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投入全部打水漂,由政府接手烂尾工程继续建设。铁路公司是破产重组,还是直接死掉,就不在弗朗茨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反正都是阳谋,堂堂正正的摆在了大家面前,不是政府在故意坑人,竞标通知书上说的清清楚楚。
这所有的风险,在垄断的诱惑下,大家还是奋不顾身的扑上来了。英法资本进来了,奥地利的本土资本也进去了,投机者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分一杯羹。
因为政府提供免费劳工的关系,这个年代奥地利铁路建设的成本被人为的降低了,表面上看起来各家铁路公司的财务报表都非常的好看。
可以说,弗朗茨为了奥地利的铁路建设也是操碎了心。不加快速度都不行,因为新的经济危机都没几年了。
如果不能在经济热潮中,利用外来资本推动国内的铁路建设,经济危机爆发、铁路泡沫被引爆,最后的烂尾工程都只能奥地利政府接手。
奥地利的泡沫经济有多严重?这个问题没有人给弗朗茨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来,那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上。
价值一百盾的商品,被炒到了一千盾,那么财富就无形中增加了九百盾,市场可以接受也就算了,一旦市场无法接受,跌回了原本的价格一百盾,泡沫中增加的这九百盾就被蒸发掉了。
这是经济危机中,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可以蒸发那么多财富的原因,本质上就是泡沫被戳破了,让市场回归理性。只不过因为供求的关系,最后商品往往会跌破本身的价值。
现在奥地利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实际上就算奥地利的所有行业都停步,光靠股市上的泡沫,每年经济就要增长至少一个点。
这个年代不同于后世,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避免了大的经济危机爆发。
现在完全就是任由市场经济自然发展,平均下来七八年一次小经济危机,几十年一次大经济危机。
每次危机爆发,工业总量往往都要下跌二三十个点,多的时候下降百分之四五十也不是没有可能。
反正泡沫越大,最后下跌的就越猛,前期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越猛,有点儿像过山车。
1854年,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在建铁路总里程高达2.3万公里,铁路盲目投资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然而,弗朗茨并没有阻止的意思,反而准备在后面再推上一把,想要让市场更加火热一些。
爆发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总是令人欲罢不能。奥地利的各行各业都在爆发式增长,从近东战争爆发开始,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十五,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如果没有中途的西进战略,这个数据可能还会高一两个点。理性早就不存在了,市场已经疯了,差不多已经到了投资什么都赚钱的地步。
这里面俄国人的贡献是巨大的,从近东战争爆发开始,奥地利就进入了贸易顺差时代。而在这之前,奥地利几乎是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中。
显然,给资本市场造成“投资什么都赚钱”这个错觉的因素,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近东战争。
因为战争的关系,大量的现金从俄罗斯流入了奥地利,刺激到了经济市场,很多资本家们都在盲目的扩充产能,想要在战争结束前大赚一笔。
提前开辟海外殖民地,也是转移国内经济危机的手段,只不过非洲殖民地才刚刚起步,在即将到来的这次经济危机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百三十一章 灾难降临
君士坦丁堡战役打到了现在,城市的角落里不知道有多少尸体,没有来得及处理,就直接开始腐烂了。
交战双方,都只是清理了自己眼前的尸体,而城市的角落里,居民房内就顾不到了。
炎热的夏季降临,8月份的君士坦丁堡,整座城市都弥漫着腐臭味,气氛压抑的可怕。
炮火依旧在轰鸣,只留下一地断壁残痕,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为了攻克这座城市,俄国人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每天送上来的伤亡人数报告,缅什可夫早就不看了。每天都要付出上千人的伤亡,一连几个月他早就麻木了。
“君士坦丁堡绞肉机”的大名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只要有欧洲人的地方,都在传播这场战争的残酷。
如果有心人统计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在这里俄军的损失,已经超过了两次保加利亚会战的总和,可是俄国人依旧无所畏惧。
只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外围防线全部被攻破了,也可以说是被轰破了,在付出了几万吨弹药后,这些要塞工事都变成了废墟。
巷战已经开始了,现在双方进入了纯粹拼人命阶段,双方的交换比从最初的五比一,逐渐下降到了四比一、三比一……到了现在已经1.3:1。
一名中年军官沉声说道:“司令官阁下,我们的炮灰部队损失殆尽,收编的保加利亚游击队也损失惨重。
目前巴尔干半岛上的青壮已经不多了,现在想要补充兵力,恐怕是很难做到了。”
当然所剩不多了,这场战争进行到了现在,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当地民众。
奥斯曼人抓壮丁打仗,俄国人也抓壮丁打仗,英法没有抓壮丁,那是奥斯曼人帮他们抓了。
巴尔干半岛一共就这么一千多万人口,青壮数量才多少?怎么可能经得起这么折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