:“这是应该的。不论薛氏以前做过什么,这些年来,你们举家入吐蕃,近十年费心劳力,为我大唐经营出了现在的局面,都是劳苦功高,薛家主最后更是以身献祭,此等功劳,大唐当然不会忘记。我来祭拜,为薛家主叩上几个头,是应当应份的。”
说到薛均的死,薛仁忠不禁又是泪流满面:“爹爹他死得太惨了。”
李睿拍了拍薛仁忠的肩膀:“人左右只能死一次,怎么死,其实也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死带来的价值,有的人死了,一文不值,但有的人死了,却影响深远。你也不必过于伤心,当我们打进拉萨的时候,我做主,把你家的大仇人,交给你来处置,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