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的确是救民之策,如今陕西,十二万下户,得脱煎迫之苦,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我以为开封府首善之区,当比陕西更好才是,可结果呢?”
“去年我请中书公布两个数字,其一,多少下户得青苗之助,脱离贫困,得成齐民。其二,多少下户得青苗之助,今年无需续贷,亦可自立。”
“中书不报,所以我只有自己调查。”
“结果触目惊心,仅仅祥符一县十六万户,去年举青苗钱三十五万贯!到今年变成三十八万贯!而开封府一钱未发,多出来的账面数字,是去年还不上利息,而需要滞缴的罚息!”
“青苗法,变成了什么?!说好的抑兼并,扶根本的初衷呢?”
“免役钱,开封县二十万户,合缴二十万贯,其余各县,均是如此,户均一贯,听说还是全国最低的!两浙路,是这个数字的翻倍!”
“而开封府胥吏所需俸禄,一年七千贯而已,那么剩下这么多的免役钱,宽剩钱,多少用到了役务上?汴京的役务,有这么多吗?河渠,水井,道路,漕运,到底兴举了多少役务?得到了多少改善?”
“调查的结果,同样让人非常失望。”
“免役法,变成了什么?!说好的减劳役,便黔黎的初衷呢?”
“市易司,以陛下内藏库一百万贯为本,后来追加京东路六十八万贯,然而仅仅半年时间,获利七百万贯!”
“可这些钱,都是怎么来的?!”
“以往牙行垄断,固然是兼并,文相公以果子行攻击市易法,你们说是诋毁。”
“可是你们真的调查切实了吗?以往果子运到汴京,被牙行垄断,批发后零销,得利近倍,这固然是兼并。”
“可市易司就不是兼并了吗?!”
吕惠卿立即说道:“可官中所得果子的确好了,价钱也低了,这难道不是市易法的好处?至于是不是兼并,相公驳斥文相公的行文里,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
苏油冷笑道:“抱歉,非常不清楚。商贾的定义是什么?将本逐利而已。市易司所作的事情,完全一样!”
“京中果子降价,是因为蜀中,荆湖,推广了一项新技术而已。”
“蜀中发明了一种稀蜡,喷到果子上,能够产生一层薄薄的蜡膜,能让果子延长保鲜期。对石榴,梨,苹果,柑橘,蜜柚,尤其有效。”
“加上水果罐头,今年果子抵达汴京的到舶价格,本身就降低了一半!”
“果子入市易司再出来,批发价格却只比去年只减了两成,而市场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小民零售价稍微降低,约一成左右。”
“对于整个水果销售链条来说,价格的确降了,小民官府的确得利了,可这是市易司的功劳吗?它不过是替代了果子行,自己做起了兼并之事,而且更加追求暴利而已!”
“市易司看着给朝廷挣了大钱,可七百万贯是怎么构成的?”
“一桩桩,一件件,皇宋银行账目罗列得非常清楚,计司要查,轻松得很。”
“我可以告诉各位,市易司的七百万贯,就是行大商贾兼并之事得来的!”
“其中果子行交易差额进出,就高达一百万贯!”
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问
“还有粮食,市易司粜入新米囤积,赊贷给酒商旧米。米价仅比过去新米低约一成,相比旧年陈米价格,高出三成!”
“还有脸把这当做均平米价的成绩?!”
“而酒商们拿着陈米酿酒,所得菲薄,酒量比去年少了几成!”
“榷买酒坊的本钱都还不上,还要还市易司的赊贷米钱,还要加息。”
“酒户欠官府的钱,高达五十多万贯,三司岁课大耗,惟市易得私其赢以为功。”
“加上整个开封城百姓们的米面,这里头新旧之差,又是两百多万贯!”
“第三个大进项,就是成药。”
“成药本来就是京中自产。御药局,太医局,天师府,大相国寺联合投资大药坊进行研发,这几处地方,自己就富得流油,需要向市易司赊贷?”
“可他们生产所需的药材,市易司说不用它的,成药就不能在京中销售,而市易司自己的药材,质量却又低劣。”
“于是各处只好用着自己的药材,平白缴纳给市易司一份‘牙钱’,一份‘赊息’。这就是市易司抑兼并的成绩!”
“然后成药生产出来,全被市易司收取,加价投放坊市获取收益。这里边,又是两百多万贯。”
“市易司七百万贯还剩多少了?还剩一百多万贯,其中两分年息,算是正常赊贷获息,也就几十万贯而已。”
“剩下的大半,那是从提汤瓶的老妪,行走叫卖的小贩手里敲剥来的牙钱!是赊贷给浪荡子弟花天酒地,然后典房卖屋得来的罚息!”
“去年开封,户等远在一等户上,被称为无比户的那些,少了十分之一;开封欠市易钱户计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二户,共欠市易钱一百三十七万馀贯,其中大姓二十户,酒户二十七户,合欠五十二万余贯,小姓一万七千零九十三户,共欠二十万余贯,其余为欠钱在两百贯以下者。”
“市易务所用之人,都是求利求进之辈。市易法,变成了什么?!说好便众业,举公利的初衷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