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量一下,认为他说的也有道理,万一是劝架之人趁机浑水摸鱼,那么我们如果动用大刑就真是委屈了他。主公屡次交代我们不可虐待士兵,交代我们爱兵如子,我只好将他交给子扬军师,让子扬军师头疼去了。
将他送走后,我一个人冷静思考,在这样关键时期,我这种举动属不属于优柔寡断?会不会因为我的办事效率低下而影响主公的大业?”
黄忠听完孙圣的思考,也禁不住为这个问题忧虑片刻,在眼下这个特殊时期,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黄忠思考一阵子也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微笑着上前拍拍孙圣的肩膀,夸赞道:“不错嘛悟空,爱动脑筋总比不动脑筋的强,未来你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再磨练些年月,说不住未来的廷尉就是你的了。
嗯!爱兵如子没有错,紧急时刻特殊对待也没错,就看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得更好。不想了,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好,还是交给子扬头疼去吧。”
经过黄忠的打岔,孙圣也不再思考这个纠结的问题,他和黄忠一起去看刘晔究竟处理这个难题。到了刘晔那里,只看到刘晔笑得灿烂如花,手中拿着一卷新卷宗得意的对着他们摇了摇。两人一看,顿时明白刘晔已经完成了审讯任务,连忙问刘晔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刘晔见那人拒不交代,又见那人眼神中有些慌张神色,就不慌不忙的将那人的档案拿出来,一点一点的将他的籍贯家庭情况和从军立功情况细述一遍。然后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和他聊起家常,在闲聊之中将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又增强了若干倍,而后表示,趁现在事情还没有坏到顶点,如果他坦白自的话无疑等于帮助了刘谦,事后刘谦不但不会找他秋后算账,反而会重重的嘉奖与他。
此人也算是一名老兵,是刘谦何苗在河南尹征兵时参军的,一直以来作战还比较勇敢,经过这么长时间教员的洗脑,也成为刘谦崇拜者中的一员。可是此人的军纪观念比较单薄,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在刘晔道出事情的严重性之后,他深思一阵子,终于违反江湖道义说出了他所知道的真像。
两百五十三章 张绣的要求
大汉光熹元年五月十一日,天色黄昏的时候,刘谦一行人终于在黾池追上了大军。刘谦见天色已晚,盘算一下时间对于他的计划来讲还算充裕,就让四万大军在黾池城外驻扎下来。
暮色之中,刘谦倚马环视着战士们娴熟的安营扎寨,不时间轻微点点头或者摇头,之后不断低声对刘义说些什么,而刘义手中的笔则一直不停的记录着。
张绣脸孔上浮现一片惊诧欣喜,对着高娴熟安设营寨的汉州军很是好奇,不时的东张西望着,他的表现恰到好处的释义了,初次见到汉州军高技能的震惊和羡慕。他是跟随着刘谦的亲卫一起来的,在刘谦没有做出特殊安排情况下,他只有暂时和亲卫待在一起。
在别人看来,张绣不停的东张西望,神色中写满了好奇、震惊和羡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眼角的余光一直围着刘谦打转,他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告诉他,绝不能放松观察刘谦的一举一动。
张绣之所以如此,只因为他看不透刘谦。按照他的推断,十七八岁年纪的年轻人,心机城府了不得能掩藏一些心事就不错了,比如刘谦在焦城怒的状况就比较合乎常理。但是,刘谦在焦城激动一会之后,脸色虽然还有一点阴沉,可是基本上已经算恢复了常态。随后刘谦安排的所有事宜,在张绣来看简直冷静的可怕,为此张绣很是忌讳这个看不透底细的年轻人。
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张绣自然也不例外,他越是看不透刘谦,他就更想将刘谦看个透彻。
张绣的功力也不错,耳力也是远远于常人,虽然他离刘谦的位置有几十步远,但是他将刘谦的低语听得一清二楚。不用心听还好,越听张绣越是心惊。汉州军安营扎寨的度在张绣看来,真的很不错了,至少他没有见到过一支队伍的安营度能和汉州军相比。可是刘谦依然不满意,从战士们细节动作中又提出许多合理的新建议。
刘谦追求的高素质一下子越了张绣理解的范畴,他暗暗品味半天后才明白刘谦的目的。
董卓的骑兵在张绣眼中无疑是精锐,按照张绣的判断,刘谦手下的骑兵只有亲卫队的素质能过董卓的骑兵,刘谦其余的骑兵战斗力估计不会是董卓骑兵的对手。
如果说董卓骑兵的战斗力确实不是汉州骑兵可以媲美的,那么董卓骑兵安营扎寨的度连汉州军的一半也没有。
除了安营这一项以外,汉州军在行军等细节上的要求也非常高,完全是一支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队伍,这许多细节的高水准生生拉开董卓骑兵一大截。
单单一项细节严加要求也许没有什么,可是若干项细节堆积在一起就不得了了,如果是在长途奔袭追击战中,汉州军的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在同等情况下,失败的一定是董卓的骑兵。
张绣暗暗回味一下一路上对汉州军的所见所闻,心中得到一个他自己都害怕的结论。如果给汉州骑兵时间,这支各项要求都比较高的队伍,早晚一定会越其他的一切军队,达到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达到的治军新高度,战斗力自然也会走上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顶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