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他们没有木客聪明。”
“……”
夫妻俩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聊着毫无营养的话题,一路朝商州驶去。
商州到渭州如今的路况非常良好,高使相已经做到了人臣巅峰,现在在考虑将自己变成传说。
曹使相已经变成传说了,死了好几年,去年突然有山东客商说看见他在海上骑鲸鱼。
高使相玩理工玩多了,觉得不大可能,但是就算做一个大宋老百姓嘴巴上的神仙,那感觉,应该也挺牛掰的哈……
如今高相爷已经脱离了大冬天里摇扇子装逼的低级趣味,带着幕僚们在城门处迎接苏油一行。
苏油扶着石薇下车,高相爷乐呵呵地笑道:“恭喜明润,恭喜弟妹了。”
陕西地方官两三年一换,不少新来的听到这个弟妹的称呼就咋舌,高相爷和苏探花的交情那不是一般。
苏油笑道:“相爷是越来越仙风道骨了。”
石薇跟着施礼:“见过相爷。”
这娃都敢不穿朝服,披着一件鹤氅,随性洒脱得很。
到他这一步,就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勋贵家的家主,不是省油的灯。
商州城三面环丹水,风景是十分漂亮的。
这条河因为鱼而得名,丹鱼,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这种鱼长居渊中,在夏至前十日夜浮水侧,赤光如火焰上照。
用网捕捉之后,割其血抹在脚上,人就可以在水面上行走。
老百姓口口相传,相互告诫这种貌似会发光的鱼的是神灵,不能抓。
苏油觉得大宋百姓就是这么可爱,认为其实就算想抓也不见得就能抓得到——因为压根没有。
但是此地出产的鱼类的确味道鲜美,是大受过往客商欢迎的土产。
三人上了一艘小艇,苏油也不用旁人,亲自摇橹,向丹江一处风景绝佳的崖边驶去。
那里停着一艘画舫,是苏油让高使相安排的。
高相爷笑道:“你那大侄儿刚到杭州,就传出了一件事情你知道不?”
苏油当然知道,苏轼到了杭州,与僧友参寥一起游玩寿星寺,来到山前,对参寥说道:“平生没有到过这里,但是这里的所见都似乎亲历过一般,如果没错的话,从这里到忏堂,当有九十二级台阶。”
两人一路数着石阶上山,果真如此。
苏油笑道:“他倒是开心了,天天游山玩水。”
高相爷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大苏出京,众人以诗相送,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王母瑶台下雪衣,
只因巧舌忤天仪。
三生早在西湖畔,
啄饮前缘自有期。”
苏油笑道:“都解释八百回了,那是我随便应付诗债而已。”
“之前有一朋友,从钱塘给我送来一只海外的白鹦鹉,当时就写了一首诗。后来大苏出京,我因为诗里有西湖二字,便挑出来拿去交差了。”
高相爷大为不满:“你少来!现在士林都在传说——大苏前世宿慧此乃一奇;苏探花早知大苏前世在杭州又是一奇;而这后者之奇,犹胜前者之奇。说说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苏油笑道:“真的就是个巧合,士林中一向牵强附会,这个你让我怎么解释?我都奇了怪了,给大苏送行的诗那么多,比如文与可‘北客南来休问讯,西湖虽好莫吟诗。’怎么就单单把我的挑出来了?”
高相爷问道:“听说你从小就老成,是不是也是前生宿慧,带着上辈子的记忆?否则解释不了你为什么这么聪明,一定是这样的对不对?”
苏油哈哈大笑:“你问问薇儿,小时候我在可龙里干了多少调皮捣蛋事儿?当年还惊动了宫中,要张县令拘我读书,这个你又不是不知道,哪里如你说得这么灵异?”
船到了,三人上了画舫,高相公很不满意:“没意思,你肯定瞒着我不肯吐露真相。”
苏油死猪不怕开水烫:“懒得跟你说,告诉你你又不信,那你自己去编故事好了。我去取鱼。”
给石薇泡了果茶,给高相爷泡了三泡台,苏油来到后舱,从鱼舱里捞出几条鱼。
抚摸着案板和精美的成套厨刀,苏油叹了口气,抬起头对高相爷说道:“相爷,要是我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天天给薇儿换着花样做饭,吃饱就瘫在躺椅上晒太阳,养金鱼,养花弄草,你信不信?”
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饼
高相爷瘫在躺椅上:“国朝七十才请致仕,你还有四十几年翻腾,少废话,赶紧,早起就空着肚子呢。”
说完又起身:“等等,我看你怎么弄。”
苏油将粥熬上,然后麻利地给草鱼剔骨,一半划片,一半切丁,笑道:“食材越好,做法就简单。”
看着苏油手里剔鱼尖刀来回翻转,高相爷叹为观止:“你这肚子里也真是个杂货铺,啥都难不倒。”
苏油笑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这话出自《论语》,孔子说自己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杂活。贵族老爷会这些吗,他们当然不会。
高相爷翻起白眼:“所以你跟夫子一样得意是吧?”
苏油说道:“对呀,以前艰辛的生活,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
高相爷立刻怼了回去:“你可得了吧,你艰辛到了几岁?五岁?六岁?啊你暴露了!你就是生下来就是明白人,不然为什么这么说?我就不记得五岁前的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