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秉敢保证,他过目的所有案子,都没有问题,最多的是在判决的时候,有些偏重。但也在合理范围之内。
如果真要是诬陷的话,李秉即便是舍了性命,也要拦下来的。
只是他那些曾经的同盟却不这样想。
因为法律是法律,执法是执法。
总觉得是李秉在针对他们,所以对李秉攻击,也是这些人最重。
李秉刚刚开始有些惭愧,但时间长了,他并不这样觉得,他觉得还是这些人办事不检点,李秉从政这么多年,一身清正,决计没有触犯国法的地方。
否则,真以为皇帝不会抓人把柄。
朱祁镇也是查过李秉的,他从政以来,每一任,即便不是完美,但也找不出纰漏。否则真以为李秉能安安分分的做吏部尚书吗?
泥人尚且有几分火气。
况且李秉吏部尚书的位置,真以为是天上掉下来的?还不上一步步在无数同僚之中杀出来的。
李秉心中暗道:“尔等跳梁小丑,等着看吧。”
他按捺住心中的胡思乱想,说道:“陛下,佐贰官并不多,臣在地方任过职,知道地方事务,既多又繁琐,朝廷万般大政,系于一县。很多事情,都是来不及理会的。非不愿也,实不能也。陛下以为本朝胥吏,有碍国家,但是并不是单单废掉胥吏,国家制度就好的。必须理清上下之道。”
“方是长久之道。”
朱祁镇一边听着,心中默默想着。
在他看来,所谓的佐贰官其实,分门别类可以负责专门事务的官员。这让他忽然想起了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别。
这佐贰官的都是事务官,包括下面的吏员,每一县只有县令才是政务官。像他这个样的安排,几乎每一个县就是一个小朝廷。
不过,这也是正常。
行省制度的开始,不就是每一个省就好像是一个中枢政府吗?
李秉一边说,一边窥视朱祁镇的脸色,又继续说道:“陛下,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臣解决不了,这才设立佐贰官。”
朱祁镇说道:“哦,什么问题?”
李秉说道:“乃是吏员的俸禄问题,朝廷地方官俸偏低,而吏员的待遇一定要低过朝廷命官,而且吏员之中,也要分内外数流。如此俸禄就不大好分派了。”
“唯一将这些上层的吏员纳入官员之列才好安排。”
朱祁镇听了,心中忽然觉得,李秉另有所指。
大明官员的俸禄不高,不过总体上来,还是过得去的。毕竟朱祁镇登基之后,将所有宝钞,还有折现都换了。只有粮与钱两种。
甚至在北京还可以互相折换。但是在地方,就要看当地官府手中是钱多,还是粮多了。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加薪了。
只是这些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世面上的诱惑也多了。官员手中钱已经不大够用了。当然了,如果不能自制的话,谁的钱也不够用了。
但是比起一些富起来的商人与士绅,比如冼家,冼家即便没有当驸马,也是能够一口气拿出十几万两的大富豪。
与每一个县令一年俸禄不过百两的局面,有些对比太过鲜明一点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明官员的俸禄问题
而且朱祁镇还肯定一点,在他对商人松绑的政策之下,将会有大量的大商人出现。今后这样的对比,绝对要比现在还更加悬殊。
这种情况对大明官员的冲击,朱祁镇必须要考虑清楚。
大明是一个权力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之中,有钱的是比不上有权的。
但是很多之前被官僚看做草芥一般的商人,变得比他们都有钱,会发生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官员的监督还是比较少的,很多地方,都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朱祁镇能一切了然于心的地方,不过是北京,或者再加上河北一带。更远的地方,只能从一些案牍之中去看了。
更远的地方,连写案牍的人,也未必清楚。
“你的意思是要加俸?”朱祁镇问道。
李秉说道:“陛下,很多官员对于吏员法的推行不满,其实就是推行之后,事多且烦,不能如之前随意了,陛下如果要顺利推行,对百官也要加以安抚才是。”
朱祁镇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细细一想,暗道:“可不是如此吗?”
同样的一个县,之前的情况,县令只需对接上面就行了,要完成上面的命令,至于怎么完成,其中有多少问题,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只要这个县令自己能兜着,不让事情闹到上面去,大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之后,就不一样了。
吏员成为国家正式编制,虽然比不上官员,但是数日有上下之别,但是他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之前那种随意性的执政,就要变成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每一个县令的工作量,就要增加了不少。
很多官员其实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
不会去思考,这一件事情对于国家有什么问题。只会考虑对自己的影响,朱祁镇的举动,明显是给这些底层官员加了工作量。就好像老板加了活,还不加工资。岂能没有怨言。
朱祁镇心中一动,他也明白,增加了俸禄,未必能让官员更加清廉的,至少能减少一些人堕落就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