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开玩笑,奥地利的海军确实不充足。想要增加经费,先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再说。
政治往往就是这么的现实,有多大的价值,才会有多少拨款。
如果海外殖民地能够给帝国带来大量的利润,那么海军也可以从后娘养的变成亲儿子。
弗朗茨没有意见,这是最理智的做法,在没有足够利益的情况下,冒然扩充海军完全就是在浪费资源。
与其如此,不如把宝贵的经费投入国内的经济建设中。尽管国内的经济热潮没有散去,铁路股票随着几条主干线通车,都快要上天了。
要不是弗朗茨一力坚持,禁止重复建设铁路,现在奥地利的铁路早就学习英美,开始重复建设了。
当然也正因为一条铁路线只授权给一家公司,才受到了资本的热捧。这个年代什么最赚钱,当然是垄断经营了。
在这种利好的消息下,政府强制在优质路线下面附赠几条冷门路线,大家也可以接受了。
为了吸引外资,包括铁路运输的收费标准都是由市场自由决定,这个价格会不会涨到天上去,弗朗茨一点儿也不担心。
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肯定是由市场决定了,社会上的物价水平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铁路运费高低肯定是取决于利益最大化。
资本家们自然知道取舍,现在铁路刚刚出来和传统运输工具抢生意,要是没有价格优势,他们凭什么抢到客户?
能够比传统交通工具节省成本、时间,那就是在进步。因为运费太高,可能影响商品流通问题,也要等铁路修建完成过后再说啊!
现在奥地利所有的铁路公司都处于纯投入状态,已经通车的几条主干线虽然业务繁忙、利润丰厚,同样也是杯水车薪。
这些利润又被铁路公司投入到了新铁路线的建设当中了,弗朗茨非常清楚,奥地利的几家铁路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分过一次红。
人家都没有赢过利,还能让他们降价?真要是干了,估计还在热捧的铁路,马上就变得无人问津了。
这个时候,维也纳政府当然不会出来给他们扯后腿了。十年免税的承诺已经兑现了,政府不收取任何费用,就是在鼓励大家继续建铁路。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口号,已经成为了奥地利所有铁路公司高层的座右铭了。早一天投产通车,就早一天获得收益。
截止到目前,奥地利通车的所有路线都还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自由定价的大背景下,就没有亏损线路,这大大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
不知道有多少英法资本家,想要控制奥地利的铁路网,进行垄断经营。然后就跳入了弗朗茨编制的美妙幻境中,自我陶碎。
利润果然使人迷失,大家都在疯狂的修建铁路线。很多人看来现在就是跑马圈地的时候,多占有一条铁路线,未来就多了一笔稳定收益。
反正现在又没有铁路泡沫的说法,加上垄断经营,谁都不认为会亏损。
在这种大背景下,垄断砂石原材料供应的弗朗茨,自然是大发横财,预计到今年年底,奥地利的铁路总里程就会突破一万公里。
而弗朗茨继位之初,奥地利全国的铁路加在一起都不到三千公里,平均下来每年完工1400多公里。
在这个年代,只要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可以比。和奥地利一样,美国也爆发了铁路投资热潮,只不过因为奥地利分流了一部分资金过来,没有历史上那么疯狂了。
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铁路里程数更是超过了一万两千公里,没错就德意志那几个小邦国的铁路里程数都超过了两千公里。
不能说是疯狂,历史上这个年代铁路建设最积极的就是德意志地区,1850年德意志地区的铁路总里程就达到了5856公里,是同期奥地利的两倍多。
如果不是弗朗茨推动了奥地利铁路建设,现在欧洲铁路建设速度最快的就是德意志地区,只有法国人能够和他们比肩。
当然,这个是只拿破仑三世时代的法国,1854年德意志地区铁路总里程比法国多三千多公里。
从1854年开始,法国铁路就开始迅猛增长,普法战争时期法德两国铁路总里程,只相差几百公里。
欧洲各大列强中铁路建设最慢的还是俄国人,因为近东战争的关系,他们的铁路建设工程几乎停步,到了1860年才1626公里。
堪称是列强之耻,比利时和西班牙都比他们多,同时期的英法德都破万了,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国土面积变大了,当初的铁路网计划自然也变大了。这都不需要政府推动,民间的铁路公司已经自发的行动起来跑马圈地。
奥地利的铁路线招标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开工越快,完工时间越早就越容易中标。
反正铁路线都是免费授权,铁路公司必须要在承诺的期限内开工、竣工,超出期限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政府有权收回筑路权,提前完工还有奖励。
考验的就是大家的资金链,弗朗茨没有耍任何阴谋诡计,只要铁路公司的运营情况良好,能够按期完工就没有问题。
一旦资金链断裂那就惨了,如果还没有开工的还好,大不了交点儿罚款,把未建设的铁路线还回去。
要是已经开工建设,甚至是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却没有资金支持后半断的施工,那就亏大发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